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玉:率真里绽放的欣喜——读孙倩颖诗歌有感

 大风小雅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认识90后女诗人孙倩颖是从读到她的诗歌开始,青春、纯洁、真诚(郭翰语),如清泉沁脾,读完非常舒畅。走过的路,就会留下痕迹,路上的每一次思考,诗人都用诗意的文字记录。一晃又是两年,再次读到孙倩颖的诗歌,她又给我带来了新的欣喜。

诗人孙倩颖

诗人的思维跳跃、活泼,在《黄色》这首短诗中,诗的意象虚构围绕着题目《黄色》进行衬托、烘托,先放后收、直奔主题,做到前提示、后照应,读者仿若置身于金秋十月。难能可贵的是与一般的咏秋又有所不同,“穿梭着”简单三个字,形象勾勒了老农的忙碌身影,突出了这首诗的中心思想,颇有峰回路转,意犹未尽的感觉。

毛茸茸的黄色自树枝

撒向地面 铺展开来

罩住整片蓝天

白云自黄色间漏出

点点开在白昼的星辰

纯净的黄 穿梭着

缝缝补补

拼凑出这迟来的秋天

在构建《故事》这首诗意盈盈的短诗时,诗人仿佛在呢喃自语、自问自答。

我们生活在故事里

是某人不知用什么媒介

装载的

被赋予生命即为生命

被赋予鲜活即是鲜活

我们在故事里生活

执笔写着一个又一个故事

笔尖装载不下便会溢出

汇聚成万里长江

奔涌黄河

“我们都生活在故事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人公。“故事”可以看作是暗喻“人生”。我的人生我做主。“我们在故事里生活”人生旅途,何其漫长,经历即为故事,我们在自己的故事里生活。诗人引导着我们思考这一道非常严肃的思考题,每一个人都认真对待。

“我们在故事里生活”朴实无华的描写却意义非凡。谁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公?“执笔写着一个又一个故事”人生没有彩排,过去的即过去了。“笔尖装载不下便会溢出”有限的人生,有限的美好形式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刹那间,我们在生存的有限空间里,凝固成看不见的美好,汇聚长江,奔涌黄河。

每节诗的长短不一,节奏不一,张弛有度,清新质朴,读起舒坦。

读了孙倩颖的短诗,再来读这位90后女诗人的组诗《贵州传统手工艺》。这5首短诗,每首独立为章,又相互联系,构筑贵州传统手工艺空间。从表面看,整组诗的用词遣字都极其简洁,无华丽的词汇,但每节诗用词用字极其精准,包容豁达。

纸浆

——贵州古法造纸

一杯琼浆

泡着的是恒古里的潮

也许是血,也许是盐水

石灰混着村落构树的乡音

数千年的甜味在其中浸泡

泉水里收藏的溶洞

花纸非得从大山手上抢来植物

印入 留下

充做影子

再合着稻香

卖给路和更远

天边的夏赏

《纸浆》与其说是写贵州古法造纸,不如说后面的故事是中国古代造纸工艺活化石的传奇。这最古老的“造纸术”背后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只是从90后女诗人“也许是血,也许是盐”朴实平缓的叙述中,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常不易。这是一个包容、兼容的社会,正如韩宇宏在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事理、学理、哲理思考》中谈到“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单一性、趋同化的危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独立的多元民族文化的维护……”。诗人这组诗的选题非常新颖,具有远见性。很多诗人还在沉醉于风花雪月的歌咏中(包括笔者本人),孙倩颖关注到多元民族文化的维护与发展,空间上的拓展与时间上的延伸。单就从这一点上来讲,诗歌已经超越了诗歌本身具有的意义。

绣一朵莲花,普净清甜

——布依族刺绣

古幽狭道

绣一朵盛夏的莲

以山水为线

以柔情为棉

借用少女的双手

一针一线

款款的江流

浸现出其上灼华

似女孩两颊无意间飘落的桃花

果莹楚楚

普净清甜

《绣一朵莲花,普净清甜》描写的是布依族的刺绣,也是黔西南一带的丝线绣。这是一种集绘画、剪纸、技艺为一体,反映布依族风土人情的传统民间美术。孙倩颖的这首诗具有非常鲜活的画面感,从中能感受到布依少女的心灵手巧,好似看到一幅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徐徐铺开。这是最为平实的白描手法,一针一脚的刺绣过程,被诗人用极为简洁的语言融合为一幅画卷,此时无声胜有声,什么都不用多述,读诗吧。

叮 当

——青岩苗银

古朴的深巷

不时传来片刻叮当

似有文鸟在树梢啼唱

牵出了一段斑斓的虹阳

古巷里的叮当

孩提时,三月赠予的那抹香

青年时,五月提起的那汪水洼

而立之年,七月热爱的树荫下的风

老暮,十月与十二月相约的那片稻场

此时此刻的我

恨不得将这叮当藏下

不与他人言说

只告知鱼儿和一旁的石板墙

《叮当——青岩苗银》描写的是苗文化中占据半壁河山的银饰。

推开一扇用伞制成的窗

——油纸伞

绿野轻秋

推开一扇用伞制成的窗

窗外是楠竹的妆房

他在窗外吆喝

“到家里坐坐,喝一杯光阴的茶否”

欣然,前往

期间

有云来拜访

同时,带来了牡丹和幽兰

他们聊着

门前地里的苞谷下周该是成熟

上周末又多了几位游客在屋外搭起的架斗

聊着昨夜隔壁的娃娃背着大人又偷藏了几颗星辰的芽揪

傍晚,回家

再次来到窗前

伸手推开

无意撞见窗外挤进的一抹桐叶清香

…………

远处似有的唢呐声传入耳中

《推开一扇用伞制成的窗》讲述的是家长里短,透着亲切与温馨。

蜡花

——贵州蜡染

铺开的棉布

温热的扇形铜刀

将蜂蜡合着历史绘下

板蓝的背景上

绽放着一片片洁白的花

温柔的蜡花

是枫叶的嘻沙

是鱼儿翻腾的浪花

是蝴蝶妈妈与泡沫游方时圣洁的吻吧

太阳鼓下

我依稀听见了火焰低语

听见了芦笙啼啭

听见了人们欢庆的舞踏

《蜡花》刻画的是过程。后面二节,叙述得极为具体,对细节精心描绘,从精到而复杂、高超而不平凡的蜡花生成过程。诗人“依稀听见了火焰低语”,意境非常美丽,极富浪漫色彩。

生活就是这样平淡地过。90后女诗人孙倩颖从每一个平凡的瞬间,发现诗意,从朦胧,到体会,率真里绽放的欣喜,让我们随其一起欣喜。因为有了诗歌,我们才有了最美的时光。

作者简介:刘玉,原名刘喻,贵州习水人。系贵州省作家协会、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人协会理事。有作品散见各类报刊、网络平台。曾多次获部级、省、市征文比赛一等奖。

(摄影/爱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