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鄘风·桑中》浅析,三人皆为一人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程小鱼719 2023-06-17 发布于浙江

                                               鄘风·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在哪里
唐、麦、葑(fēng),均为植物的一种。唐是俗称的女萝。麦,麦穗。葑为蔓菁。
沫(mèi),卫国地名。
桑中、上宫,男女约会的地点。
淇,淇水,卫国河流。

在哪里采女萝?在沫地的乡间。我在思念谁?美丽的姜家大姑娘。约我去桑中,约我去上宫,送我到淇水边。
在哪里采麦穗?在沫地北边。我在思念谁?美丽的弋家大姑娘。约我去桑中,约我去上宫,送我到淇水边。
在哪里采蔓菁?在沫地东边。我在思念谁?美丽的庸家大姑娘。约我去桑中,约我去上宫,送我到淇水边。

在《诗经》中,善用采摘植物起兴,进而描写男女或夫妻之间的思念、爱慕之情。如《关雎》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如《卷耳》的“采采卷耳”,如《草虫》的“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桑中》,是一首男女幽会的爱情之歌,美好而带点隐秘之感,有个词语叫桑中之约,便是源于此处。但起初没能想明白的是,为什么是三个不同姓的姑娘?要知道,古时一般赞美爱情的忠贞与坚定。

有种说法是为了不显得因重复而变得拖沓,三个姑娘其实为一个人。这种说法似乎有点勉强,《诗经》中一字不变的重复不在少数,反而是突出了情感的强烈。

但若是三个不同的姑娘,事实中不无可能,但放进诗歌里传唱,似乎不可思议。不要说在观念守旧的古时,就是放在如今,也是要被骂渣男的,遑论入了歌。

我以为,我赞成三个姑娘为同一人,而姜、弋、庸三个姓的姑娘都不是这名男子那心里的人,这三个姓只是本尊一个对比的存在。

姜、弋、庸三姓在当时都是贵族姓,贵族养出来的女子,品行,教养,仪态,才华,一般皆为女子效仿的楷模,也是众多青年男子心里女神一般的存在。而在诗歌中的这位姑娘,在爱慕她的男子心里,容貌与才学皆是好的,比比这些贵族出身的女子,也丝毫不逊色。“美孟姜矣、美孟弋矣、美孟庸矣”,这是一种高级的赞美之意,好姑娘不仅仅是在豪门大家里,我们民间也是有的。

有幸与这么一位哪都好的女子,两情相悦,真好。

这写法学到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