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宁海】金烈侯|沉没在史海中的崇德小学

 文化宁海 2023-06-21 发布于浙江


作者:金烈侯  

崇德小学可能是宁海教育史上唯一的一所教会学校,它是天主堂办的一所小学。天主堂今犹在,当初的崇德小学就在教堂的西侧。

从塘头往东入口,一条宽敞的石子路一直通到白石头,先前一段路的北侧有着高大的围墙,中间开有大门,上面写着“崇德小学”。进了这个门便同时进入学校和教堂的院地。院地东边也正是天主堂,它正门的前方长有几株高大的树木。西边有菜园,菜园周围种着齐齐密密的冬青树,似乎成了菜园的围栏。而一排教室正紧挨在围墙的边上。小学的操场却在菜园的西北方。天主堂钟楼尖尖顶部上的十字架高高地耸入空中。天主堂脆亮的钟声一响,就告知一天的黎明到来了。


我在这所小学读四年级,那已是新中国的时代了。天主堂房子门窗上的玻璃红红绿绿的,教堂内平时静悄悄的。从门缝里窥望进去,远处是一个讲坛,讲坛的正中有圣母玛利亚抱着她的孩子耶稣的塑像。讲坛前面厅堂中一排排椅子是供人就座的。做礼拜的时候,信徒们齐整地坐着,齐声诵经吟颂圣母玛利亚以后,就听神父讲道。这一天是星期日,从此我知道星期日也叫礼拜日。

而平日这里是少年读书的地方。崇德小学班级不多,但已有高小。我读四年级读了些什么是记不起来了,但记着两个有名的陈老师。一位是陈邦椿老师,他的职务是学校的教导主任。还有一位陈老师叫陈培荫。他们本就是宁海教育界的名人,因为两位教师都有学历和资望。不久前,已成老专家的干祯祥、张真仙、杨其锵学长告诉我,他们都毕业于崇德小学,他们也都回忆起两位陈老师。陈邦椿老师上常识和美术课,因为他在日本留学和工作多年,见多识广,上课时常会穿插讲一些在日本生活的故事。陈培荫老师教语文,上课特别精彩,常结合语文课讲历史故事,非常引人入胜。他们那时年龄五十左右,正是做教师的黄金时代。杨其锵家住位于西门的市门头,舍近求远到位于东门的天主堂来读小学,一定是他的父亲慕名送儿子而来。

那时候,小县城有名望的小学老师是屈指可数的。

校长是天主堂的神父,同学们叫他王公。最近干兄祯祥告诉我他名叫王铭惠,宁波人,精通英语,与梵蒂冈教会常有通讯联系,他说常向王公讨外国邮票。王公个子不高,戴一副眼镜,对小同学挺和蔼的。王公也时有对同学们做报告的,因为他是神父,讲话总离不开他的宗教,我记得他说做人应该有信仰,他指的显然是宗教信仰。

城东小学老校长告诉我陈邦椿老师与画家刘海粟是朋友,因此陈老师家本有好多刘海粟的画。我知道陈培荫老师的家在小北门那边,也记得他有个儿子叫陈显庭已在宁海中学读初中。我对陈培荫老师记忆尤为深刻,因为我遭受过他的严厉训斥。一次我在天主堂前丛林中玩,爬树爬得老高,可能是有同学报告了陈老师,陈老师迅即赶来,在树下向我招手,和颜悦色地叫着,下来下来,慢慢地下来。等我下来后,他牵着我的手,说跟我来跟我来,从一路上跟着走进办公室,他先把门关上。突然严肃起来,击掌在桌上“啪”的一声,吼道谁叫你爬树啦,用手指点了我额头,陈老师一下子凶了起来,让我心头呯呯地跳,我清楚地记得,陈老师训斥我的时候他的假牙一上一下抖动着。后来我常回忆这一幕情景,最终竟悟出了教育的艺术。

我在宁中读书时,听到说严肃校长也曾在崇德小学教过书。皆因我年幼,不知道严校长还是我的小学老师。

在崇德小学读书的时候,学生可以自愿到教堂做礼拜听讲道,小学生每听一次发给一张票,以后凭票可获取玻璃弹珠、橡皮揩、乒乓球等等小物品。

还有一个记忆是,我平生第一次在崇德小学的菜园里看到有一种比桔子还大的果子不长在树木上,却长在菜园的草本上,后来才知道它叫番茄,又叫西红柿。

我完全不知道这所小学办起是在何年何月,但模糊记得1951年崇德小学消失了。从此犹如一只小船沉没在海底,崇德小学沉没在史海中。



作者简介

金烈侯:教授,1940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原绍兴文理学院物理系主任,绍兴市物理学会理事长,曾任浙江省高级职称教师评委会物理学科组成员。多年从事力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相关论文多篇,1987年华师大出版社出版《力学》教材,2008年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量子力学导读》并于2022年出第二版,深受好评。

特别感谢宁海档案馆提供照片

审核 | 浩海紫烟

  编辑 | 无量

文化宁海题字 | 无禅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