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生活”与“糊涂生活”

 盐渎苏迅 2023-06-16 发布于江苏

(图片转自网络,侵删

什么是新生活?新生活当然是相对旧生活而言的,是区别于旧生活的生活。

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起社会风气革新运动,也就是“新生活运动”。运动宣传以“礼义廉耻”“生活军事化”等为口号,从改造国民日常生活入手,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等为标准,以图革除陋习,提高国民素质。

2014年,我在《北平无战事》中看到“新生活运动”的概念,突发奇想,宣布自己进入“新生活运动”时代:不抽烟,少喝酒,多运动。这与我过去“偶尔抽烟、经常喝酒、基本不运动”的生活是相对的,因此,我称之为“新生活”。

但胡适先生也提出一个“新生活”的概念。先生说,“新生活就是有意义的生活”。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宣布进入的“新生活”实质上是胡适先生笔下的“糊涂生活”。先生说,糊涂生活便是没有意思的生活,做完这种生活,回头一想,“我为什么要这样干呢?”自己也回答不出来究竟是为什么。

我的“新生活”没能坚持多久,就又成了一个烂尾工程。为什么呢?也不怎么说得上来。因此,我认为这必然属于先生笔下的“糊涂生活”,因为它没有什么意义嘛!

属于我的“新生活”的确是有的,但“糊涂生活”更是不少。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是“新生活”与“糊涂生活”并存,有时候“糊涂生活”还不少见。

有地方文旅局长从幕后走向台前,出镜成为“网红”后,宣传带动了地方产业发展,这种生活对于这些文旅局长应该可以称为是“新生活”,因为它产生了“流量”,有了“意思”。但《新华社》5月18日刊登记者张丽娜的署名文章称,也有不少文旅局长盲目跟风出镜,不考虑自己是否具备“网红”潜质,拎不清主次,推介地方旅游产业的实际成效不大,甚至引发网民反感。我想,对于这些文旅局长,这或许就属于“糊涂生活”了。

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谈谈“家长义工”》的文章,现在想来,可以用“新生活”和“糊涂生活”的概念重新阐述一下:如果学校引进“家长义工”这个项目,家长是赞同的,能与学校同向发力,真正成为学校一些工作的助力,那么对于活动策划人来说就可以称之为“新生活”,否则则是“糊涂生活”。

中考、高考前100天,许多学校都搞百日誓师大会。对于学校校长和主管高三的学校各层级领导来说,也应思考一下这个活动对自己、对学生是“新生活”,还是“糊涂生活”,判断的标准就是胡适先生的“有没有意思了。如果把100天高考誓师大会又进一步拓展成50天冲刺大会,甚至调研考试倒计时什么的,那就更需要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了。

胡适先生号召国人都能做这种有意思的新生活。先生还给出了方法,“这种新生活并不十分难,只消时时刻刻问自己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就可以渐渐地做到我们所说的新生活了。我都是赞成的。比如在学校里:校长不妨问一问,为什么每周要举行升旗仪式?教师课后不妨问一问,这节课我为什么做这样的教学设计?

但我认为想要过上这种新生活是有相当挑战性的——譬如前面我说的自己的“新生活”运动就成为了烂尾工程,虽然现在又复工了,总体状态还不错——因为改变习惯做法,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永续的毅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不过,我想仍然应该试试。不试,怎么能让生活“有意思呢?

盐渎苏迅

因为认真,所以优秀

美好,

孕育于昨日的耕耘,

结晶于今天的奋斗,

面向明天的梦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