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休息一天,又不用做饭,我起了个大早去早餐店里觅食。 店里人不多,基本上都是老人带着孩子来吃早点的。 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小男孩走了进来。之所以能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男孩跟他爸爸长得一模一样。 很快,他们引起了所有顾客的注意。 妈妈直接在餐桌旁落座,而爸爸则带着儿子排队买早餐。点餐时,这个仅仅三四岁大的男孩告诉爸爸说:“我不想喝八宝粥。” 爸爸熟视无睹,直接端了两碗八宝粥和两个包子在妈妈对面坐了下来。男孩再次告诉妈妈说:“我不想喝八宝粥。” 妈妈专心吃着早餐,并没有搭理坐在身边的儿子。 男孩看着跟爸爸,声音里充满了哀求:“我不想喝八宝粥。” 面对儿子絮叨似的诉求,爸爸并没有发火,而是很耐心地跟他讲说八宝粥有多好喝。 男孩依旧执着:“我不想喝八宝粥。” 就这样,从进门到现在,男孩已经说了十几遍“我不想喝八宝粥”了。 大抵是爸爸有关八宝粥的大道理彻底压垮了他的神经,这个看起来只有三四岁大的男孩终于哭了起来:“我不想喝八宝粥,我想喝胡辣汤……” 我回头看向他们,惊讶于这么小的孩子在情绪崩溃的情况下也能诉说自己的需求。而夫妻二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儿子,依旧淡定地吃着早饭。 直到他们离开,男孩也没有吃过一口早饭。因为他不想喝八宝粥。 我妈曾不止一次地跟我抱怨波妞有什么事情不愿跟她讲,而是喜欢跟我这个姐姐说。 其实,不仅仅是波妞,我也不愿意跟她说太多。不是不尊重她,而是说了之后,得到的不是指指点点的批评,就是一脸迷茫地反问说:“你刚才说什么?” 最经常见到的就是,我妈指着一件我同龄人都不会选择的衣服并对我说:“给你买一件这个衣服吧。” 一般情况下都是,即便我清楚明确地表达了很多次“我不喜欢”“我不要”的意思后,这件衣服也会很大概率地通过快递员送到我的手里。 就像昨天,波妞说了因为学生今天要上台表演,所以她晚上要加班之后,我妈依然会问她:“你晚上不是没课吗,怎么又上课了?” 波妞一口气叹进了我的心里。 我常在想,父母们总是抱怨我们有什么事不愿跟他们讲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在若干年前的某一天里,是他们打断了我们跟他们诉说的欲望。 也许,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们指着天上的云朵说:“那是一只小兔子!”爸爸妈妈却说:“看什么看,要迟到了,走快点!” 也许,那是一个不开心的下午,我们委屈巴巴地说:“今天上课的时候,同桌把我的蜡笔弄断了。”爸爸妈妈却说:“你这次的数学为什么没考满分?!” 也许,那是一个不寻常的深夜,我们烧的浑身滚烫,爸爸妈妈却说:“说了多少次不让你吃零食,你怎么就是不长记性!” 也许…… 也许,我们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说这么多,这样就不会被打断了,不会被责备了,也不会被批评了。 直到有一天,长大了的我们,面对年迈的父母眼中透出的期待时,我们也只能是微笑着,淡淡地说上一句:“就那样,没什么可说的。” 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批评、被指责、被忽略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