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汉风云(三十八)刘邦为什么非要换太子?看透这一点,才能读懂帝王的心思

 nysd2012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01

刘邦为什么非要换太子

图片
刘邦的晚年就干了两件事,一是平叛;二是换太子。
         
刘邦的太子是刘盈,这个无可争议。
         
刘盈是嫡长子,吕后所生,而且敦厚仁孝,没犯过什么过错。
         
一般来讲,假如一个人有好几个儿子的话,他都会更加偏爱那个更像自己的儿子。
         
刘邦虽然是皇帝,但是皇帝也是人,也不例外。
         
所以,刘邦就产生了换太子的念头,他想把太子刘盈废掉,换成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
         
对此,刘邦给出的理由是,刘如意更像自己小时候。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回想一下刘邦的所作所为,就会发现,刘邦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他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可谓是人间清醒了一辈子。
         
“更像自己”这个理由,完全靠不住。
         
那为什么刘邦还执意要换太子呢?
         
想要弄清刘邦换太子事件的这场好戏,我们必须先看一下剧本
         
剧名:刘邦换太子
         
主演:刘邦,吕后,刘盈,刘如意
         
配角:张良、樊哙、吕释之(吕后之弟),戚夫人
         
友情出演:商山四皓及一众大臣
         
剧情:
         
平叛英布回来后,刘邦的身体每况愈下。
         
其实在出征之前,刘邦的身体就已经出现了问题。
         
多年的戎马生涯,早已让刘邦的身体不堪重负。
         
雪上加霜的是,在讨伐英布的过程中,刘邦还中了一箭,要知道刘邦此时已经六十一岁了。
一个六十一岁的老人,中了一箭意味着什么不必多说。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刘邦表现出来了一个寻常老人常见的固执。
         
他执意要废掉太子刘盈,想立更像自己的赵王如意做太子。
         
但是他的这个想法刚一说出来,就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
         
首先站出来反对的,是他的老朋友张良。
         
在刘邦心中,张良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张良足智多谋,又淡泊名利,张良反对的原因很简单,刘盈是嫡长子,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废嫡是取乱之道。
         
张良说的虽是老生常谈,却是事实。
         
但是刘邦却执意立赵王刘如意。
         
难道刘邦不知道废嫡是取乱之道吗?
         
他当然知道。
         
那刘邦又为何要这样做?
         
因为刘邦的出发点和这些大臣们不一样。
         
大臣们虽然都反对废太子刘盈,但是大臣们的出发点则有两派。
         
一派是太子党,也就是投靠吕家势力的大臣,这些人大多受过吕后的恩惠,比如叔孙通;或者和吕家有亲戚关系,比如樊哙
         
这些人反对废太子,是因为他们和太子属于利益共同体,太子被废,他们的前途也会被废。
         
还有一派是汉臣,这些人和吕家基本没有利益关系,或者利益关系很少,他们不关心谁做太子,他们只关心大汉天下是否稳定。
         
因为他们是汉臣,做的是汉官,大汉帝国是他们一生的事业,所以他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刘邦,为大汉帝国埋下不稳定的因素。
         
或者换句话说,他们不在乎谁做太子,他们只在乎嫡子做太子。这类人,包括张良、陈平、周勃、夏侯婴等。
         
但是刘邦想的和这两派都不一样,刘邦想的是,不管谁做太子,天下必须姓刘,而刘盈做太子,天下有姓吕的风险,这是刘邦所不能容忍的。
         
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实了刘邦的这一担忧,他死后不久,朝政就被吕家势力把持,要不是陈平和周勃,天下还真就姓吕了。刘邦也有支持者,而且都是自己的老兄弟,比如曹参,比如卢绾,比如萧何。
         
果然,还是自己的老兄弟们最亲。
         
也就是说,朝中现在分为三派。
         
第一派是吕家势力,诉求是太子必须是太子刘盈,原因是刘盈是吕家的外甥。
         
第二派是汉家势力,诉求是太子必须是太子刘盈,原因是刘盈是嫡长子。
         
第三派是刘家势力,诉求是天下必须姓刘,或者太子必须不是刘盈,原因也是因为刘盈是吕家的外甥。
         
这样一分析,局势就明朗多了。
         
下面,就看各方如何出招了。

02

庙堂的对决


  

图片

         
先动手的是刘邦,刘邦生病之后,闭门不出,并且下诏不见任何大臣。
         
周勃和灌婴有紧急军情,刘邦也不召见。
         
众大臣都知道皇帝生病了,但是皇帝病到什么程度,谁也不知道。
         
于是,大家都慌了。
         
因为假如皇帝在禁宫之中病死,那么他死之前,肯定会写传位诏书,而他死之后,传位诏书就会落到皇帝身边的近臣也就是宦官的手里,宦官们想怎么改诏书就怎么改诏书,到时候诏书上是不是刘盈的名字,可就两说了。
         
君不见赵高、李斯的沙丘之事才过去几年?
         
刘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想看看是谁最先忍不住站出来。
         
刘邦的权谋可谓是当世第一,他的这招很快就奏效了。
         
最先站出来的是樊哙。
         
樊哙不顾刘邦禁止任何人入内的命令,直接闯入刘邦的寝宫,却看到刘邦却躺在一个宦官的身上喝酒。
         
完全不像有病的样子。
         
樊哙当即拜倒,将自己提前背好的台词一股脑全部说出来。
         
“当初陛下和我们这些兄弟们,起于丰、沛,定天下,灭项羽,何其壮也!如今天下已定,陛下怎么如此堕落!不见大臣,独宠宦官,陛下难道忘了赵高的事情了么?”
         
刘邦看着眼前这个跟随自己东征西讨的猛将兼妹夫,心里五味杂陈。
         
想当初,鸿门宴上,樊哙也像今日这般,不顾一切冲入项羽大帐,救了自己一命。
         
后来,咸阳宫中,同样是樊哙,闯入卧室劝自己还军霸上。
         
今日,又是你,樊哙。
         
你担心的是我吗?不,你担心的是我突然死去,太子之位传不到你的外甥刘盈的手里吧?
         
想到这里的刘邦,内心深处突然泛起了一阵难以言说的孤独。
         
但是,刘邦还是给足了樊哙面子,因为刘邦已经确定,樊哙不再是自己的人,而是吕后的人了。
         
史书记载,刘邦“笑而起”。
         
这笑,不知是冷笑还是苦笑。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第二回合,是汉臣一派出招。
         
刘邦平定英布之后,又旧事重提,想废刘盈,立刘如意。
         
大概是因为平定英布时,他想让刘盈带兵,却遭到太子党们的拒绝,他感觉自己已经控制不住吕家了。
         
但是张良极力反对,理由仍然是废嫡是取乱之道。
         
刘邦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就算自己强立刘如意,刘如意这个皇帝也坐不稳,因为无论是太子党,还是汉臣势力,都不支持他,而刘如意和戚夫人,是绝对搞不定这两派势力的。
         
从此,刘邦便再也不提废太子的事情。
         
因为,刘邦要在临死前,完成一场宏大而又精妙的布局。
         
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布局,让大汉稳定了至少五十年,也让刘邦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天下永远姓刘。
         
刘邦,果然不会输。

03

刘邦的布局

  

图片

刘邦的这场布局,就是分封同姓王。
         
这虽然听起来很平常,但是刘邦的分封,却无疑是历代最成功的。
         
虽然后来的七国之乱对大汉王朝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但是,毕竟肉烂在锅里,江山一直姓刘,刘邦实现了他的目的。
         
刘邦先是封长子刘肥为齐王。
         
刘肥是刘邦所有儿子中最年长的。
         
但是,刘肥是私生子,是刘邦发迹前,与一个姓曹的情妇生的。
         
关于这个曹氏,史书语焉不详,她的身世我们无从知晓,但只要记住她姓曹就可以了,一定要记住,她姓曹。
         
对于刘肥,刘邦很慷慨,不知是觉得愧对曹氏而补偿刘肥,还是出于其他的目的,总之,他将整个齐国和所有说齐国方言的地方,全给了刘肥。
         
齐国自古富庶,鱼盐之利,人口繁茂,可谓是要粮有粮,要钱有钱,要兵有兵,妥妥的霸王之资。
         
最主要的,刘邦还派了曹参当刘肥的相国。
         
曹参,是西汉开国功臣中武将第一人,当初论功行赏时,大家公推曹参第一。
         
最后,还是刘邦硬生生把萧何抬为第一,曹参才屈居第二。
         
但是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曹参在武将们的心目中,是众望所归的。
         
而且,曹参是真正一刀一枪从大头兵砍上来的,从基层成长成为大将军,多年的军旅生涯,使得他的亲信部旧遍布汉军各处。
         
更重要的是,他姓曹。
         
曹参姓曹,刘邦老乡;刘肥之母,曹氏,也姓曹。
         
曹参和刘肥的母亲曹氏,有什么关系,我们不知道,因为史书没写,但是,这不妨碍我们进行大胆猜想。
         
有没有一种可能,曹氏是曹参的妹妹?那这么一来,刘肥不就成了曹参的外甥了吗?
         
刘盈活着,刘肥是庶子,没有即位的权力,但是,如果刘盈死了呢?刘肥不就是长子了么?
到时候,恐怕刘肥的地位就是这样的了:
刘邦长子,带甲百万,曹参统军。
         
这难道不可怕吗?
         
可怕,当然可怕。
         
这就是刘邦给刘姓江山最后的保障。
         
最后,果然如刘邦所料,诸吕造反时,真正平定诸吕叛乱、出了大力气的,就是刘肥的儿子、第二代齐王刘襄,并且,刘襄还差点就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当然,这是后话。
         
对于刘如意,刘邦也是照顾有加。
         
他把刘如意封为赵王,派老将周昌为相国。
         
赵地虽然不如齐国富庶,但是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赵国自古就是出劲兵的地方,而周昌虽然不如曹参,但是势力也绝不小觑,因为史书说周昌是“吕后、太子及群臣素所忌惮者”,也就是说周昌是吕后、太子以及太子党们一直都忌惮的人,至于为什么忌惮,史书没说,大概是因为周昌在军中素有威望,为人又正直吧。但是周昌加上赵国之兵,对付诸吕则完全够了。
         
还有卢绾,卢绾是刘邦发小中的发小,如果说刘邦最信任谁,那绝对就是卢绾。
         
卢绾是除韩信、英布、彭越之外,唯一一个刘邦心甘情愿主动分封的异姓王。
         
刘邦封卢绾为燕王,其实就是为了托住赵王刘如意的大后方。
         
但是后来卢绾被诬造反,被樊哙打到匈奴边界,苦苦支持,为的就是能亲自见刘邦一面说清楚。
         
在苦苦支撑了一段时间之后,听说老大哥刘邦已经驾崩,知道吕后不会饶过自己,只好投奔匈奴。
         
除此之外,刘邦还封儿子刘恒为代王,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封儿子刘泓为梁王,封儿子刘友为淮阳王,并将附近的大郡全部划给梁王、淮阳王,以充实刘姓诸侯王的势力,卢绾被逼反后,又立自己的儿子刘建为燕王,并杀白马为盟,与群臣约定,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就这样,内有诸吕,外有诸刘的格局终于形成,一切似乎都万无一失,刘邦可以安心驾崩了。
         
但是,他还是低估了吕后的心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