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盆景 宋代文献中出现了多处有关“砚山”、“研山”的记载。如《云林石谱·镇江石》载:“镇江石,崇宁间米元章取小石为砚山,甚奇特。'陶潜《缀耕录》卷六记载:“右图2元代陶潜《缀耕录》中《宝晋斋研山图》此是南唐宝石,“久为吾斋研山,今被道祖易去。”砚山和研山,虽有些微区别,但常常被通用,指具有多数峰壑的、置于几座之上并用于室内观赏的山形供石(图2)。研山,其含义比砚山稍广,包括砚山(山形砚)和峰峦起伏的山形石(不附带砚部)。宋代的喜好研山之风,比南唐时更盛,据蔡条《铁围山丛谈》卷五载:“时东坡公曾作一研山,米老则有二,其一日芙蓉者,颇崛奇。后上亦自为二研山。”文中之“米老’’指米元章,“上”,指宋徽宗。看来,从皇帝到文人皆制作、鉴赏研山。 6.小三山、不二山 陶谷《清异录》中有“小三山,一作不二山”一项,其内容如下: 昊越孙搀监丞佑,富倾霸朝,用千金市得石绿一块,天质嵯峨如山。命匠治为博山香炉,峰尖上作一暗窍出烟,一则聚而且直穗凌空,实美观视,亲友仿之,呼小三山。 博山香炉为香炉的上部雕刻成山形,在汉代、晋代的帝王与权贵之间多作为装饰物或者陪葬的明器。本文献记载的博山香炉为广义盆景的一种,因与真山相仿而被称为“小三山”与“不二山”。 7.)怪石、异石 宋代宗室赵希鹪著有《洞天清禄集》,书名中的句广“洞天”是神仙居住天地之意,“清录”是文人的清雅之意,该书成为后世鉴赏家的指南书。著者在该书中对于鉴赏、趣味有关的l2项进行了论辩。《怪石辨》一项专门对怪石的石类、产地、特征、品评和鉴赏进行了记载和论述。其中有“匿石有水自出:绍兴一大夫家有异石起峰,峰之趾有一穴,中有水应潮自生,以水供研滴。嘉定间越师以重价得之。”上文之标题为“怪石有水自出”,文中则把此怪石称作异,石,说明怪石与异石含义相同,这在当时的其他文献中也得到证明。 8.)石供、怪石供黄庭坚在《壶中九华石》的“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玲珑”一诗句中出现了“石供”词语。苏东坡曾作《怪石供》和《后怪石供》二文。上述“石供”一词中的“石”为怪石之义,因而,石供与怪石供的含义相同,即是把各种各样的怪石、奇石或置于几座之上,或布置于盆中,供养于佛前或摆于士人书房(图3)。 9.)谷板 南宋孟元老在宋南渡之后,通过追忆汴京(今开封)盛事而撰写成了《东京梦华录》一书,其中载日:“七夕,以小板上传土,旋种 粟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京师七夕,以绿豆、小麦于瓷器内浸生芽,以红蓝丝缕束之,谓之种生。” 当时的谷板是在木板上盛土,种植绿豆、小麦等的小苗模仿林木景色,放置村舍、人物的模型,勾画出一幅田园风光。这种谷板也是独特盆景形式的一种。这种谷板,在我国没有流传开来,但在后来的日本偶尔可见。 二、维持期的元代山石盆量 在元代(1206~1368)由于汉族文人地位低下,加之社会处于不安定状况,致使当时的山石盆景不仅没有发展,甚至出现了倒退的现象。作为元代山水盆景的特点即是文人间石玩之风的流行。 1。砚山、研山与岘山 (1)砚山揭候斯《秋宜集》中有《砚山诗并序》一节,其中有“石出灵壁,其大不盈尺,高半之,中隔绝涧,前后五十五峰,东南有飞磴横出,方平可二寸许,凿以为砚.号日砚山”的记述。文中出现了“砚山’一词。 (2)研山岑安卿《栲栳山人集》中有僦张秋泉真人所藏研山》诗,诗题中出现了“研山”一词。 (3)岘山陈赓《字飚集》中有《岘山秋晚图》诗,诗题中出现了“岘山”一词。 通过对上述三文献的分析司知,砚山、研山以及岘山的含义相同,全为文人陈设于书案之上的远山形石。 2.奇石 刘因《膏争修拾遗》中有《出香奇石》诗。从诗的内容可知,该奇石的形态特点与米芾的相石法的“秀”、“漏”、“透”一致,为陈设于文人书案的近山形石。 (未完待续) 以品质拓市场;以信誉谋发展;以合作取共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