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之前是因为阳虚怕冷、大便不成形就诊的,用了附子、肉桂等温里药,吃了拉肚子,这可能是排寒反应,把寒气排出去,这就是中医说的阳进阴退。身体补充了一分阳气,阴寒之力就会被排出一分。 比如有一个肾虚鼻塞的鼻炎患者,给他用了扶阳的中药后几天鼻涕多了,肾虚寒凝鼻炎,因为有明显的有寒痰湿饮等邪气,郁滞在体内排不出来出现了鼻塞(夜晚鼻塞会加重,因为夜为阴,阳气不足阴就会加重)。 随着调理后,体内的阳气的逐渐充足,开始有了反应。这就是六经辨证中三阴转三阳的一个过程,由表入里为病深,由里出表为病浅。 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有多处对某些病症预期的描述,比如“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热甚必难”, 意思就是出汗后如果脉像平静,身体平稳不发烧,安静不烦燥就是病愈,反之就是病重。 老百姓不会分辨脉象怎么办呢?那么就看病人的精神,拉肚子后并不是越拉越虚,越想睡觉,反而身体越来越舒爽,精神越来越好,这就是好事,阳进阴进。 如果越拉越无力,口干舌燥,烦躁不安,这是伤气伤阴,就要及时告诉医生。 比如下图的这个患者,因萎缩性胃炎、胃口很差,不想吃药,干瘦。风湿关节肿痛。已经有7年了,今年初开始找我调理,用了扶阳的(附子、干姜、白术、茯苓、甘草等)调了有一个多月吧, 第一次用药时,胃口打开了,有饥饿感,但就是拉肚子,但拉完身体舒爽,连睡觉都好转,向我反馈,我就告诉他这是排病反应。 一开始是一天拉3次左右,之后变成2次,之后就大便正常了,至此之后,以前经常反复发作的胃痛胃胀、关节肿痛也没有再犯,过来把脉,脉象很平稳。 以上说到中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
|
来自: 传扬国学 > 《中医药(未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