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儒林外史》五十四:超人赴长安,布衣死他乡(上)

 蔡毛1893 2023-06-14 发布于广东
一路读来,匡超人给我的一大印象就是遇事则跑,他跑路的能力在整部书里可谓是数一数二的。这不,在看到了潘三爷的案卷之后,可把他吓坏了,怎么办?那当然是发动传统艺能跑路呗。不久前他的老师李县长不是叫他去京城吗?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出去避避风头。
不过,匡超人如今跟以前可是有些许不一样了。以前的他孤身一人,所谓“了无牵挂一身轻”,想怎么跑就怎么跑,可是现在他娶了老婆,还生了个女儿,带着老婆女儿跑路多少有些不方便,于是就想把她们藏到老家去。
匡超人跟老婆讲,他如今准备去京城做官,一个人带着女儿在家不方便,不如就回乡下老家,让婆婆。他老婆就有点纳闷了,她自己娘家就在这里,为什么还要跑去乡下住,她肯定住不惯乡下。匡超人接着讲道理,他这一走,家里没了收入,日常开销怎么办?更何况老丈人也没什么钱,娘家房子又窄,作为诰命夫人住在那种小地方实在不体面,乡下物价低,什么鸡鸭鱼肉包够。不管匡超人讲得如何天花乱坠,他老婆就是不同意。他也不再费口舌,托人把房子卖了,又把老丈人丈母娘叫来相劝,两位老人家听信了匡超人的胡言,把女儿一顿责备,最终成功把女儿送到婆家去。
匡超人一恢复单身状态,立马赶路逃到京城,投奔自己的老师。李县长现在升官为给事中,有了一定权力,看到匡超人还如以前那个少年般单纯,就给他安排了一个有编制的工作。“立业”有了,“成家”的事也得安排一下,于是问匡超人结婚了没有。匡超人想到自己的老丈人只是一个在衙门里当差的老头,说出来怕被笑话,就撒谎说“还不曾。”李老师帮人帮到底,对于匡超人的终身大事,拍了拍胸脯说:“这事也在我身上。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李老师执行力惊人,第二天晚上,就有人找上门了。原来李老师家有个外甥女,是他一手拉扯大的,如今也到了适婚的年纪,李老师就想把她许配给匡超人,亲上加亲。匡超人怎么都没想到这门亲事来的如此之快,自己完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现在说已经有老婆了恐怕收不住,但是已经答应下来,现在拒绝在情理上又说不过去。但是我们想想,这几年来,匡超人做的事情哪件是在情理上说得过去的,甚至在法律上都说不过去。果不其然,匡超人做了一下简单的心理斗争,以“蔡状元招赘牛相府”的典故简单进行了一下自我心理安慰,就入赘李老师家了。
你说在封建男权思想沉重的古代,作为一个男人,入赘女家已经是一件让人抬不起头的事了,匡超人却能连着入赘两次。如果说第一次入赘是为了生计迫不得已,那入赘第二次简直就是毫无羞耻之心,也不把社会的人情伦理放在眼里。
婚礼在李老师的操持下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地举办了。洞房当晚,匡超人看到新娘子“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人物又标致,嫁装又齐整”,魂魄都飘到九霄云外去了。两人新婚燕尔,甜蜜了好几个月。不过好景不长,李老师安排的入编考试,以匡超人的考试能力,顺利上岸了。入编制要回户口所在地调取档案,不得已匡超人恋恋不舍地和老婆含泪告别。
到了杭州,匡超人先去老丈人家落脚,可一到老丈人家,却先看到了自己的哥哥,看到老丈人的时候老丈人哭得眼睛红红的,丈母娘则是敲桌子,打板凳,哭着要匡超人赔她一个女儿。原来,是自己老婆死在了乡下。据他哥哥说,郑姑娘从小在城里长大,过不惯乡下的日子。乡下的农活等事情,她又做不来,又气不过自己每天无所事事,反由婆婆嫂子照顾,越想越不通,把自己活活憋到吐血倒下,这下子嫂子更要去照顾她,她就越过意不去,乡下又没好医生,一百天不到,就把人活活熬死了。
听到这里,匡超人“落下几点泪”,我们姑且不从情节上评估匡超人此时是真伤心还是假演戏,但是民间有句古话,叫“男人三大喜事:升官发财死老婆”,从经验总结来看,这些对匡超人来说全都遇上了,自己在外面又偷偷入赘一户人家,家里还没人知道,所以从逻辑上来说,郑小姐在此时死去,对匡超人来说不能算是一件坏事。
话虽如此,但是毕竟自己入赘了郑家,也算是郑家的人,总得做点从表面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情绪。至于匡超人会怎么说,怎么做,下一篇接着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