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鱼筌、焯菜、鞋子等词语,谈荔浦话的方言用字

 夫子303 2023-06-15 发布于广西
      昨天,从八步贺街来荔浦支教几十年,已然成了老荔浦的、退休近二十五年的语文老师李梓李世琛校长问我,荔浦话俗语“洗咸鱼装zuòn”的zuòn字,应该用哪个字。
      我当即答复他,我认为应该用“”字,《现代汉语词典》对的解释是:一种捕鱼的竹器。而《百度百科》的解释是:鱼筌即鱼笱。而《现代汉语词典》对笱的解释是:竹制的捕鱼器具,口小,鱼进去出不来。而网上搜索360图片,得到的图片跟我们人使用的zuòn,竟无二致。

      据此,我认为,荔浦人讲的zuòn,就应该用鱼筌二字,因为荔浦根本就没有鱼“筌”(音全)这种说法,所以,不会产生歧义。

       为方言的选词正字,向来是广大方言研究者最为头疼的问题。因为很多方言都是有音无字的,所以很多方言研究者们,对那些与现代汉语无明显对应关系的词语,习惯采用借字或临时新造一个字来代替,有些干脆就用拼音或国际音标表示,以保证语音的准确性。
      因为如果取用一个现成的字,来表示某个义项,则需要有大量的文献作为支撑,而否则便可能被视为无据,也只是临时借用而已。花了大量精力去考证、论证,结果同行和社会不一定会认同你的观点。正因为吃力不讨好,所以,那些以方言为主研方向的科班出身的教授、专家们,往往大多选择了方言语法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而很少人会把方言用字作为主攻方向,只有我们这些民间方言爱好者,不知天高地厚,也不去考虑有无文献支撑,才肯花大量时间去考究方言这些用字。因为我们的研究结论,不能算是成果,也不会计于我们的任何业绩中,所以即便有人拍砖,也不会对我们的草根地位造成任何损伤,更何况也无人屑于花时间去扛砖来跟我们计较。

     大家知道, 在我国现行的七大方言中,普通话是汉代汉语的另一名称,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北方方言为基准音的。而我们荔浦话是从属于北方官话即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西南方言中桂柳方言的一个子分支,所以荔浦话与普通话在语音上,有很多对应规律;词汇上,也有很多共同的词汇。但荔浦话又受南部的蒙山话和杂居于荔柳路、荔桂路沿边的麻丐话(客家话)影响较多,因荔浦话中很多普通话无法与之对应的语音和词汇,却可以在粤语和客家话中找到痕迹。

      也就是说,荔浦话,并非与普通话都有一一对应的语音和词汇、毕竟,荔浦话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次方言区的分支,自有其独特的地方。

      当然荔浦话或许还跟其他北方方言中的子分支有语言相似之处,只是本人孤陋寡闻而已。以前,我一直认为,荔浦话中的uon韵母,是受粤语的影响,但今天一位来自山西吕梁山腹地的吕梁市离石区的同事郭红梅老师告诉我,我们荔浦话讲的子、、姓潘等字的uon韵母,与她们山西家乡话发音很相像,而她们离石跟周边的县区包括大清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家乡方山县都不同,就像我们荔浦话跟周边县区的语言都有很大区别一样。也就是说,我们荔浦话中的uon韵母,并非受粤语的影响,而应是从中古汉语中分流出来后,荔浦话和粤语都同时保存了中古汉语中的uon韵母,而山西的吕梁离石话也保存了这一韵母。

      因此,我认为,如果现代汉语的某个字词,与荔浦话的某个词意义基本或完全一致,而在读音上,荔浦话与普通话完全找不到对应关系,我们也不妨用现代汉语即普通话的这一字词,直接作为荔浦话的这一语音的用字。

      这样的例子在荔浦话中是大量存在的,最常见的一个例证是鞋子一词。在荔浦话中,鞋子是与孩子的同音的,而在普通话读音是毫无关联的,但大家认可荔浦话的鞋子,就是普通话的鞋子的意思,所以也就承认了荔浦话读hǎi的这个字,可以用字来表示。

      从这个典范例子,我们可得出一个结论,即只要荔浦话的某个词与现代汉语的某个词的义项完全或基本一致,而这个词在荔浦话中又没有其他义项或其他用法,不会产生歧义,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取用现代汉语的这个字,来表示荔浦话具有这个意义的词语用字,读音则按荔浦话取音
      基于这一理论,我们认为,下面这些荔浦话的用字,可以直接用这些用字来表示。
      1、焯菜,焯,读作liǎo把蔬菜放到沸水中略微一煮就捞出来。
      例:糟焯菜表。有些青菜要焯一下再炒才好吃。
      2、鱼筌,筌,读作zuòn
      一种沉放在流水的沟中或河里,侧面或顶端装有让小鱼能进不能出的倒须的竹制捕鱼工具,根据捕鱼类型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如塘角筌、虾筌。
      3、撮禾稿,撮,读作zuòn。这个字在荔浦共有三个义项。
      ①把散的东西聚拢起来。
      例:打完谷子,要把禾稿起来,晒干了好堆起来。
      ②也可作名词,表示聚拢起来的东西。
      例:田里还有几个禾稿撮
      ③还可以作量词,表示成把的东西的单位。
      例:拖两撮禾稿去喂牛。
      4、涩味,涩,读作giǎ。意即使舌头感到麻木难受的滋味。
      例:柿(dón)子果没漂得,好涩。
      煮这菜放盐多了,好涩。
      因荔浦话中,没有用来表示这种味道的讲法。
      5、旭日东升,旭,读作,与肉、狱、毓、育等字同音。零声母,不能改写作yu。这个字,在普通话里是无法找到对应语音规律的。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荔浦话与普通话都有这个词语,也有各自固定、大家认可的对应读音,但在荔浦的口语中出现了另一种读音,我们可以认为是这个字在荔浦话中,读了变音,成了多音字。
      6、笔直。笔,读作。一直不改变方向的意思。
      例:你笔直走下去就到了。
      7、目猜。读作mù cài,荔浦话与母彩二字同音。估计、推测之意。
      例:你目猜你自己啊,有能力就送,未得能力就莫送,反正现在大学生绞扛去。

      8、打睡。觉,读作guǒ。打觉睡不是打瞌睡之误,与打瞌睡是同义词。

      9、觉见,未觉见。觉,读作guǒ。觉得、不觉得的意思。

      例:一天花一两块钱是未觉见,一年下来,就不是小数了。

      10、觉忆,未觉忆。觉,读作guǒ。忆,读作ngǐ。想起、想到;没想起、没起到之意。

      例:一觉忆,又到年底了。

      11、思忆。忆,读作ngǐ,想到、想起之意。

      例:你成天想耍,总未思忆做点事么?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还有哪些荔浦话是不好确定的怎么写的,大家不妨留言,一起来探讨。

关注荔浦,关注夫子,敬请锁定夫子303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