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材四出头官帽椅】官帽椅,一把属于中国人的的椅子!|家具|红木|搭脑|阎立本

 灯下悦读 2023-06-20 发布于广东


“一把属于中国人的的椅子,竟然是它?”这恰如其分地形容了这件中国古典家具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官帽椅。

它独特的形态和精湛的工艺让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造诣和智慧赞叹不已。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究官帽椅背后的历史渊源......


明代家具专指我国明朝时期所制作的家具,以做工精巧、造型优美、风格典雅著称于世,在国际上,明代家具被誉为“中国家具的黄金年代”。

明代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典型代表,可用“简、厚、精、雅”四个字来概括其艺术风格。而官帽椅是明代红木家具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古典家具中最具代表性的坐具之一,也是唯一同时以两种形式流传于世的坐具。它是家具中的“象形”之作,因其靠背最上端的横构件像明代官帽上的双翅,故而得名“官帽椅”。


▲五代 王其翰 《勘书图》

官帽椅的发展史可追溯到魏晋时期,五代王其翰的名画《勘书图》,图中所画人物后边,有扶手和搭脑出头的椅子,和明式北官帽椅非常相近。

那时自北方传入一种坐具,虽名为床,却已具备了官帽椅的雏形。

到了五代,这种“床”的形制已经与官帽椅基本一致了。


▲唐 阎立本《十八学士图》


▲唐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

到了唐朝,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由席地而坐演变成为了垂足而坐,由此“椅”的称谓也就渐渐形成。自此,椅子从床的品类之中分离出来,成为古典家具的一个重要分支。

不同于其他的坐具,官帽椅按形制和适用地域,可以分为北方的四出头官帽椅和南方的南官帽椅两种形式。


北方的四出头官帽椅的基本形制是椅的搭脑和扶手均出头,早期搭脑、扶手、联帮棍均是直材,联帮棍上细下粗,鹅颈稍弯。后经过发展,产生了使用弯材的官帽椅。

南方的南官帽椅,即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的官帽椅,南官帽椅以扶手和搭脑不出头而向下弯扣为特征。


官帽椅的形制灵感,取源于宋代官员的官帽,谈及此处就不得不提到“杯酒释兵权”的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

据史料记载,赵匡凰为了不让官员们在朝堂之上交头接耳,想出一条妙计,在官员的纱帽后面分别加上帽翅,并且令群臣在朝堂之上必须佩带,这样官员们有碍于帽翅,在朝堂之上只能面向君王,而不能左盼右顾了。而官帽椅的设计者也由此获得灵感,将搭脑设计成了帽翅的形状。



▲清 孙温 《孙温绘红楼梦》

经过宋、元两代不断地改进,到了明朝,家具进入“精器时代”,官帽椅的形制就此确定下来,并以其优雅简约的造型,成为明式家具的代表之作。


明代是古典家具极尽繁盛的时期,明式家县如同清水芙蓉,重线条轻雕绘,注重家具的灵性和气质的“修”与“制”,使得官帽椅这种“象形”坐具完成了它今世的华丽转身,成为明式家具审美情结的代表和化身。

尤其在明代中后期,由于名贵硬木资源不断进入国内,为官帽椅在质地上提供了原材保障,提高了官帽椅的定型与发展。


▲清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

到了清代,由于统治阶级的审美追求不同于传统的中原汉文化,于是官帽椅的形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清代的家具摒弃了明式家具的优美、空灵,转而追求威严和身份的表达,具体表现为取消了明式官帽椅的背倾角、坐倾角,而用笔直肃穆的 90 度平直线取而代之,使座上之人只能正襟危坐;另一方面,清代也崇尚华丽,所以一改官帽椅简朴之风,采用多种工艺如镶嵌、雕刻、彩绘进行装饰,使官帽椅形成了雍容华贵的艺术表达。


如今,在很多学者和藏家心目中,官帽椅仍是最能体现明式家具特点的古典坐具。

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之一,官帽椅不仅因为其美观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更因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备受推崇,无论是从历史、文化还是艺术的角度来看,它都是不可或缺的珍贵文化遗产。


*文章来源国方家居,侵权请告知!任何涉及版权权益问题请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红桥红第一时间说明或删除并赔付版权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