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凡综合征由法国医师Antonie Marfan于1896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无种族特异性,可累及心血管、眼部及骨骼等多个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蜘蛛指/趾、脊柱侧弯、主动脉病变、瓣膜病变、晶状体脱位等。 人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是目前已经明确的马凡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包含66个外显子,位于染色体15q21.1区,编码原纤维蛋白-1。 近期,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陈丽等通过对1例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主动脉夹层、二尖瓣前叶脱垂并有主动脉夹层家族史的马凡综合征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发现了马凡综合征患者 FBN1 基因的一个新的变异。 高通量测序结果提示,患者携带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NM_000138.5)c.7412delC杂合变异,位于60号外显子。 针对患者家系成员共计11人样本的Sanger测序结果表明,该变异在家系内与疾病共分离。该位点为移码突变。 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 [ 致病变异分类非常强(PVS1)+ 中等证据2(PM2)+ 辅助证据1(PP1)]。 作者指出,该研究为该家系的分子诊断、分子分型及后续遗传咨询及治疗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中国马凡综合征患者FBN1基因的变异谱。 该研究纳入的先证者为2019年6月因主动脉夹层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就诊的1例26岁女性马凡综合征患者,患者家系图见图1。 先证者主诉“体检发现降主动脉夹层2个月”,无明显胸、背及腹部疼痛,身高170 cm,体重53 kg,身材瘦长、蜘蛛指、漏斗胸、关节活动度大、高度近视并伴有皮纹等马凡综合征相关体征与症状。 其母亲(Ⅱ-2)及姨妈(Ⅱ-1)因急性主动脉夹层去世,姨妈(Ⅱ-3)因主动脉夹层(A 型)/ 动脉瘤行主动脉置换术;姐姐(Ⅲ-1)及表弟(Ⅲ-4)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主动脉根部增宽;其余家族成员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 先证者的姨妈(Ⅱ-3)、姐姐(Ⅲ-1)、表弟(Ⅲ-4)均检测出与先证者(Ⅲ-2)相同的移码突变(FBN1,c.7412delC),而该家系中无临床表型的健康者,包括先证者姨妈(Ⅱ-4)、弟弟(Ⅲ-3)、两位表弟(Ⅲ-5、Ⅲ-7)、表妹(Ⅲ-6)及先证者之子(Ⅳ-2)及其姐姐之女(Ⅳ-1)均未携带该变异位点。 先证者后期接受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预后较好。 来源:孔志华,郭俊,王月丽,等. 一例马凡综合征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2): 189-194.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3.0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