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脂硬汉李自成——茅盾奖作品《李自成》读后感

 新用户6821qQ7i 2023-06-19 发布于安徽
陕北有句民谣: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米脂自古出美人,我也曾见过几位米脂的女子,的确好看。而米脂也出硬汉,李自成便是其杰出代表。
李自成祖上世代农民,贫苦而低贱,饱受折磨。跟随高迎祥起义,奋勇当先,逐渐成长为领军人物,高迎祥战死后,众人拥戴他为闯王,开始了夺取天下的宏伟蓝图。

他沉着冷静,武艺高强,胯下乌龙驹,手中花马剑,身披棉布风衣,头戴旧毡帽,气宇轩昂,威风凛凛。
他呕心沥血,研读兵法,严厉治军,具备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一生有过无数次经典的战役,展示了他的领袖气魄。
他广纳贤才,麾下聚拢了一批能征惯战的武将,还有数位韬略丰盈的谋士,为其席卷江北,攻陷北京,结束明朝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渴望登基,被胜利的喜悦蒙蔽,丢失了传统的作风,做出了错误的战略决策,以致兵败山海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断送了到手的江山,悲壮而委屈地走完了自己轰轰烈烈的一生。
他若是听取李岩(林泉)的建议,据守中原,恢复农桑,养精畜锐,广积粮,缓称王,或许天下可定。然而,他虽然器重林泉,却时刻提防着他,这是他的重大失误。我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是林泉乃明朝官吏,因自身思进而反戈伐明,投在李自成旗下,因此,李自成对他不能完全信任;其二是“十八子,主神器”,李自成担心是指的林泉,故而有所提防,对他的意见不完全采纳,直到最后授意牛金星杀了林泉时,他才如梦初醒,林泉乃是忠心耿耿,后悔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而匆忙北上。

他乡土观念甚重,得河南而不守,费尽心机要经营关中,只因为他和手下的将士们思乡心切,想在陕西建立根据地,从而错失了良机。

他关心穷人,时常开仓赈济,却忽视了让百姓安居乐业,只是一味打土豪分粮食,但土豪也有打完的时候,如果不生产,农民生活不改变,他们跟着造反就失去了意义。虽说当时起义是为了百姓,而后来却忘了初心,只想得天下,进北京,抢财物,睡宫娥。
他失败了,却结束了一个近三百年的王朝,为推动历史进程贡献了巨大力量。他的战争过程,为后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借鉴和教训。
他还没做好准备,就匆忙穿上了龙袍,帝王梦虽圆,但终究是大梦一场空。
全书最精彩的部分要数“潼关南塬大战、商洛壮歌、兵败山海关”等几个部分,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精湛绝伦,时而充满希望,时而悲壮凄凉,读来引人入胜,是难得的优秀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
向作者致敬。向英雄致敬,无论成败,皆是历史的壮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