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说新语》精讲精练(4)

 徐子曰 2023-06-19 发布于上海

【言语第二2】徐孺子1年九岁,尝2月下戏。人语3之曰:若令4月中无物,当极明邪5徐曰:不然6,譬如7人眼中有瞳子8,无此必不明。

【注释】

1. 徐孺子:徐稚,字孺子。

2.尝:曾经。

3.语:告诉,对……说。

4.令:让。若令:假使,如果。

5.邪:句末语气词。在问句的末尾,这个位置要注意。

6.然:这样。

7.譬如:比如。

8.瞳子:瞳孔。

【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曾经在月光下嬉戏。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比如人的睛睛里有瞳仁,如果没有这个,眼睛一定不会明亮。

【拓展】

重瞳。重瞳就是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在上古神话里记载有重瞳的的人一般都是圣人,著名的人物有项羽、李煜、晋文公、舜等。

【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之曰              

2.翻译句子。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3.徐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言语第二3】孔文举1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2名,为司隶校尉3()4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5乃通6。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7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8有何亲?9曰:昔先10君仲尼11与君先人伯阳12,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13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14不奇之。太中大夫陈(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15之。韪曰:小时了了16,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 ()17

【注释】

1.孔文举: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的后代。小时候很出名,有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后来被曹操杀害。

2.盛:大。

3.司隶校尉:官职名。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中央)和周边地方的监察官。

4.诣:到,拜访。

5.亲戚:古代亲戚的范围比现在的小,指父母兄弟、妻子、侄子等。现代指因为婚姻而有关系的人。

6.通:通报。

7.府君: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

8.仆:对自己的谦称。

10.先:死去的。先君:先人,后辈称自己的祖先

11.仲尼: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

12.伯阳:指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一说谥号伯阳,又称老聃。孔子曾经拜师老子,向他学“礼”。

13.奕世:世世代代。

14.莫:没有谁,没有人。

15.语:告诉。

16.了了:聪慧;通晓事理。

17.踧踖:恭敬而局促不安的样子。

【译文】

孔文举十岁的时候,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门口,对守门的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过通报后,到前面就坐。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以前我的祖先仲尼【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老子】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就是世世代代的交情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没有人不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不一定出众。文举说:我想您小时候,必定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非常难为情。

【拓展】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对比阅读】

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后汉书 孔融传》

【练习】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司隶校尉         门者皆俊才清称         

 君与有何亲              

2.翻译句子。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人以其语语之。

3.孔文举是个怎样的人?

【言语第二5】孔融被收1,中外2(huáng)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3琢钉戏,了无4()5容。融谓使者曰:6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7儿徐8进曰:大人9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10亦收至。

【注释】:

1.收:收押,逮捕。

2.中外:朝廷内外。

3.故:仍然,像以前一样。

4.了无:一点儿也没有,完全没有。

5.遽:恐慌。

6.冀:希望。

7.不:同“否”,语气词。

8.徐:慢慢地。这里指神态从容。

9.大人:对父母或父母辈的尊称。

10.寻:不久。

【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当时,孔融的孩子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跟之前一样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神色。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不久(他们)也被抓起来了。

【拓展】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覆巢之下无完卵)

比喻一人()祸,全家老少不得幸免。

【对比阅读】

初,(孔融)女年七岁,男年九岁,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或言于曹操,遂尽杀之。及收至,谓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见父母,岂非至愿!”乃延颈就刑,颜色不变,莫不伤之。——《后汉书 孔融传》

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融有二子,年尚少,时方在家,对坐弈棋。左右急报曰:“尊君被廷尉执去,将斩矣!二公子何不急避?”二子曰:“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言未已,廷尉又至,尽收融家小并二子,皆斩之,号令融尸于市。——《三国演义》

【练习】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罪止于身         亦收至      

2.翻译句子。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

3. 成语“          ”出自上文。从文中看,这个成语的比喻意义是     

4.“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孔融的儿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                ,从他的言行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答案见留言区

学习经典知识,成就大好人生!

二十年专注文言,读经典,学文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