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年,云南女学生捐骨髓救人,因中途反悔,遭患者家属破口大骂

 退休老头吴工 2023-06-15 发布于北京

2011年,来自云南的女学生李春玲,与远在江苏的白血病患者王传龄配型成功,并且,李春玲是当时唯一能挽救王传龄生命的人。

那么,救还是不救?这样的问题摆在眼前,李春玲有些举棋不定。

文章图片2

作为医学生的李春玲,最终还是勇敢地站上了手术台。只是手术到一半,李春玲反悔了,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将王传龄的生命置之不顾。

可是,当一个人感知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到底是道义责任更重要,还是保全自己更重要?

文章图片3

事故发生

“滴滴滴......”

2011年7月20日上午11时,云南省二院的一台正在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分离机出现了故障,并发出了警报声。

医生和护士见此情景,连忙上前处理,可是他们只能在医学上尽力,在维修机器故障方面却一窍不通。

文章图片4

“去叫专门维修进口机器的老刘来。”负责采集细胞的主治医生这样说道,但旁边的护士却像没听到似的,不为所动。

“怎么还不去?”医生显得有些着急,但护士却认为,这台机器并无问题,如果去请维修师傅来,反而更耽误事,毕竟那师傅从外地赶来,怎么也得24小时。

由此,医生和护士起了争执,两边的意见不统一,就等同于对手术台上的患者置之不顾。

而此时,由于机器故障的问题,患者被机器抽掉的血液无法迅速回流,导致患者的呼吸和情绪都出了问题。

文章图片5

她叫李春玲,是一个年仅21岁的女大学生。李春玲其实并不是患者,而是一名骨髓捐献志愿者。

骨髓捐献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是救命稻草,如果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成功,那白血病患者的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此前,李春玲的舍友小宁曾成功捐献过骨髓,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拯救了一个濒临死亡的家庭。

当红十字会来到小宁的病房鼓励她、感谢她的时候,李春玲也被这件事触动了。

文章图片6

李春玲是医学生,救死扶伤是她的毕生梦想,所以也就是在此时,李春玲勇敢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待捐献者。

一晃两年过去,李春玲终于接到了骨髓配型成功的电话。那一刻,李春玲甚至认为,自己就像是中了彩票一般幸运。这样看来,至少李春玲一开始是怀揣着善意的。

可是随着机器故障的发生,李春玲保持着微弱的意识,见证着眼前这荒唐的一幕,她后悔极了。她的心里非常害怕,可她不敢乱动,只能默默的流泪。

好在医生护士随后还是尽快地处理了这起事故,让李春玲安全地下了手术台。只是采集造血干细胞的行为还不能停止,因为此刻,远在江苏的白血病患者王传龄,正在无菌病房等着救命。

文章图片7

可是宛如走了一趟“鬼门关”的李春玲,彻底被吓怕了,不敢再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

从手术台下来以后,李春玲的泪水止不住地喷涌,但医生护士还在劝说她赶紧转移到昆明总院继续完成采集。

于是,李春玲情绪崩溃,大吼着:“你们为什么不把机器弄好?患者的死活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她哭着跑出了走廊,躲在楼梯间抽噎了好久,护士们才找到她。情绪平静以后,李春玲有些犹豫,毕竟自己的理想就是救死扶伤,此刻临阵退缩又算什么呢?

文章图片8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到了下午五点,李春玲终于松口,表示愿意前往医院。只是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难道医院只顾着拯救另一个病人的生命,却全然不顾捐赠者的感受吗?

因为,据李春玲事后证实,就连前往昆明总院,也是她自己打车,因为医院的人根本对她毫不理睬。

也正是因为医院这样毫无人性的做法,才成了本次事件发生的导火索。

文章图片9

二度反悔

捐赠者在捐献前,曾与院方签署过捐赠协议,但这在法律上属于赠予关系。法律规定,在未转赠前,转赠者依法享有撤销权。

在本次事件中,李春玲曾一度不愿再冒生命危险,但最后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还是踏上了前往昆明总院的路程。

文章图片10

在路上,李春玲将发生的事情告知了男友。男友很担忧,一路与李春玲手机短信联络着,随后,李春玲还打了个电话给她的妈妈。

离家前,李春玲的爸爸妈妈并不知道李春玲将要上手术台捐赠骨髓的事情,但是经过这一次冒险以后,李春玲还是想要将这件事告诉父母。

拨通电话后,李春玲没有抑制住情绪。她与妈妈的关系素来亲热,一听到她的声音,委屈就涌上了心头。

在这过程中,李春玲告知了妈妈自己前来医院捐献的事情,可是令李春玲没想到的是,妈妈一反常态,坚持不允许李春玲再次前往捐献。

文章图片11

“你要是敢去,我就跟你断绝母女关系!”妈妈在电话的那头厉声呵斥,隐约中,李春玲还听到妈妈收拾行李的声音。

得知妈妈如此反对,李春玲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了男友,男友也表示,支持她不再捐献。

于是,李春玲就像被加满了油一样,而这时,她与随行的医护人员也抵达了昆明总院。

到了这里,李春玲远远地看到了等候在门口的男友,她的心里闪过一丝善念,但最终还是被心底里的恐惧战胜。

到了医院门口,大家都在催促李春玲上楼,倒是李春玲一直站在电梯门口发呆。几分钟过后,李春玲抬起头拔腿就往外走,任凭医生护士怎么喊都喊不回头。

文章图片12

这时,李春玲的男友也赶紧前来,拉着李春玲的手就往外跑。到了门口,他们打了一辆车,不过一瞬的功夫就消失在了医护人员的视线中。

当晚,远在江苏的白血病患者家属焦急万分,得知捐赠者放弃捐赠的消息,他们心急如焚,其妻更是情绪激动下大骂李春玲不是个东西。

白血病患者王传龄只是个普通的农民工,但他的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他就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像这样的捐赠过程一旦中断,患者极有可能随时死去,所以王传龄妻子的悲愤也情有可原。

文章图片13

然而,在李春玲这边,她也有自己的看法。

她说,她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错,因为第一次的时候,李春玲已经站上了手术台,捐赠了三分之二的造血干细胞,已经算是救过他了。

李春玲的话不无道理,但事情的走向却不像她想象得那般简单。

文章图片14

杀人凶手

当初,王传龄一家在得知有志愿者骨髓配型成功的消息时,高兴得喜极而泣。可是随着希望燃起又破灭,他们对志愿者的感激之情也化为怨恨之意。

第一次捐献结束后,李春玲的妈妈也从老家连夜赶来,当李春玲见到满眼通红的妈妈,她再也崩不住了。

“妈妈,对不起,我不该瞒着你们。”经历了一天突如其来的变故,李春玲此刻后悔不已。

所以,在与父母达成一致后,李春玲选择了关机,漠视医院方面的求助电话。

文章图片15

这个时候,王传龄已经到了关键的时期。对于李春玲的行为,云南省二院的一位主任说:“半途而废,其实就是杀人!”却不曾想,这句话引来了后面的风波。

王传龄的妻子听说这个原理后,怒火中烧,找到媒体曝光了李春玲。本想就此回归正常生活的李春玲,忽然在网上成为了被指责的对象,大家纷纷怒斥她是个“杀人凶手”。

李春玲很不解,难道想保护自己不救别人就是死罪吗?可是,即便她内心有万般苦楚,舆论的力量还是将她压得喘不过来气。

无奈之下,李春玲再度联系到云南省分库,表示自己愿意再次捐献,但她提出了六个条件。这其中主要有,要求云南省分库对她进行书面道歉,另外就是要与她签订保障协议,保证她一年内身体、心理无任何伤害,另外还要赔付这一次的经济损失五万元

文章图片16

由此可以看出,那一次的机器故障的确令李春玲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而这一次的舆论风波更是令她经济、精神遭到双重损失,所以她才不得不以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不过最后,李春玲还是放弃了捐献,第三次反悔。

对于李春玲的行为,医生表示,细胞分离机的故障不是他们能预测的,因为这台机器在三个月前才刚做过全面的检修,并且在李春玲之前,也并未有过任何问题。

其次,他认为李春玲之所以会放弃,是因为她本就不是一个“坚定的志愿者”,因为在他见过的案例中,许多志愿者采集造血干细胞时,都要分几次完成。

文章图片17

比如近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山东姑娘张宁,她就体验了血液在体外循环流动八个小时的过程,并连续两天先后两次完成了采集,最终救回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挽救了一个不幸的家庭。

然而,真的能以一个人的心境要求所有人吗?

世间大部分人都是凡夫俗子,身体自有的保护机制也是一种要求个人先保护自己的体现,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要道德绑架呢?

比如2017年的一则新闻,一个女孩患上了白血病急需骨髓移植,好在她还有两个哥哥配型成功。可眼看着女孩就要被拯救时,两个哥哥却临阵退缩,拒绝捐献。

文章图片18

此新闻一出,网络上骂声一片,人人高举着道义责任的旗帜,肆意地用键盘辱骂、诅咒这两个只是想保全自身的男孩。

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现代社会,人心变得越来越莫测,但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大家还是习惯于要求别人要:善良、孝顺、懂事、礼貌......

能帮助别人,的确是件好事,可若是是要以牺牲自我为代价,谁又能保证自己不是那个退缩的人呢?

回看整个故事,李春玲虽然不够坚定,但她其实已经打败了绝大部分人。当她第一次站上手术台的那一刻,她就已经做了一个善良的决定。

文章图片19

如果真的要说谁的错,或许那台机器故障才是最大的错。如果机器没有故障,或许李春玲已经完成采集,成为了那个人人夸赞和表扬的好姑娘。

至少,不是杀人凶手。

但如果要指责一台冷冰冰的机器,未免显得有些无理取闹了。但在这起事件中,李春玲已经尽力,医生护士的态度或许有待考量,王传龄一家的情绪却也在所难免。似乎,每个人都不是绝对的过错者。

只不过,如果这世界上的人都能怀揣一颗感恩的心,那么至少会有更多善良的人愿意站出来,而不是被寒了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