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个中成药,从不同病机治疗高血压,您一定要知道:

 朱永林548cr9af 2023-06-19 发布于湖南




1、益龄精:

组方为制何首乌、金樱子肉、桑葚、女贞子(酒蒸)、稀签草(蜜酒蒸)、川牛膝(酒蒸)、菟丝子(酒蒸),具有补肝肾、涵肝阳、益精髓之功,用于治疗系由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脑能失充所致的眩晕,症见头晕目眩,耳鸣,心悸,乏力,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尿频,舌红少苔,脉沉细;原发性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中医关于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肝肾阴虚所致,而益龄精组方正在于补肝肾、涵肝阳、益精髓故而有效。且本方中川牛膝、菟丝子、豨莶草属有效的降血压单味药,这七味药还分别具有强心、利尿
降血脂、防治动脉硬化等诸方面效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灌流改善,从而有助于
减缓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心脑血液供应,改善异常心电图,故达到降压效果。研究表明,益龄精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Mn、Co及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更有益于防治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

2、养阴降压胶囊:

组方为龟甲(沙烫)、珍珠层粉、赭石(煅醋淬)、白芍、石膏、天麻、钩藤、夏枯草、人工牛黄、土木香、槐米、吴茱萸(醋炙)、大黄(酒炙)、五味子(醋炙)、人参、冰片,具有滋阴潜阳,平肝安神,活血通络之功,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病,症见头晕头痛,颈不适,目眩耳鸣,行走不稳,心悸心疼,烦躁易怒,失眠多梦。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中的“眩晕”、“头痛”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究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临床以阴虚阳亢多见,治宜滋阴潜阳、平肝清热。养阴降压胶囊组方中龟甲、白芍滋阴熄风,天麻平肝,赫石重镇降逆潜阳,木香平肝理气,牛黄、大黄清肝火以安神,人参益气安神,补而不腻。诸药合用共同发挥滋肝肾三阴,平虚亢之阳,清热通络之功效。对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尤为适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麻所含天麻素具有降低血压、扩张小动脉微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微血流量的作用;人参皂苷能激动突触前膜A2受体,减少交感神经递质释放;牛黄也具有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青木香可通过交感神经节阻滞作用而降压。

3、天母降压片:

组方为天麻、珍珠母、钧藤、菊花、桑葚。方中天麻甘,微寒,归肝、心包经,能息风止痉、清热平肝,为君药。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钩藤既能清肝热,又能平肝阳;菊花疏风清热,平抑肝阳,三药为臣药。桑基滋阴补血,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之功。用于治疗由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用于头痛,心悸,心烦,失眠,脉弦;原发性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天麻能扩张血管,缓解神经肌肉的紧张,故有一定的降压和镇痛作用;珍珠母亦具平肝潜阳之功,与天麻相配合,能增强降压功效,提高对高血压病相关症状的治疗效果。另外,研究还表明珍珠母具有一定的镇静、安神作用,而高血压病患者多有烦躁、失眠等症状,因此,这对于治疗高血压病也有积极意义。

4、愈风宁心片:

仅由中药葛根一味药组成,它是从野葛根中提取的总黄酮加工制成的浸膏片,主要成份为葛根酮。用于治疗瘀血闭阻脑脉,脑失血养所致的眩晕、头痛,症见头晕,目眩,头痛,颈项强痛,耳鸣,肢体麻木,口苦口渴,舌黯红,脉弦涩;原发性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

葛根原本是中医处方时常用的一味具有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等功效的药物,并不是传统就用来治疗心脑血管病。但现代的药理研究却表明,葛根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葛根酮、大豆素、大豆甙及甙元等黄酮类物质,具有降低血压和脑血管阻力,改善心肌代谢,降低心肌耗氧量,有效增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血流量等作用。

5、心脉通片:

组方为当归、决明子、钩藤、牛膝、丹参、葛根、槐花、毛冬青、夏枯草、三七。方中以长于活血化瘀,善舒冠脉的当归、丹参、毛冬青为君药,直达心包,疏导络脉,“通则不痛”,舒缓胸痹心痛;辅以擅逐血气,通利血脉的牛膝和擅解诸痹,除胁痛的葛根为臣药,君臣配合,使血活气行,血运畅通,宁心安寐;佐以决明子、夏枯草、槐花、钩藤清热息风,平肝潜阳,解郁降压,宁清窍,祛眩晕。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脉养心”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心脉通片具有显著的冠状动脉扩张作用和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改善心肌营养状况,和直接舒张周围血管平滑肌作用,降压缓慢而持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