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媒体时代的古蔺文学

 古蔺同乡会 2023-06-20 发布于四川

自媒体时代的古蔺文学

罗大耳朵

古蔺是乌蒙余脉、赤水河畔的一个边远山区县。一代代古蔺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经过不懈奋斗,迎着国家精准扶贫的东风,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2019年顺利脱贫,走上新的征程。
此地有崇山峻岭,丹霞流沙,赤水环绕。虽有郎酒飘香,画里乡村,却仍显得偏远贫瘠。古蔺文学先天受困,却在顽强生长。笔者曾在建县100周年之际写过《百年古蔺文学的六个提要》,在建国60周年之际写过《古蔺文学,不曾穷过》,梳理罗列古蔺文学之部分代表作。
光阴似箭,时节如流。十多年过去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古蔺文学在近十年来的网络时代,踏着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是以古蔺作协内刊《古蔺文艺》为园地的古蔺作者群。
古蔺本土作者中,以李炎、邓林、郭毅、高雁、邱经国、王光佑、胡良伟、熊发登、程递强、胡在勋、张锡惠等为代表的中坚力量,还涌现出王小方、余婷、陈贵群、隆素、余仕益、高文宁、薛迅涛、刘灵逸、童丽梅、张茂芳、梅源、许贞、李平卉、胡菲菲、穆秀平、刘芳、骆蔺红等作者。
古诗词领域除许文榜、朱文国、梁尚琴、许复、邓登武、张光佑、陈克均等老一辈诗词达人外,还涌现出杨辉林、屈军、邓鸿韬、宴云波、钟正良、牟勇、彭海林等中青年诗词才俊。
选编古蔺作品读本,有进修校承担的市级课外阅读课题组选编的《古蔺文学选读》,诗书画院选编的《古蔺诗词》《古蔺新诗》以及最近出版的《漫画赤水河》。

为弘扬地方文化、开发本地教学资源,教研室曾选用邓立中、余芬、陈炯章、罗强烈、郭松、高雁等的文章命题,客观上宣传了古蔺优秀文学作品、推动了古蔺作品的阅读。
二是创作了一批大部头作品,显示了古蔺文学的实绩。
郭毅出版文集《山旮旯的缱绻情》后,转向长篇小说创作。他创作并出版以彝族女政治家奢香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少女奢香》和以抗日英雄骆健郎事迹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骆健郎》,受到各界好评。
高雁是古蔺近年来取得突出成绩的女作家,她的《半块酥油》获2021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是古蔺目前唯一获冰心文学奖的作者。高雁的短篇小说《持戒》发表在《四川文学》上,她的散文获得四川省优秀散文奖,出版文集《闲思絮语》,在2019年底出版了以古蔺两次解放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蔺州硝烟》,受到各界好评。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发表后引出的的王文林烈士后人寻亲,是古蔺文坛的美谈。

薛国典是县教研室退休教研员。他退休后深居简出、用十多年时间创作的《青冈岭》是140多万字、三卷本的长篇小说,用自己的心血为改革开放前后的农村巨变留下一部波澜壮阔的文学画卷,令人敬佩。

古蔺中学退休教师夏国华的《尖山作证》,是以鱼化尖山村彭家兄弟(大小老圈)的事迹为题材创作的一部小说,还原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李炎出版小说集《磨砺》和诗文集《履痕缕缕》,李定林、曾宏夫妇出版散文集《钥匙》。这些作品充满正能量和真情实感,充满乡土味和古蔺情,赢得读者好评。
李明政是我县唯一的中国作协会员。李明政出版《黑夜盗取的玫瑰》和《左诗右酒》,其中收录了诗人的《浪漫的乌云》等新作。在首届天府书展举行的首发式上,播放了著名主持人周涛朗诵的《一张结着霜花的脸》,阿来、张新泉等文学名家对《左诗右酒》作了很高的评价,提升了古蔺文学的品位。他的《蝉翼》发表在《人民文学》2022年第2期。
雷位卫的《赤水河记事》是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取材于家乡古蔺,是一部通过小说打捞岁月记忆、向古蔺家乡致敬的小说集。
三是顺应时代发展,诞生一些有影响的网络媒体,各路作者奉献惊喜。
最有影响的微信公众号是成都王娟创建的“古蔺同乡会”。自2017年创建以来,此平台聚集了一大批古蔺籍的作者,发表古蔺籍作者的2000多篇文章,深受古蔺籍读友的喜爱。
在“古蔺同乡会”平台上,有罗树的“记忆古蔺”,作者近年来写了200多篇古蔺民间历史的文章。王海清写四渡赤水红军过古蔺的文章事件叙述清楚,写得很大气。同乡会平台刊发不少优秀作品,如陈炯章的《一个山村教师40年的生活账本》以及龚利萍回忆古蔺共大、胡良伟考证保安桥、文忠信回忆乡情、曾宏写龙爪河建设、李定林写古蔺麻辣鸡、汪伯林写陈茄猫的文章,各路高手云集,推出一批高质量、正能量、接地气的作品。其它如锐先生的《太平古蔺豆花饭》、王朝政的《古蔺老腊肉,浓浓故乡情》、红叶的《忆童年时古蔺的年味》等,语短情长,值得品咂。何有德的《故乡的炉火》和吴成《磺厂的灶头》等,回忆童年情景,引发读者乡愁。赵中国、风之影和徐挺等拍摄的古蔺美景和所写文章,代元兴写古蔺鱼类的文章,专业性和通识性兼顾,深受读者喜欢。
“古蔺同乡会”的读者主要是居住在县外的古蔺老乡,他们离开家乡后产生乡愁,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风俗人情、土产特产有浓浓的感情。他们写成文字、配上图片,与天南地北的古蔺人一起分享。在他们笔下或镜头里,有赤水河、太平渡、二郎滩、黄荆老林、黄泥大山,有去世或健在的父母亲,有家乡的特产美食。仅以古蔺酸菜为例,从邱经国写于九十年代的《家乡的酸菜》起,近年就有野山的《古蔺老酸菜》、陈大刚的《古蔺酸菜是一条好汉》、罗冶中的《古蔺酸菜,有谁不爱》、冷畅依的《清水苑里酸菜香》、王谨的《过年不回家,一碗酸菜慰乡愁》等篇什;还有山中的红籽、黄荆的撅根粑、古蔺大头菜、故乡的罐儿茶。这样的文章配上图片,不仅令人垂涎,更是连接天南地北古蔺人情感的纽带。
“古蔺同乡会”汇聚有一个老教师群体,刘衍琴、朱海广、陈炯章、范俊英、龚利萍等老师回忆教坛生涯的文章,真实感人,是古蔺珍贵的民间教育资料。

桂花中学教师余仕益创建微信公众号“落月摘星楼”,刊发不少介绍古蔺的文章。他的《大深山里深藏的夜明珠》《寻梦桂花场》以及介绍斧头山的诗文,文图兼美,把古蔺家乡的美景呈现在读者面前。石莹的诗歌语感很强,诗味浓郁,深受读友喜爱。高文宁悼念挚友的《别了,其兵》,凄婉动人,点击量2万多。周正琴的《又闻槐花香》回忆家乡,娓娓道来,云淡风轻。小妖的《我的母亲们》情感真挚,朴实感人。李梅的《老母亲》和许贞的《母亲老了》写母亲一生的艰辛、晚年的幸福和自己的担忧,郎梦如的《父亲的锅焙茶》通过喝茶的细节回忆父亲炒锅焙茶送自己读书的艰辛,引起读者的共鸣。王瑜的《母亲的菜园》文字细腻,富有画面感,情感动人,读之愉悦。
“落月摘星楼”还与《古蔺文艺》联手,发表了不少古蔺作协作者的诗文,尤其是刊发的“同题诗歌”,受到读者的好评。陈贵群、牟凌燕、高文宁、张茂芳、梅源、王瑜、薛迅涛、沈昭明、尹宗保、欧钟、胡杰等中小学教师,在公众号平台上发表诗文。
古蔺融媒是官方网络媒体,是四川省首个上线的县级融媒号。古蔺融媒也发表不少作者的文学类作品,如无情剑客的《念父》《最是书香能致远》、雨打芭蕉的《父母的峥嵘岁月》等,受到读友的好评。
网络媒体上刊发的文章,图文并茂,方便阅读,点击量大,易于互动。如古蔺中学退休教师王从亨老师在丹桂遭遇洪灾后写的文章,深深打动家乡的每一位读者。无情剑客的《别蔺之感》等文章在网络上发布后被读友纷纷转发,点击量达到二十多万,其传播力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传统的纸质媒体。

世界很大很大,家乡却只有一个。在地图上,古蔺不过是拇指大小的一个小点;但在古蔺儿女的心里,却是永生难忘的记忆。四渡赤水主战场,神采飞扬中国郎。古蔺有红花郎、青花郎、天宝洞、郎酒庄园,古蔺有赤水河、轿子顶、黄荆老林、画里乡村,古蔺有麻辣鸡、古蔺面、小豆酸菜汤,古蔺有我们的温暖与乡愁。阅读古蔺老乡写的文章,读友们倍感亲切。我们要感谢热爱家乡的作者,更要感谢众多热爱古蔺文学的读友。可爱的读友们的点击、留言、转载,是对作者的认可、支持与鼓励,或委婉或直言不讳地提出意见,纠正笔误、补充材料,提供线索,这样的互动是传统纸质媒体没有的。
随着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出现,古蔺文学迎来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涌现出不少新面孔,创作出不少较高质量的诗文,形成相对固定的阅读圈子。当然,客观地说,不少作品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缺乏剪裁、文体杂乱、夸饰过度、过分重视辞藻、情感抒发缺少必要的节制、思想平庸、低水平重复等问题。相信经过岁月的淬炼和人生的历练,作者们的思想和文字自然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罗大耳朵:古蔺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语文教研员。主编《新编语文全阅读》,参编《群文阅读高中读本》,写有《望断天涯路》《做一个好男孩》《百年古蔺文学的六个提要》《古蔺文学,不曾穷过》《赤水河畔飞扬的诗情》《泸州新诗的十张面孔》等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