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爸的“抗战”之二——用音乐做抗战宣传的刀枪

 北京的骑士 2023-06-14 发布于北京

老爸的“抗战”之二

——用音乐做抗战宣传的刀枪

文/图 郭大誌

    作为全国知名戏剧表演、导演理论家的老爸郭亮(杜巴),1927年“大革命”时年仅12岁就加入了“儿童团”!1931年“九一八事变”刚爆发时,年仅16岁的怹就以校“学生会”和“学生抗日会”负责人的身份,组织并带领同学们上街宣传抗日了!

    今年的9月3日,是“抗战胜利七十七年纪念日”。七十七年前的今天,全国人民欢呼雀跃,庆祝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胜利;今天,谨以此文儿向老爸、爷爷杜宇(抗战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以下简称“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二厅上校副官室主任)、堂爷爷杜心如(抗战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二厅少将厅长)与所有在世和已不在世的各条战线的抗日老兵,致以崇高的敬意!

      前些时,老妈王琴在“中原解放区”的“抗大”——“中原大学”(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南民族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前身)及“中原大学文工团”的校友儿+战友儿、新中国第一位歌剧和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阿姨,以93岁的高龄,老当益壮地执棒指挥了全部《黄河大合唱》,非常令人振奋!

图片

图片

郑小瑛阿姨指挥《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的曲调儿和歌词虽然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了,但每次听到《黄河大合唱》,就会想起我爸郭亮(杜巴)在“抗战”最艰苦的1944年,为了鼓舞和激励广大军民坚持继续“抗战”到底的意志和决心,克服人力、物力、财力等巨大困难,以周副主席和地下党直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抗敌演剧队”的“第六队”全体成员为“合唱队”,万县某兵工厂工人的“业余广东音乐民乐队”伴奏,组织和执棒指挥的那场全部《黄河大合唱》;连老妈王琴的校友儿+战友儿郑小瑛阿姨得知后都不禁赞叹“太不容易了、太不简单了”!

图片

《黄河大合唱》总谱儿的封面儿

      老爸郭亮(杜巴)在“文革”时写于1969年的“交代材料儿”和“党员登记表儿”的“残留存底儿”中记忆的“1944年七、八月间'音乐会’节目单儿”如下:

“《黄河大合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郭大誌注)

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

图片

第二乐章 黄河颂

第三乐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四乐章 黄水谣

第五乐章 河边对口曲

第六乐章 黄河怨

第七乐章 保卫黄河

图片

第八乐章 怒吼吧,黄河

图片

       “《打走日本鬼》

《新年大合唱》(兰天作词、冼星海作曲——郭大誌注)

《胜利进行曲》(田汉作词、贺路汀作曲——郭大誌注)

《五月礼赞》(黄立丁作曲——郭大誌注)

《吕梁山大合唱》(马可、周军、澄秋作词,马可作曲——郭大誌注)

《春风吹绿了原野》(《播种之歌》)”

       老爸郭亮(杜巴)在“文革”时写于1969年的“交代材料儿”和“党员登记表儿”的“残留存底儿”中还回忆说:“因当时曾请万县兵工厂工人业余广东民间乐队帮忙参加《黄河大合唱》的伴奏,在'音乐会’上也请他们参加演奏了一些广东民间乐曲,有《丹凤朝阳》、《梅花三弄》、《潇湘夜雨》等。”

图片

老爸郭亮(杜巴)在“文革”时写于1969年的“交代材料儿”和“党员登记表儿”的“残留存底儿”的一部分

      作为“国家新闻奖”和“新闻工作30年”荣誉证章获得者的京城老媒体人,虽然主要跑“文化艺术界”的采访,对“音乐口儿”、作曲家和指挥家也多有采访和接触;还曾采访和拍摄过“中央乐团”(今“国家交响乐团”)在和平里“团部儿排练厅”和“解放军交响乐团”的“成立音乐会”前在“解放军歌剧院排练厅”的排练。但以前,对全部《黄河大合唱》的排练难度,还是没有太多的直观感受;而那些采访、拍摄,为了不影响人家排练,也只能算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这次看了郑小瑛阿姨的全部《黄河大合唱》的排练的视频,虽然前期有杨乐乐指挥为郑阿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且,演奏和伴奏的是专业的交响乐团,也仍然可以看出整个儿排练过程的巨大难度!我也因此更加理解了郑小瑛阿姨对老爸郭亮(杜巴)在“抗战”最艰苦的1944年组织和执棒指挥的那场全部《黄河大合唱》的赞叹“太不容易了、太不简单了”!

      确实是“太不容易了、太不简单了”!

      老爸郭亮(杜巴)虽然没怎么回忆当时是怎么克服“物力”、“财力”等巨大困难的;只说“人力”的困难吧,说起当时担任演奏和伴奏的那支万县某兵工厂工人的“业余广东音乐民乐队”,老爸在“文革”时写于1969年的“交代材料儿”和“党员登记表儿”的“残留存底儿”中就回忆说:“最大的困难是,他们都不识谱儿,只能由我一句一句地领着他们练,去分声部;没想到,好不容易分部练好了,合到一起又互相串起来了;伴奏练好了,和合唱碰起来时,又乱了。所以,我当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练伴奏上,都应付不过来了。至于'音乐会’中除了《黄河大合唱》以外的'队’里演出的其他歌咏节目,我就根本管不了了。”

      老爸郭亮(杜巴)还回忆说:“在这次'音乐会’的排练和演出中,我主要是负责《黄河大合唱》的指挥。因为当时'队’里的人很少,全部都参加'合唱’,我都感到力量不够呢,根本抽不出人手儿来'伴奏’。于是就由'六队’(“抗敌演剧队第六队”——郭大誌注)与万县'兵工厂’的一支'工人业余广东民间乐队’联系,请他们来帮忙参加伴奏。那个厂里的工人,绝大部分是广东人,因此就有这样一支'工人业余广东民间乐队’。

“可是,他们大都不识谱儿,也没有搞过'分部合奏’;因为他们演奏'广东乐曲’时都是'齐奏’。

“在排练演奏中,又占去了我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其他'合唱’节目的排练,我就根本顾不上了。

“而且,就是这样,在演出中最后一场,我都几乎晕倒在台上了。”

      由于没有查到“抗敌演剧队第六队”在1944年时的“队员名单儿”;根据老爸郭亮(杜巴)在“文革”时写于1969年的“交代材料儿”和“党员登记表儿”的“残留存底儿”中记录的“抗敌演剧队第六队”的“队员名单儿”:

      “1.我(1939年——郭大誌注)入队时成员:

刘斐章(队长),金陵(队副)(即副队长,1941年离队;老爸郭亮(杜巴)经队内民主选举担任副队长,并担任艺术委员会主任,1943年被授予少校军衔儿;队长是中校——郭大誌注),鲍训端(服务部长),王毅(编导委员会主任),张毓后(编导委员会导演组组长),罗洛(编导委员会编剧组组长),陈宪武(总务部部长),刘谅(演出部部长),叶向云(主演)、朱启穗(主演),马英、丁浪(马中婴)、谭云、冯熙(歌咏股股长)、舒仪、周静、姚璟、方辛、叶永生、叶秋平(田稼)、周浪、江晨、田见龙,白天、金恒良、殷之谦、陆地、许诒烈。

       2.在我之后入队的成员:

杨涛、熊懿(二人不久后又离队),高余、文燕(文剑一,不久又离队),唐远通、刘高林、胡扬、唐振元、李虹(地下党员,此时已被特务逮捕迫害而死——郭大誌注)、罗德琪、宋华、李大椿、黄河清、许耀钟(?)('黄鱼’)、钟晓峰、刘文棣。

      3.在恩施入队的成员:

张间、宋宓、贺跃、毛俊湘、盛企成、刘懋尚、曾传燊、曾传霖(杨从)、曾雁秋(曾虹)、杨效兰。

      4.万县(1943年——郭大誌注)入队成员:

万仲耕、朱安华。”

图片

“抗敌演剧六队”合影(红线指处是老爸郭亮(杜巴))

      如果按照这个“名单儿”,这么算起来,当时,即使全“队”成员整个儿都作为“合唱队”,也只有50个人左右。

      而郑小瑛阿姨这次指挥的全部《黄河大合唱》,“合唱队”颇为雄壮,至少有一二百人;“合唱”效果非常震撼!

      难怪老爸郭亮(杜巴)当时那么感叹:“当时'队’(即“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抗敌演剧队”第六队——郭大誌注)里的人很少,全部都参加'合唱’,我都感到力量不够呢”!

      1944年,老爸郭亮(杜巴)离开了战斗了近一年的《新湖北日报》副刊主编的岗位,告别了怹与其他进步青年编辑和作者共同苦心经营的“长江”副刊(见《老爸的“抗战”之一——纸笔报刊,都是抗战宣传的阵地》)。

      据老爸郭亮(杜巴)在“文革”时写于1969年的“交代材料儿”和“党员登记表儿”的“残留存底儿”中回忆:“原本打算去重庆;但因为此前'队’(即“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抗敌演剧队”第六队——郭大誌注)里刘高林等人曾来信要我回'队’里玩儿玩儿。

      “'队’里为了留我,知道我喜欢音乐;过去'队’里一向不重视音乐工作,为此我也曾和他们闹过意见;这次却主动提出来要在万县举行一次'音乐演唱公演’,并提出以《黄河大合唱》为主要节目。

      “我当时想,尽管我不愿意回'队’(原因很复杂,据老爸郭亮(杜巴)在“文革”时写于1969年的“交代材料儿”和“党员登记表儿”的“残留存底儿”中回忆:涉及'队’内的矛盾,1952年'党内整风’时,当时('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的党支部书记胡沙(后曾任'中国评剧院’院长、剧作家、导演)还专门儿让老爸郭亮(杜巴)为此做了检查,批判自己:'为了个人的“清高”,不顾“演剧队”这个革命组织的需要,当“六队”(“抗敌演剧队第六队”)全体成员要求我留下来当队长时,我却坚持不愿留下来担任队长,以致于使得这个革命组织当时几乎垮了’——郭大誌注);但能够支持'队’里把这样一次'音乐演唱会’搞成,这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件工作!所以我最后就同意暂时留下来,协助'队’里把这次'音乐会’搞完之后,再走。

      “在这次'音乐会’的排练和演出中,我主要是负责《黄河大合唱》的指挥。”

      虽然,老爸郭亮(杜巴)“在演出中最后一场,都几乎晕倒在台上。”但怹在“文革”时写于1969年的“交代材料儿”和“党员登记表儿”的“残留存底儿”中还是回忆道:“由此也可以说明,我尽管不愿回'队’,但是对于指挥一个所谓进步团体,对于他所执行的这一个30年代的黑线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我是多么忠实的支持!”

      因为是特殊时期的回忆,老爸在肯定自己做了“很有意义的一件工作”之外,还不得不在行文之中,言不由衷地牢记要狠狠地批判这个由周副主席和地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抗日文艺宣传队伍是“所执行的这一个30年代的黑线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粉碎“四人帮”后,由曾任“演剧六队“副队长兼艺术委员会主任的老爸郭亮(杜巴)起草,并与当时在世的各“演剧队”领导王负图(“演剧二队”队长)、魏曼青(“演剧四队”队长)、徐桑楚(“演剧五队”队长)、刘斐章(“演剧六队”队长)、吴荻舟(“演剧七队“队长)、吕复(”演剧九队“队长)共同上书党中央,才终于给”演剧队“正了名——郭大誌注)!

图片

老爸郭亮(杜巴)1943年摄于恩施(翻印于北京)

      老爸郭亮(杜巴)后来曾长期以中学音乐教师的身份为掩护,继续在学生和青年教师中间进行抗日和进步文化宣传工作:“'音乐会’结束后,1944年9月,我就离开了万县,经地下党员朱芳道介绍,到丰都私立'适存女子中学’教书去了。”

图片

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

      在老爸郭亮(杜巴)“文革”时写于1969年的“交代材料儿”和“党员登记表儿”的“残留存底儿”中,怹还记录了由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副主席和地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抗日文艺宣传队伍——“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抗敌演剧队”的“第六队”的其他演出中的音乐演出曲目:

      “一、'六队’前期演唱节目:

      (1939年12月至1942年初)

《大刀进行曲》(麦新作词、作曲——郭大誌注)

《青纱帐里》(安娥作词、任光作曲——郭大誌注)

《红缨枪》(金浪作词、向隅作曲——郭大誌注)

《叮叮当》

《打到敌人后方去》(赵启海作词、冼星海作曲——郭大誌注)

《新年大合唱》(兰天作词、冼星海作曲——郭大誌注)

《丈夫去当兵》(老舍作词、张曙作曲——郭大誌注)

《打走日本鬼》

《我所爱的大中华》(李抱忱作词、多尼采蒂作曲——郭大誌注)

伪《国歌儿》——《青天白日满地红》(戴传贤作词、黄自作曲——郭大誌注)

《满江红》

《旗正飘飘》(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郭大誌注)

《热血》(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郭大誌注)。”

      “1940年下半年

      (1940年12月至1941年1月)

      '一、二、八、九’四个队'会师’(1941年3月7日,'抗敌演剧’第一队、第九队以'第四战区宣访团’的名义从广西到达长沙,与'抗敌演剧’第二队、第八队(后改名儿为'抗敌演剧六队’)'会师’。各支'抗敌演剧队’从3月9-18日,在长沙'教育会坪’的·'中山纪念堂’公演,'铁血剧团’也参加演出——郭大誌注)

'铁血’(应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欧震要求,组建的一个指导思想、组织形式均仿照'抗敌演剧八队’(后改名儿为'抗敌演剧六队’)的'铁血剧团’,'八队’派王逸任团长;1943年春,'铁血剧团’解散,大多数儿队员加入'抗敌演剧队’——郭大誌注)也参加,举行'音乐会’(1941年3月19日的'音乐会’是'联合演出’的最后一场,由'抗敌演剧’一队、二队、八队、九队和'铁血剧团’联合演唱。有独唱、二重唱和百余人的《黄河大合唱》——郭大誌注),中有:

      '八队’单独演唱:

《新年大合唱》等(指挥马熙)。

      '二、八队’联合演唱:

《打走日本鬼》

《我所爱的大中华》(指挥:'二队’(后改名儿为'抗敌演剧九队’——郭大誌注)高重实)

      全体联合演唱(指挥:'四队’(当时名为'抗敌演剧一队’——郭大誌注)舒模):

伪'国歌儿’(即'国民党党歌儿’)《青天白日满地红》

《总理纪念歌儿》(黎锦晖作词、作曲——郭大誌注)(冠于每天演出之首)

《黄河大合唱》。”

图片

《黄河大合唱》封面儿上的冼星海

      “1941年9月9日,

      练歌儿:

《救国军歌儿》(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郭大誌注)

《热血》(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郭大誌注)

《青天白日满地红》(以上反动音乐家黄自作)

《为和平和自由而战》等(这时'歌咏股’股长是许诒烈;练唱和演唱指挥也是他)。

当时'六队’正在辰溪,练唱的这些反动歌曲是为'海军鱼雷修配厂’演出用的。”

      在那个特殊年代的老爸郭亮(杜巴)的回忆中,鼓舞广大军民“抗战”热情的“抗日歌曲”,竟然也扭曲成了“反动歌曲”!

      “二、'二、六队’在恩施至万县期间新排演和演出的曲目:

      (1942年初至1943年10月)

曲目:

《插秧谣》(陆云作曲)

《播种之歌》

《五月礼赞》(黄立丁作曲)

《吕梁山大合唱》(马可、周军、澄秋作词,马可作曲——郭大誌注)

《胜利进行曲》(田汉作词、贺绿汀作曲——郭大誌注)

《垦春泥》(田汉作词、贺绿汀作曲——郭大誌注)

《青年颂》(胡乔木作词、李焕之作曲——郭大誌注)

《二月里来》(冼星海的《生产大合唱》中的一段儿)

过去的保留曲目有:

《新年大合唱》(兰天作词、冼星海作曲——郭大誌注)

《打走日本鬼》。”

      “1943年3月,'三青团’湖北省代表大会庆祝荣会,'六队’应邀参加了歌咏节目。节目中有:

伪《国歌儿》(即《国民党党歌儿》)(即《青天白日满地红》,戴传贤作词、黄自作曲——郭大誌注)。

我参加了一个独唱节目《从军别》(陈元作曲)。”

      “1943年8月间,曾去所谓'鄂西前线’(即'鄂西会战’,是1943年夏季中国'第六战区’部队抗击日本侵略军第十一军进攻的一次战役;'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历时月余,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的兵力的进攻,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的计划失败,'鄂西会战’以中国胜利告终——郭大誌注)进行'劳军’,演唱的节目有:

《救国军歌儿》(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郭大誌注)

《热血》(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郭大誌注)

《旗正飘飘》(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郭大誌注)

《满江红》

《大刀进行曲》(麦新作词、作曲——郭大誌注)

《垦春泥》(田汉作词、贺绿汀作曲——郭大誌注)

《胜利进行曲》(田汉作词、贺绿汀作曲——郭大誌注)

《二月里来》(冼星海的《生产大合唱》中的一段儿——郭大誌注)

《插秧谣》(陆云作曲——郭大誌注)

《播种之歌》

《五月礼赞》(黄立丁作曲——郭大誌注)

《打走日本鬼》

《吕梁山大合唱》(马可、周军、澄秋作词,马可作曲——郭大誌注)

《新年大合唱》(兰天作词、冼星海作曲——郭大誌注)。

其中,从《插秧谣》以后的'合唱’节目,多半儿是由我指挥的,但我当时已不担任'歌咏股’股长。”

      “三、'六队’在泸州至武汉期间演出节目。

      (1945年5月至1947年3月)

《古怪歌》(宋扬作词、作曲——郭大誌注)

《茶馆儿小调儿》(长工作词、费克作曲——郭大誌注)

《你这个坏东西》(舒模作词、作曲——郭大誌注)

《如今世界大不同》(老爸杜巴(郭亮)作词、作曲——郭大誌注)

《青年颂》(胡乔木作词、李焕之作曲——郭大誌注)

《和平光明》(贺绿汀作曲——郭大誌注)

《好消息》

《联合国歌儿》(苏修肖斯达科维支(现译'肖斯塔科维奇’——郭大誌注)作曲)

《伏尔加之歌》(俄罗斯民歌儿)

《小鸟之歌》(独唱)。

保留节目:

《插秧谣》(陆云作曲——郭大誌注)

《播种之歌》

《五月礼赞》(黄立丁作曲——郭大誌注)

《新年大合唱》(歌舞表演)(兰天作词、冼星海作曲——郭大誌注)。”

      老爸郭亮(杜巴)在“文革”时写于1969年的“交代材料儿”和“党员登记表儿”的“残留存底儿”中,关于自己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音乐创作”,曾回忆道:“我过去写的歌儿,'队’里都没有演唱过;《如今世界大不同》,是唯一的一首在'队’里演唱过的。这首歌儿的词、曲都是我自己写的,当时是为了配合社会上的进步运动的;曲调儿采用了湖南民歌儿的旋律,歌词我现在只能记得前面几句:

'如今世界大不同啊大不同,

越是好人越是穷啊越是穷,

抗战里头受了苦呀,

胜利到来苦更深呀,……’

      “我写的其他歌曲,大部分都发表在重庆的《音乐艺术》和上海的《新音乐》等杂志上,记得起来的有:《湘西纤夫谣》(自作词、曲)、《悼李虹》(自作词、曲)、《风暴》(采用力扬的诗作词、自作曲)、《怀北方》(采用吕剑的诗作词、自作曲)、《因为困难》(采用何其芳的诗作词、自作曲)、《打开你们的窗子吧》(忘了是谁的词、自作曲)、《草原上的歌者啊》(采用李绿永的诗作词、自作曲)。”

      老爸郭亮(杜巴)在“文革”时写于1969年的“交代材料儿”和“党员登记表儿”的“残留存底儿”中还回忆道:“另外,在此期间,我曾写过一篇《'演剧队’乐风》,在重庆《音乐艺术》上发表,为'演剧队’的所谓'群众化’的演唱风格吹捧。

      “还写过一篇关于《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分析,发表在重庆《民主报》的'音乐副刊’上。”

图片

图片

“抗敌演剧队”一度曾名为“抗敌演剧宣传队”,此为“第一队”和“第四队”的“证章”

      老爸郭亮(杜巴)在“文革”时写于1969年的“交代材料儿”和“党员登记表儿”的“残留存底儿”中,关于自己从事抗战和进步音乐宣传工作的回忆还有:“1945年7月22日,有伪'空军站’(上世纪40年代中期,太平洋的战事渐趋激烈,作为反法西斯盟军和对中国'抗战’运输巨大援助的美国空军,需要更多的'空军基地’在中国给他们使用,此时中国对外交通线及全部海岸,已被日军占领,后方的'滇缅公路’,亦因缅甸失陷而断绝。为此美国人想到修一个可以降落C-109(由B-24轰炸机改装的大型运输机)等运输机的机场,几经勘测,终于选定泸州蓝田作为修建机场的地点。经过60天,中国第一个'混凝土机场’跑道按时完成。1945年6月1日,美国空军运输队由印度列队运输军用品,继续飞跃喜马拉雅山的著名'驼峰航线’,到达泸州空军机场下降——郭大誌注)秘书、翻译夫妇陪同美帝空军数人来队里,梁伟、王克芬儿等曾向他们学'交际舞’。在所谓'联欢’中,他们唱了歌儿;'六队’集体唱了几个合唱,其中有:

《插秧谣》(陆云作曲——郭大誌注)

《五月礼赞》(黄立丁作曲——郭大誌注)

《联合国歌儿》(肖斯塔科维奇作曲——郭大誌注)

可能是我指挥的。

      “1946年底在武汉,'六队’和'四队’联合举行了'音乐会公演’。我担任了其中一组'合唱’的指挥。

      这一组'合唱’是:

《如今世界大不同》(老爸杜巴(郭亮)作词、作曲——郭大誌注)

《古怪歌儿》(宋扬作词、作曲——郭大誌注)

《你这个坏东西》(舒模作词、作曲——郭大誌注)。

      “后来,有一次两个'队’与'武汉大学’的进步学生团体'联欢’,在该校大礼堂举行了一场'联欢音乐晚会’,也演唱了这一组'合唱’;仍是由我指挥的。”

图片

老爸郭亮(杜巴)当年与“抗敌演剧六队”的战友儿(前排右二朱启穗,后排右一郭亮(杜巴)、右二马英、右三叶向云)

      老爸郭亮(杜巴)以作曲和指挥的身份,从事抗战和进步音乐宣传工作的经历,一直延续到了怹于1948年被“北大地下党”护送到“华北解放区”,进入该“解放区”的“抗大”——“华北大学”(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前身——郭大誌注)学习后分配到“华北大学文工二团”任“音乐组”组长之时。

友情提示:

1.因为认真、严谨,坚持“月更“不易!请大家点文章上部的蓝字“誌忆杂谈”,然后再点“关注”,即可连续阅读本“公众号儿”的文章。

2.如果喜欢本文儿,请大家在文章结尾处右下角儿点一下儿“赞”和“在看”!

在此一并表示——非常感谢!

作者简介:

郭大誌,原名儿郭智,本姓杜,为唐代大诗人杜甫第47代后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央视专家审片组成员,资深媒体人,国家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政府奖“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优秀稿件一等奖”、“北京新闻奖一等奖”、“北京广播电视奖一等奖”等众多奖项及“新闻工作30年”荣誉证章获得者,央视《星光大道》资深评委,原“中国文化译研网”国家工程网站传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从小儿就生长在北京,喜爱钻研北京历史与民俗、北京方言、文化等。

      2022年9月3日改定于京城书斋“小小采菽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