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的历史,诡异的巧合(六)

 风吟楼 2023-06-20 发布于广东

神奇的历史,源远流长,漫长岁月,总有惊人的巧合,如同天道轮回一般,神秘诡异,使人不思不得其解,感叹冥冥之中似有天意安排。“天道深远,或未易谈,吉凶由人,抑可杨榷。”

1·清朝兴亡始终的巧合

文章图片1

清孝庄皇太后

纵观清朝兴衰始末,兴于抚顺,败于抚顺;始于摄政王,亡于摄政王;兴于皇太后,亡于皇太后。冥冥之中如此巧合,实在匪夷所思,是天意,还是巧合?

清朝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崛起于抚顺,创基立国;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关押于抚顺战犯监狱改造,可谓兴于抚顺,败亦抚顺。

清孝庄皇太后、摄政王多尔衮扶持清世祖福临(顺治帝)入关定鼎,顺治帝时年六岁。清裕隆皇太后,与摄政王载沣领溥仪(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宣统帝时年六岁。可谓入关定鼎始于孤儿寡母摄政王,退位逊国终于孤儿寡母摄政王,一得一失,前后对应,何其相似。

清朝第一位皇后清太祖皇后是叶赫那拉氏,而清朝最后一位皇后清德宗皇后亦是叶赫那拉氏。可谓成于叶赫那拉,败亦叶赫那拉。

清朝孝庄皇大后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使清朝走向强盛,慈禧皇太后辅佐同治、光绪两代皇帝使清朝走向灭亡,可谓兴于皇太后,亡于皇太后,

顺治帝入关,由福建人洪承畴助其入关,宣统帝逊国,由福建人郑孝胥助其出关。接亦福建人,送亦福建人。

清朝入主中原成于吴三桂,清朝退位逊国败于袁世凯,成亦汉人,败亦汉人。

2·鸠占鹊巢。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后唐李源为李克用义子,立功三世,威略之名,震于夷夏,官至成德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兼中书令。立不赏之功,挟震主之威,奉命征讨邺都兵变,为众所推,率军攻回洛阳,结束义弟李存勖统治,即位为帝,是为唐明宗。在位七年,其子李从厚继位,遽生猜间,激反潞王李从珂,终至奔亡。

潞王李从珂为李嗣源义子,勇猛刚毅,以骁果称。征战四方,功高威重。拜左卫大将军、西京留守、检校太尉,凤翔节度使,封潞王。起兵废黜义弟唐闵帝李从厚,自立为帝,是为唐末帝。

李嗣源、李从珂皆以养子,鸠占鹊巢,即位为帝。嗣源受惊而崩,从珂自焚而亡。以义子夺取义父基业,义弟江山,自家江山亦被义子夺取。所谓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3·灭吴之战与灭陈之战相似之处

文章图片2

贺若弼

历史上灭国之战,晋灭吴之战,隋灭陈之战皆大举兴师动众,完成统一大业。

晋出兵二十万,分兵六路,以贾充为大都督,杨济为副,节度诸军,张华为度支尚书,总筹粮运。

隋出兵五十余万,分兵八路,以杨广为尚书令统帅诸军,高为长史,决断行军谋略。

晋灭吴之战,王浑献捷横江,王濬克清建业。于时讨吴之役,将帅虽多,定吴之功,二王为最。然王浑、王濬或恃势骄陵,矜功负气。

文章图片3

韩擒虎

隋灭吴之战,贺若弼申必取之长策,韩擒虎贾余勇以争先,于时各路将帅济济,论功以贺、韩为最。而二将争功,不惜挺刃相向。

灭吴之战与灭陈之战,做为大军统帅之贾充、杨广,一为倿臣、一为昏君,在历史上声名狼藉;张华、高熲,运谋决策,位极人臣,皆不保其终,命运何其相似。

4·魏晋南北朝之篡逆相继

文章图片4

陈霸先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魏文帝曹丕篡汉,开魏晋南北朝权臣篡位之先例。至晋武帝司马炎依样葫芦,篡魏建晋;宋武帝刘裕篡晋,齐高帝萧道成篡宋,梁武帝萧衍之篡齐,侯景篡梁建汉,陈武帝陈霸先之篡梁、北齐文宣帝高洋篡东魏,北周愍帝之篡西魏,隋文帝杨坚篡北周,以上改朝换代,令人眼花缭乱,俱以禅让之名,行篡夺之实,轮回报应,此起彼伏,乱你唱罢我登场。

文章图片5

北齐孝昭帝高演

其中另有本朝权臣篡位,未改国号,有西晋赵王司马伦篡夺晋惠帝司马衷,宋明帝刘彧夺取宋废帝刘子业皇位,齐明帝萧鸾夺取海陵王萧昭文皇位,陈宣帝陈顼篡夺取陈废帝陈伯宗皇位,齐孝昭帝高演篡夺齐闵悼帝高殷皇位。

5·五代十国养子大放异彩

文章图片6

石敬瑭

收养子之风自唐朝中后期开始盛行,至于五代十国时,收养义子现象盛极一时,大放异彩。“赐姓以结其心,授任以责其效”。然而凡事有利有弊,虽说结其心,用其力,然而,物极必反,有时鸠占鹊巢,可谓始料不及。

李克用养子李嗣源,夺取唐庄宗李存勖的天下;唐明宗李嗣源养子李从珂,夺取唐闵帝李从厚的江山;晋高祖石敬瑭养子石重贵,继承后晋皇位;周太祖养子柴荣,继承后周皇位;吴国权臣徐温养子李昪夺取徐氏基业,篡夺吴国江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