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泽区蒋坝古镇:“螺蛳壳”里写乡愁 呼唤“诗和远方”

 198912春 2023-06-15 发布于山东

中国江苏网3月19日南京讯(记者华诚 通讯员张志海 谢辉)三月是樱花的主场,漫天飞舞的粉白花瓣,惊醒了沉睡的春天。这个双休日,淮安市洪泽区蒋坝螺蛳市集搬到了南京玄武湖的樱洲,向南京市民和游客,展示古镇的文化魅力。蒋坝人们发出盛情邀约:3月25日,我在蒋坝镇路口等着您,观大湖、品美食、赏美景、逛院子、住民宿。

蒋坝四面环水,东依三江源湿地,西临洪泽湖,南接淮河第一闸—三河闸,北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洪泽站,那里满足了人们对世外桃源的所有想像。镇的入口处有着“蒋壩”两个鎏红大字,尤其是那个“壩”字,是“坝”字的繁体,显得十分豪气,霸气侧漏。说文解字,对“坝”字的解析是“河工险要处、巩固堤防的构筑物”,但千年古堰洪泽湖的坝子非同小可,流淌千年的水利工程有着“水上长城”之称,与古蜀国的“都江堰”有得一比,洪泽湖上的坝不但有名、有姓,而且有“仁、义、礼、智、信”的排名,充满着的儒家文化气息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水无常态,原本无形,放在什么样的容器中就呈现什么样的形状。一个“坝”字却给无形之水戴上孙悟空的“紧箍咒”,流得快、淌得慢还是停息下来,要听设坝之人的意思。这个“坝”字的底气、豪气和霸气,来自千百年来人们治理水患,变患为利的经验,是得心应手的工具之一,是大禹治水以来地标式工程。蒋坝的美,源自对水的调控,守在坝上,最后能在“坝上”安居乐业。这份厚重的历史可以散落在蒋坝的遗存为证。最让当地人引以为豪的是,洪泽区三分之一的文物古迹就散布在这块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包括洪泽湖古堰、三面题字碑、镇水铁牛、宋代七仙古井、清代古银杏树等,“蒋坝”地名2022年被评为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也是名至所归。

古镇的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和文化符号。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地方,似乎都会标配一条巷子,为图省事,往往统称之为老街,“家有一老,赛似一宝”,“蒋坝老街”渐渐成了招牌,洪泽湖水利文化馆、蒋坝记忆馆、尹石画舫、老酒陈列馆等馆藏店铺成了一道风景和热门打卡地,也就在顺理成章之中了。

国人对“根”文化情有独钟,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哲学之问响彻历史的天空。走西口发了财的晋商,要把财富拉回老家买地、建房,才有了留给后世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退隐官员、乡贤叶落归根,回到故土,要建一处宅子,为别野起一个雅致的名字,再为自己起一个雅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发配滁州给当地留下一座“醉翁亭”,退休后的“醉翁”拥有一万卷藏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和他一人,留下“六一居士”的雅号,苏州拙政园也是这样来的。

“蒋坝院子” 的创意可能也缘于此,但更多是现代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诠释。老房子老院子修旧如旧,不论做餐馆、民宿还是工作室,终就围绕着“家”在做文章,其乐融融的“一日三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厮守,一边养生一边赚钱的快意人生,因为移动互联技术的支撑,让不可能有了可能,满足了时间、空间和财富“三驾马车”的并驾齐驱,熊掌与鱼翅在这里兼而得之。

蒋坝老街区域的“蒋坝院子”成了小镇亮点,茶室、盆景工作室、餐饮民宿等业态已经入驻,啤酒屋、书画工作室、音乐工作室、公共活动空间等业态呼之欲出。按照规划,这里将是艺术家的工作室、企业家的办公室、老百姓的休闲室等,留住这份乡愁记忆,追寻“诗和远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上蒋坝”不能例外。受大运河的恩泽,传承了淮扬菜系的精髓,还有蒋坝独有的味道,“船帮宴”“湖三鲜”,酸汤鱼圆、红烧肝肠、香辣蟹等菜肴最为出名,后来又琢磨出“八怪宴”,听名字就很奇怪,第一怪:鱼圆不圆,长走来。第二怪:黄瓜鱼,瓜不在……

更是别具匠心,把目光锁定在河里的小螺蛳。52岁的盛大成是蒋坝的老渔民,2020年前以打渔为生,他见证了螺蛳壳里的大文章。过去的螺蛳是作为养殖螃蟹的饲料,渔民上岸后,他有了螺蛳加工的新工作,螺蛳价位从每斤一元卖到四五元。当地的大厨把蒜泥、麻辣、蛋黄等各种口味的螺蛳作为美食端上了餐桌,附加值更高。蒋坝人卖的不是螺蛳,而是那悠悠的乡愁。

千年古镇的历史文脉和自身的地理优势在春暖花开的三月肆意绽放,古新交融,正深刻烙印在蒋坝的产业融和发展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