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5.参加十三陵水库和屯绛水库工程建设,抗洪抢险保卫天津和津浦铁路

 天津实诚人 2023-06-18 发布于天津
第八十一章 国家建设当先锋,枕戈待旦不忘战
(1955年10月以后)

1955年10月,第74师奉命将朝鲜西海岸防御任务移交给第1军2,离别了英雄的朝鲜人民,于18日回到祖国,到达天津附近的杨柳青、汊沽港、唐官屯、王庆沱、独流镇一带驻防。此时,第74师序列为:

代师长盖仲民(次年4月任师长),政委赵强,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张君太,政治部主任毛平,政治部副主任汪曙东,辖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

  第220团团长章永华,政委张兴,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华建中,副团长张孝云,政治处主任朱更生。第1营营长吴再山,政教韩清华;第2营营长宋义亭,政教杨白修;第3营营长藏金堂,政教张勇;炮营营长邹正,副政教索守合。
  第221团团长董正海,政委段曙光,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何士伦,副团长郑东明,政治处主任齐锡朋。第1营营长柳志才,政教魏廷辉;第2营营长鲁薛荣,政教张剑飞;第3营营长吴家文,政教于光华;炮营营长李传玉,政教马传富。
  第222团团长衣瑞伦,副政委罗倬,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姚德胜,政治处主任赵博,副参谋长朱志德。第1营营长李国才,政教徐坦传;第2营营长王志,政教王元惠;第3营营长曹秉喜,政教迟来兴;炮营营长王同绪,副政教李继奎。
  炮兵第352团团长刘来泰,政委郑常,副团长兼参谋长张增山,政治处主任刘明森。第1营营长翟振光,政教杨风翰;第2营营长朱云生,政教徐继伯;第3营营长邵殿飞,政教刘纯川。
  独立通信营营长李胜冰,政教胡德龙;独立高炮营营长梁达山,政教周中和;军士教导营营长杜世德,政教韩志荣。
朝鲜人民热烈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
  第74师自从朝鲜回国后,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在担负抢险救灾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任务中勇当先锋。
  1956年5月4日,河北省静海县连降暴雨,岳家园段运河河堤决口两丈余宽。险情发生后,第74师骨干训练大队290名官兵立即奔赴现场,跳入激流,以人墙挡水,防止了决口继续扩大,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奋战3小时,终于堵住了缺口,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他们的事迹受到军通报表扬和总政首长的称赞,《人民日报》也作了报道。
  8月7日,第74师召开团以上干部紧急会议,传达上级关于防汛工作指示,动员全师人员立即行动起来,做好防汛准备工作。9日1日,子牙河南赵扶地段水势告急,师立即派教导营及通信营教导连前往配合民工抢险。11日晨,全师奉命紧急出动,6000余名官兵分赴各险区(后陆续轮换参加防汛的约达9000人)。第220团在子牙河刘固县一带,第221团、师高炮营、骨干训练大队在八方、仁庄地区,第222团在张演马、刘演马地区,炮兵团在王口镇抢险修堤,同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一起奋战,保卫了天津市的安全,保障了津浦铁路的正常运行。25日,险情基本解除。在这次防汛抢险中,涌现出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有212名军官、1200名士兵、5个排、10个班受到奖励。

1957年1月,奉北京军区命令,第74师调归陆军第66军建制。第66军第74师序列为:

师长肖选进,政委陈履仁,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张君太,副师长靳文彪,政治部主任毛平,政治部副主任罗倬,炮兵司令董正海,副参谋长华建中,后勤部部长李志友,后勤部政委吴志明,仍辖4个团:

第220团团长沈光厚,政委韩廉洁,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刘向春,副团长杨德昌,政治处主任王元惠,后勤处处长史耀华;

第221团团长孙明伦,政委郭祥,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周建华,副团长陈献春,政治处主任齐锡朋,后勤处处长周福安;

第222团团长郑东明,副政委陈起,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姚德胜,副团长杜世德,政治处主任赵博,后勤处处长李美龙;

炮兵第352团团长王勇,政委郑常,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张增山,副团长邵殿飞,政治处主任刘明森,后勤处处长罗奎。

  1958年2月,第221团参加北京十三陵水库建设。首先劈掉蟒山,打开汗包山,清理东西坝头的基础,接着开挖—条长265米、底宽15米的泄洪道,参加了发电站的输水管道、进水塔和小蓄水池工程。主动支援大坝清基、装料,并修筑一条700米长(5米宽)的运料公路,挖树坑9万余个。在劈山凿石的过程中,战士们抡着大锤,把着钢钎,一钎一钎、一锤一锤地在岩石上深钻打眼,12磅重的大锤变得又轻又小了,很多两米长的钢钎被磨掉一米多,硬是把铁杵磨成了针。官兵们在零下23度的冬夜,脱掉棉衣,挥着大汗,跟顽石冻土进行不倦地搏斗;在炎热的夏天,不顾日晒雨淋,战严寒,斗酷暑,始终担负最艰巨的任务。历时6个多月,他们削平了两座山头,装运石头25万立方米,装运沙子4.5万立方米。
  全体官兵不畏艰难,开动脑筋搞革新创造,不断提高工效,在劳动竞赛中屡居上游,被总指挥部评为“先进支队”,军区首长两次到工地表扬该团“干得好”。3月27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和贺龙、聂荣臻元帅亲临水库工地视察,特意来到该团第3营工地同官兵见面握手,称赞第3营:“你们考了第一”。在水库落成庆祝大会上,总指挥部授予该团“行军作战逞英雄,水库工地是尖兵”的锦旗,陈毅副总理和彭真市长与领奖代表握手时勉励说:“你们施工时间最长,任务最艰巨,完成得很好”。全团计有4个营、17个连、51个排、114个班受奖;个人获一等奖222名,二等奖291名,三等奖296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31人,荣立三等功18人。国防部给该团记集体二等功,这是十三陵水库工地上的最高奖励。
  同年,第74师师直、第220、第222团参加山西省屯留县屯绛水库(屯八一水库)建设。师首长机关到现场组织指挥,广大官兵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吃大苦,耐大劳,凿开冰冻,清除主河道床基卵石10万零690立方米,接着开山采石2.3万立方米,挖土筑坝38万余立方米。打通了端午山下170米长的输水石洞,凿通了130米长的明槽暗洞进水道;同民工及兄弟部队(195师约3000人,参加施工一个月)一道筑起南插端午山,北抵秋树岭,长达685米的大坝,将绛河流水拦住,蓄水成湖。还完成了其他若干附属工程。8月18日,水库竣工。施工中,有298人荣立三等功,5人荣立二等功,10人被树为标兵;12个单位荣立集体功,其中第220团第3营荣立集体二等功,第222团第3营荣立集体三等功。
  1959年1月上旬,第74师组建一个汽车连参加包头钢铁基地建设。在一年时间里,汽车连安全无事故,出色地完成了各种运输任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称赞,中央和地方报刊登载了28篇报道,宣扬他们的事迹。同年7月16日,第74师加强工程兵第106团(缺一个营)、工程兵机械连和军机械连参加国防施工,至次年底陆续完成军指挥所、省指挥部、交通壕、机场跑道、战备公路等项目,第220、第222团作业队受到了第66军奖励。
  I961年8月20日,奉北京军区命令,原陆军第198师坦克第403团调归第74师建制,团长路贵华,政委王炳文。

1962年7月,第74师改编为北方乙种师,第221团缩编为简编团。接着进行整编,调整内部建制:撤消师训练队、无线电训练队、炮兵团57mm防坦克炮营及各步兵团炮兵营营部、57mm防坦克炮连、工兵连、汽车连和防化侦察排建制。第220团、第222团工兵连连部改为特务连连部,下辖工兵、侦察、警卫各一个排,并新建军士轮训队和运输队。第221团减编第2、第5、第9连;各营机枪连和炮兵连合编为营属机炮连;以120mm迫击炮连为主,与75mm无后坐力炮连合编为团炮兵连;第2连改为团特务连,所属各排缩编为侦察排,工兵连缩编为工兵排,通信连缩编为通信排,同警卫排一道统归特务连建制;第5连调建为军侦察连,第9连调建为师警卫连。师防化连洗消排、地消排调军防化连;第221、第222团防化侦察排调师与防化连部合编为师防化侦察连;以师轻喷火连为基础与军喷火连合编为师喷火连;师工兵营工兵第2连和渡河连混合调整为该营渡河连和机械连;师高炮营高机连换装为14.5mm高射机枪连;师卫生营与卫生科合编为卫生科。炮兵团76.2mm野炮营改编为85mm加农炮营,师炮兵指挥连调该团为团指挥连,原团指挥连除分编各营指挥排外,所余人员也编入该连。原教导连改称军士教导队,汽车运输连改称运输队。坦克第403团的坦克营原下辖3个连缩编为2个连。第66军第74师序列为:

师长费国柱(后刘光甫),政委吴中瑞,副师长董光继,副政委毛平,参谋长杜保杰,政治部主任郭祥,炮兵司令董正海,政治部副主任黄建民,副参谋长张连珠,后勤部部长李志友,后勤部政委吴志明,辖5个团:

第220团团长章永华,政委罗倬,副团长刘向春,副政委韩志荣,参谋长纪奎,政治处主任余伯川,后勤处处长史耀华;

第221团团长孙明伦,政委段曙光,副团长周建华,副政委张孝云,参谋长周万坤,政治处主任尹凤仪,后勤处处长谢言;

第222团团长郑东明,政委李廉洁,副团长朱志德,副政委林政,参谋长杨德昌,政治处主任王河,后勤处处长李广廉;

炮兵第352团团长毕继荣,政委王勇,副团长张增山,副政委刘明森,参谋长邵殿飞,政治处主任张勇,后勤处处长张开祥;

坦克第403团团长马广兴,政委王炳文,副团长袁巨凤,副政委李高德,参谋长刘振钊,政治处主任李发,后勤处处长杜汝寿。

  1963年8月初开始,河北省西部连降特大暴雨,冀中平原某些地区一片汪洋,下泻的洪水严重威胁着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9日,第74师奉命防汛抗洪,全师连夜紧急动员,冒着滂沱大雨急奔抗洪前线。师参谋长董正海率机关部分人员组成前指,拟奔赴衡水,指挥部队救灾。第221团当夜从大站农场刚赶到独流河大堤,又重新受命连夜赶往衡水。由于石德铁路已被洪水冲垮,随即折回天津和杨柳青。
      11日夜,师前指奉命率第221团和第220团第2营及配属的步兵第215团和工兵第5团一部,急行军百余里到达白洋淀千里堤抢险。师前指位于枣林店。第221团及第220团第2营防守十方院至七里庄地段,抢修大堤3912米;第215团防守马枣村至黄家枣村地段,一部抢修河堤,一部连夜赶赴西大坞扒口分洪;工兵第5团防守黄家枣村至十方院地段,抢修大堤1577米。千里堤内外皆水,要从2至4千米以外取土筑堤,官兵小跑着运土,肩负百斤左右,每日往返十余次。19日夜,八九级的狂风伴随着大雨倾盆而下,水位猛涨,狂浪越过堤岸,防浪筏排和护堤苇笼也被冲散。危急关头,在各级领导干部带领下,干部战士纷纷跳入水中,固木桩,护苇笼,或筑成一道道人墙,以身护堤,阻挡巨浪冲击。有些同志被巨浪冲散,救回来仍继续加入人墙。长时间泡在水中,冷得打战,有的身上被划破流血,但无一人离开这钢铁的人墙。如此险情出现了3次,广大干部战士昼夜奋战。到20日,首战大清河水系洪水获胜。
  第222团从大站农场赶赴独流河西流城地域,立即对3座裂缝抽水站进行抢修。西流城抽水站水深流急,扔下去的装土草袋无法沉底。该团第8连组织18名勇士潜入急流中,以身体压住草袋才渐渐垒成护坝。经3个昼夜连续奋战,消除了隐患。17日,该团转到贾口洼北岸的七堡至九堡之间加固堤坝。
    炮兵团于10日从营区开赴子牙河堤,守护进洪闸至水高庄地段。该团首先组织兵力抢时间加固河堤1700米。14日子牙河洪水超过安全水位,北小闸在高水位压力下,闸板出现裂缝,情况告急。省长刘子厚等亲临视察,决定筑一道保护堤,限两日完成。该团全力突击,日夜苦战,提前筑起了长33米,高4米,底宽17米,上宽3.25米的护坝,险情初步缓解。同日,一排排用铁丝连成片的青麻,随洪峰冲进洪闸,8个排洪闸孔被堵塞了5个,严重影响泄洪,进洪闸也危在旦夕。该团领导亲临现场指挥第3营打捞青麻。第7连首先请战,组织13名优秀战士组成突击队,用绳系住腰,跳入急流中解开8号铁丝,不顾藏在杂草和青麻里的毒蛇、蝎子,在闸上干部战士配合下,将青麻一捆捆打捞上来。接着,第8、第9连又组织突击队,轮番下水打捞。有的战士被急流冲走200余米,救回来继续打捞,有的发着高烧仍坚持在水中作业。连续奋战30余小时,打捞青麻10余万公斤,终于疏通了全部闸孔。
  第220团(欠第2营)及师工兵营,于12日从王庆坨工地赶赴独流河地域。14日下午,南运河东堤以北的五里庄处决口,汹涌的洪水扑向仅距700米处的津浦铁路路基。不久,22号、24号桥基裂口。该团第2连奉命急赴现场,兵分两路跳入两桥孔急流中加固桥基。战士崔步营等8勇士潜入水底,扒去约1米多的浮泥,将一个个装土草袋压沉到水底。激战5个小时,加固了桥基。
  第74师坦克第403团守护金钟河险段,后又调部分力量转战月牙河,加固堤防。
  担任机动抢险任务的第74师师直属分队分别参加了北小闸等多处抢险。
  18日,洪峰来势更猛,子牙河北岸决堤,洪水涌进贾口洼,很快超过安全水位,整个天津城处于高水位之下。19日,上级急令第74师扒口分洪。师以第222团主力到七堡扒口,其第1营及师工兵营第1连乘船赶到王口镇以北,用爆破和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法扒口;以第220团(欠第2营)及师工兵营第2、第3连到25孔桥西运河堤上爆破扒口。经3个昼夜连续作业,实现了向团泊洼分洪。至此,二战贾口洼水获胜。
  在此期间,距马厂营区9千米处的北孙庄被洪水淹没。第221团第6连排长刘德满和战士纪青奇驾船营救,连续3个昼夜往返6次,与大风浪搏斗,使880名群众全部脱险。这时,独流镇西堤决口,执行任务归来的第220团第1、第3、第7连的干部战士,不顾饥饿疲劳,立即下水护堤,为群众转移争取时间,继而又涉水逐门挨户救出群众360人。
  分洪后水位虽已稳定,但旷日持久地保持着高水位。为了打一场护堤抢险的持久战,重新调整了部署。21日,第215团和工兵第5团转隶兄弟部队指挥,第74师指挥第579团继续坚守千里堤防。第74师以第220团主力在南运河东岸北萧楼至十一堡地段守护河堤,其第2营归建后在运河东堤北萧楼至25孔桥地段守护河堤;第221团接替第222团坚守独流河北岸,第222团在进洪闸至十一堡地段守护河堤,第579团在良王庄护堤。在此期间,组织了大部分兵力,加固南运河堤长达260米,其中第220团完成土方近一半。师组织炮兵团、第220、第222团及师直分队,轮班作业近40小时,再次加宽加高了北小闸护堤。为了加速团泊洼洪水下泄,27日起,师工兵第1连和第220团工兵排分赴北大港若干点,在堤上和水下爆破,开道疏洪。

期间,北京军区杨勇司令员、廖汉生政委等首长两次到第74师防区视察,对该师抗洪斗争给予指示和鼓励,并令该师誓夺保卫天津和津浦路的最后胜利。

此次抗洪50天,胜利地完成了保卫天津和津浦路的任务。计抢险23处,加固大堤22.1千米,运土8.6万立方米,抛石块500立方米,扒口3处约300米,砌石龙、筑土牛、扎防浪筏排和防浪苇笼若干。救出群众1270人,抢出粮食9.2万斤及部分牲口、农具、生活用品等。有465人光荣立功,其中刘德满荣立一等功,30名同志荣立二等功;7个分队荣立集体二等功,76个分队荣立集体三等功。第66军和天津市联合授予11个分队为“防讯模范集体”,17人为“天津市特等防汛模范”,36人为“天津市级防汛模范”。甘泗淇等率领中央防汛慰问团分团前来到第74师授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