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中国专家建议:并发症防治的九个要点

 杨进刚阜外 2023-06-14 发布于海南

为了让我国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更为规范、健康推广和发展,近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中国专家建议》。

该建议涵盖了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的资质要求,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评估,术中操作要点以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扼要阐述。以下为其并发症防治要点:

1.冠状动脉受压迫

冠状动脉受压迫是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致术中死亡。对于复杂先心病或者外科纠治手术后右心室流出道异常患者常合并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或者右心室流出道与冠状动脉相对位置异常,还需多加注意。

术中应将测量球囊打开同时予多角度行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与PA解剖的毗邻关系及冠状动脉是否受到球囊压迫,术后观察置入的瓣膜支架和冠状动脉毗邻关系。

2. 肺动脉严重损伤

一旦出现肺动脉夹层、穿孔,应评估损伤大小,可先予球囊扩张止血、胸腔引流,必要时可行覆膜支架置入以隔离破裂的PA,严重患者可行外科手术修补。

3.瓣膜移位

瓣膜移位多与瓣环测量不准确、瓣膜型号选择较小、右心室流出道解剖不理想(呈锥体形)有关。术前准确测量、评估是避免瓣膜发生移位的关键。

另外,在撤出输送系统过程中,也需要细心操作,确认输送系统和瓣膜已完全脱离,方可撤出输送系统,避免瓣膜牵拉移位。一旦发生该并发症,一般采取外科手术处理。

4. 支架断裂

一般见于Melody瓣膜,荟萃分析显示其支架断裂发生率达12.4%。采用预先置入固定支架技术后,该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其他瓣膜未见支架断裂的相关报道,但仍需警惕该并发症的发生。

5.右心室流出道通道破裂

有荟萃分析显示,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破裂发生率达2.6%。多见于带瓣膜的血管通道患者、血管通道钙化及采用高压球囊扩张时,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通道出现破裂。对于这些患者,球囊扩张时需谨慎。

6. 肺动脉阻塞

荟萃分析显示,肺动脉阻塞发生率达1.2%。手术时勿把瓣膜放置太高,可避免该并发症发生。

7. 感染性心内膜炎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问题越来越受重视。荟萃分析显示,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高达4.9%,多发生于术后9个月内。

术后应该严格按照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指南的建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旦出现该并发症,先予抗感染治疗,但多数患者需要行外科瓣膜置换术。

8. 人工瓣膜衰败

长期应用后,置入的人工瓣膜可出现衰败。但近期一项研究显示,在7年的观察随访中,Melody瓣膜功能良好,为人工瓣膜的长久耐用性提供证据。一旦出现瓣膜衰败(狭窄或反流),可采取再次介入手术或外科瓣膜置换术进行干预。

9. 三尖瓣腱索损伤、断裂

手术操作时,输送系统、猪尾导管等可能会缠绕三尖瓣腱索,若操作过于粗暴,可导致三尖瓣腱索损伤、断裂,继而引起或加重三尖瓣反流。

因此,手术操作应轻柔,遵循不进则退的操作原则。若感觉导管可能缠绕三尖瓣腱索难以继续前行,应该退回,重新再送入导管。

来源: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 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中国专家建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 8: 20-2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该专刊对国内外一年来4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