分享

1950年,粟裕一共准备了65万大军想要解放台湾,最后被谁阻止了?

 [南国风] 2023-06-13 发布于浙江

1949年蒋介石率领国民党势力窜逃到台湾后,经常叫嚣要反攻大陆,听到这种声音大陆这边的军队自然也不能忍,纷纷给予言语上的反击。

实际上,早在1950年粟裕将军就准备了65万大军,打算以优势兵力强行解放台湾。然而,最后这个看上去十拿九稳的计划,却意外地遭到阻止并未真正实施。

那么,是谁阻止了这一次解放台湾的行动呢?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精锐大军枕戈待旦

众所周知,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败势已成,我军统一大陆只是时间问题。大约在1949年3月,毛主席就开始谋划着解放台湾,这个话题也是当时最重要的事情。

当时新华社根据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重要社论,为收复台海的计划正式定调,其内容中有这样一句话:

解放斗争的任务包括“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

由此可见,我国解放台湾的决心之下,之后毛主席还特意将台湾纳入华东局的管辖范围。

对此定调后,毛主席又在后续的一场会议上点将,任命大将粟裕为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

这位佣兵不拘一格的天才统帅,曾经先后参加过五次反围剿、走过长征,指挥过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和济南战役。

他还是淮海战役的最大功臣,陈毅元帅也夸他“愈出愈奇,越打越妙”。同年的6月份,毛主席还曾专门发电报给粟裕,电报是这样要求他的:

“务必开始研究台湾问题,并形成初步意见报告”。

如何解放台湾,怎样样以最少的代价拿下台湾,成了摆在粟裕面前的难题。粟裕每天泡在作战室里,总结我军的作战优势,反反复复研究攻台战术。

经过渡江战役洗礼,我军积累了一定水战经验,但台湾隔着海峡、地形更加复杂,需要海陆空三军配合作战,比内陆水上作战要复杂的多。

此后粟裕展开积极调研,着手研究了福建沿海一带最近数十年来的水文和气象资料,并逐步完善作战计划的细节。

他考虑到当时海、空军力量薄弱的基本国情,以及毛主席下达的“以陆军为主,不过分依赖海军和空军”的指示,决定从第九兵团调遣第20军、第26军与第27军总共三个军的兵力。

除此之外,再外加两个炮兵团集结到上海,开始了各种航海登陆训练。

同年8月1日,中央又将第23军归入第九兵团的建制,粟裕就以这四个军为攻台第一梯队,又向中央要了另外四个军当做第二梯队,当时一共准备了8个军共20万人参与对台作战。

蒋介石听说这一消息后大惊失色,他败退到台湾时只带了14万残兵败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惨败的一幕犹在眼前,靠这点兵力根本没有胜算。

于是乎蒋介石在台湾开始大肆征兵,不光在东南沿海到处抓壮丁充军,还砸下重金招揽了两万日本雇佣兵,请他们帮忙进行防守和指导训练。

粗算下来,台湾的总兵力也达到了20万人之多,但这还不是最让我军头疼的问题,最大问题是台军遥遥领先的海、空军力量。

我们都知道,建国初期我国的军事力量相对薄弱,尤其是海军力量,能拿出手的军舰没有几艘,与台湾能够相提并论的军舰更是没有一艘。

台湾海峡不同于内陆水域,即便是位于大陆之外的海南岛,距离雷州半岛也不过15海里,坐帆船几小时就能到达。

但台湾距离大陆最近的地方也有68海里,当时速度最快的舰艇也要一天一夜才能抵达。

以双方当时的海空军力量对比,到了白天我军将陷入绝对劣势,这对于大规模作战十分的不利。

在此情况下,粟裕重提海陆空配合作战的策略,并和张震反复讨论研究,提交了两份详细的作战方案。

最终中央决定采用逐个击破的策略,从沿海岛屿向台湾靠拢,收复所有岛屿后再进行登台决战。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一声令下解放军就要横跨海峡解放台湾省。

作战计划再次调整

当时台湾方面的兵力也在不断增加,中央也定下了一战定乾坤的策略,粟裕将三野12个军的兵力全部投入训练,还从四野调来一个军协防东南沿海。

此外特种部队和后勤部队,也被源源不断征调到东南前线,攻台总兵力一度达到了50万人。然而这些准备并不足以应对手握美式装备的蒋介石部队。

为了减少部队伤亡,曾经在1949年7月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希望对方能在海军和空军方面提供援助,毕竟当时只有苏联的科技才能与美国一较高下。

一开始苏联对我国在台海地区的行动表示强烈支持,可是当刘少奇提出我国需要借走200架飞机、舰船时,斯大林脸上的笑容却消失不见了。

他担心台湾背后的美国会介入此事,引发美苏之间的战争,这不符合苏联的利益,因此便拒绝了我方要求,不过却答应帮我们训练飞行员。

攻台计划制定后,毛主席再次访问苏联,请求对方派出空军或舰队形式的志愿军协助攻台。

斯大林抹不开面子,没有当场拒绝,但回应也是模棱两可的,总的来说苏联原著微乎其微。

我国空军力量本就薄弱,而且斯大林只答应派出教官来华教学,让形势变得更加不利。无奈之下,我军决定改变策略,将攻台计划推迟到第二年。

1950年1月,国际形势发生剧变,美国总统和国务卿先后发表讲话,称中朝两国都在美国防御之外,美国的国家安全线不包括台湾。

这意味着美国公开放弃了蒋介石这枚棋子。

此时犹豫不决的斯大林终于松口,决定派出海军和空军帮我国攻台,还答应为我国提供各种必要的军事装备,并派出军事顾问协助建设我国的海、空军力量。

为了提升主力作战兵团的海军力量,毛主席跑到苏联贷款买船,当时购得了五艘驱逐舰、四艘扫雷舰和两艘巡洋舰,极大地扩充了我国海军的势力(相对而言)。

另一方面,我军吸收了金门炮战役准备不充分、敌情不明确、指挥不够严密的血泪教训,重新部署战略战术攻打海南岛。

旋风司令韩先楚率军激战两个月,将抗日名将薛岳主导的伯陵防线彻底摧毁。

之后蒋介石做出了人生中最正确的一项军事决策,他放弃了舟山群岛外围的军事部署,将12万舟山防线驻军撤回台湾。

再加上从海南岛战役败退后撤回岛内的7万多残兵败将,台湾方面拥有的总兵力骤增至50万。

同时台军手中还握有1000多艘小艇、743架飞机和220艘舰艇,海军实力不容小觑,对于此事毛主席作出指示:

“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打就必须一举拿下台湾。否则就会陷入持久战,对我军不利。”

在此情况下,粟裕再一次修改作战计划,又从四野抽调来四个军的兵力。

总计16个军的作战部队,再加上后勤部队,总兵力高达65万人,国家也拨出60亿斤粮食充作军粮。

1950年6月,粟裕制定了“声东击西,海陆并举”的战略方针,天时地利人和具备,只待中央一声令下台湾便可重回祖国怀抱,但纸上的计划却赶不上现实中的变化。

国际形势发生剧变

因为当时国际形势再次发生剧变,最终导致我国攻打台湾的计划彻底搁浅。

其实严格说来这次变故早在1950年1月就有了端倪,那个时候美国刚表态不会插手台湾问题,一副放弃蒋介石的模样。

然而,美国人前脚刚做出表态,后脚就援助了大量坦克和装甲车,同年2月他们又给了台湾1.25亿美元的资金援助。

要知道蒋介石逃往台湾时带走了大批黄金,多年之后都还没用完,所以当时他的手里根本就不缺资金,美国人提供资金援助只是做个表态,好让台湾方面安心而已。

很显然,美国方面表明了态度,斯大林的态度自然也会发生改变,再加上突如其来的朝鲜战争,国际局势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军最初的构想。

抗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被分成韩国和朝鲜两部分,双方都想统一整个半岛,矛盾日渐尖锐且不可调和。

当时,韩国背后有美国撑腰,朝鲜担心打不过对方就找上了苏联当后台。

原本苏联没有理会朝鲜,后来美国公开将朝鲜排除在美国的防御之外,斯大林也跟着态度大变。

毛主席访问莫斯科期间,他表面上答应援助中国收复台湾,暗地里却绕开我国偷偷跟朝鲜领导人签订协议,答应他们优先统一朝鲜。

更阴险的是斯大林在答应金日成后,又把皮球踢到我国的身上,表示朝鲜要想统一得先问一下我国的意见,否则就需要把此事往后推迟。

之后苏联给朝鲜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支持,本来金日成手下只有三个装备落后的步兵师,如今有了老大哥的支持,他的胆子也肥了不少,居然悍然挑起了朝鲜战争。

但金日成却忘记了一件事,南韩领导人李承晚手下可是有六个装备精良的六个师兵力,无论人数还是战斗力都是对方占优,朝鲜战场的局势岌岌可危。

第三个迫使收复台湾计划搁浅的势力,正是躲在背后支持韩国和台湾的美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在亚太地区谋取更多利益,不惜出兵干涉这场内战,让整场战争的性质彻底改变。

同时以共和党与军方为代表的主战派主导了美国政坛,公然宣称台湾是“美军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营造了一种军事化的气氛和风向。

他们放弃了保守派“ 不插手台湾事务”的政策,还妄图以武力保护的手段保住台湾,并要以此为基地震慑其他亚太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

同年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双方实力的悬殊差距,让我国不得不中断了攻台计划,蒋介石因此获得喘息之机,粟裕收复台湾的计划再度被搁置。

我国虽然对美方行为发出谴责,但以当时的综合国力而言,根本就无法改变台海局势。与此同时,美军干涉朝鲜内政的野蛮行径,也让我国感受到了深重的危机感。

正所谓唇亡齿寒,我们无法坐视美国在我们身边安放一颗定时炸弹,时时刻刻监视我们的动向,所以中央高层决定派遣志愿军前往朝鲜作战。

当时国内百废待兴、一贫如洗,国力军力都相当贫弱,怎么可能经得起双线作战的消耗?于是经过反复权衡后,我们放弃了在台海沿岸的部署,错过了解放台湾的最佳时机。

后来,在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过和平解放台湾,但不排除使用武力的主张,这一种解放台湾的思想也一直沿用至今。

回顾近几十年的历史,我国一直在通过和平的手段与宝岛台湾交流,“三通”也打破了彼此对峙的僵局。

以我们现在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想要武力收复台湾不能说是轻而易举,但早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

可是,从大局观考虑还是以和平的手段促进大陆和台湾的统一,最起码这是现在的一个战略方向。

正如我们经常所说的那样,台湾是我国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自家的事情,对于自家的事情和平手段自然要比武力冲突好的多。

当然,上述所讲述的事情也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落后就要挨打是国际关系中亘古不变的原则,因为国力的贫弱我们放弃了解放台湾的一次良机。

如今我国的国力和军力都远胜从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必将回到祖国怀抱。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