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32邰馨仪:A小学的学生管理如何体现系统性

 高教课堂研讨 2023-06-15 发布于江苏

      见习中发现,A小学的学生管理具有系统性,做到了细致而规范,值得分析其中的先进经验。

宏观引领:

基于校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熏陶

      在此次见习过程中,可以发现A小学十分注重对于学生的各种规范领导,不管是校园的文化走廊,还是班级建设的各个角落,都将不同的制度规范落实到细节之处,不仅是从显性的教育教学,还包括隐形的德育文化渲染。

      比如,在教学楼的每一层走廊都张贴着“今天你微笑了吗”和“今天你声音分级了吗”的标语,并且对不同的声音等级进行了区分与标注,让学生更加能注重自己平时说话的语音语调与面部姿态。再比如,在楼梯的拐角处学校特别布置了钢琴等乐器提供给学生发挥自己的音乐素养,在下课期间也能听到学生弹奏悠扬的曲目,既给学生的音乐才能提供展示的平台,也渲染了校园的文化氛围。此外,在经过的每一处玻璃展台都存放着学生的优秀作品,包括陶艺、绘画等手工艺术,可以看出本校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美育文化的培养,而非只是虚于表面的课程设置。学校也特别配置了对应的陶艺教室与社团等专门的活动场地。

微观落实 :

立足班级形塑井然有序的学生集体

      在见习期间,我发现A小学特别注重统一的规范设立。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学生被请上台后会说“请大家听我说”,连鼓掌都是统一化的节奏节拍。在班级生活时,会把自己的水杯放在后面的柜子上,避免了上课时因水杯打翻而引起的课堂秩序混乱。每个人的本子上都有班级统一化的姓名贴,位置大小形状都统一;他们在抽屉内都放着蓝色的收纳盒并贴上自己专属的姓名贴,这些集体化的行为既方便了教师更快地了解学生,又加强了班级集体文化的营造。在静态文化氛围布置中,设置了绿化角与读书柜,丰富了班级文化色彩,甚至连纸巾都是由班级统一放在窗台上,需要的时候自取就行。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加强班级凝聚力与学风建设的关键。

中观整合:

创设制度保障学生管理的公开公正

      在班级前面的公示栏中有着不同的制度文化,包括每个人的积分、包干区域与时间,班内的学生可以通过积累的积分去兑换相应等级的礼物,从这个层面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有的只是一个小零食,但却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同样将包干区的任务划分到班级与个人头上,也属于学校劳动教育的一部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班级学习的学生,也需要承担一定的学校责任。在教室前面有班级教育小组的介绍,包括任教老师、生活老师,还有班级家长代表,共同构成了一个班级的家校委员会使学生可以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从而实现“家校共建校园”的制度文化。这些信息公开透明,可以随时供家长与学生进行检阅。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