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做子女的要好好看看

 修善无上 2023-06-15 发布于湖南

孝顺父母,恭敬长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因为“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要懂得孝道,不遗余力的践行孝道,就会从身上不断的发出善念,通过善言和善行对他人带来帮助。

古人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人只有先做到了对自己的老人恭敬孝顺,对自己的小孩友爱呵护,才能推而广之,对其他的老人恭敬,对其他的小孩爱护。

如果连自己身边的人都没有利益到,反而转向社会,说要承担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给社会提供更多的帮助,这是没有可能的。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因此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的根本,还在于严格的修身。只有修身完备了,才会有接下来的一系列可能。

老人们说“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做儿子的不能说父亲的过错,也不能说母亲的奸邪。但是很多人却不以为然,难道父母有过错,孩子就只能忍气吞声的一味奉承并接受吗?很显然,这样的理解是很偏激的。

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是普通人,即使父母很有成就,也不意味着父母就是圣人,是完人,没有一丁点的错误。但是父母的身份却是永远成立的,父母对自己的恩德也是不言而喻,恩深似海的。当父母有过错的时候,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恰当的做法应该是合理的劝谏。要像《弟子规》中所说的那样:“怡吾色,柔吾声。”态度要柔和,保持和颜悦色,声音也要轻缓,不能像教训自己的孩子那样,声色俱厉,用一种十分严厉甚至苛刻的态度。如果父母不听呢?同样也不应该抱怨,应该要“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我们应该要像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一样,充满耐心,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的劝谏,当经历了多次劝谏之后,父母依然没有悔改时,自己的心一定是很伤心,很难过的。而这时候的父母,则很可能恼羞成怒,或者对我们的劝谏感到十分厌烦。

如果遭受到父母的责罚,也不应该有所抱怨。而应该动用自己的智慧,采取其他的方式去继续引导。这个过程需要耐心,需要智慧,但是这都是建立在恭敬和孝顺的基础之上的。如何拿捏得当,就要看自己的运用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