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线、香布袋、粽子、艾叶……对于端午节,人们总都有着共通的记忆。 当那些传承里的岁时节庆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里日渐式微的时候,山里,还紧抓着传统情愫牢牢不放。 身处伏牛山腹地的南召人过起端午,少了赛龙舟的热闹和满大街五彩斑斓的香囊,却多了优哉游哉的山野趣味与独特的仪式感。 如果说中秋过的是夜晚明月当空,春节过的是零点辞旧迎新,那么端午过的便是清晨的祈福纳祥。 在南召,五月初五当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已经充满了仪式感——洗脸。 端午前一晚,人们把盛有水的脸盆放在院中。据说是月中的药仙当晚会把一年来捣碎的药粉撒向人间的水中,人们用撒有月宫药粉的水洗脸可以明目康健。 所以,端午节一大早人们用这些水洗脸,还有不少人干脆去河里洗脸、洗澡。孩子们更是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下河戏水。 掬起一捧山间的清泉,触及面颊的瞬间,一股清凉令人整个身心都通透了。揣上几颗果子洗洗,就地找块石头坐下来,一边吃一边享受着只有夏日才有的山林气息。 在许多人眼中动漫里才有的场景,住在山里的南召人却唾手可得。 中国人过节,少不了大吃一顿。过端午,少不了粽子。然而,连这么普通的食物,到了南召又变得独特起来。 端午节前,槲叶成熟,发出浓郁的香气。这种叶子主要生长在中国秦岭及豫西一带,鲁山、栾川、南召、西峡等少数山区县。 去山上薅几片槲叶,包上糯米,煮熟后槲叶那特有的香气,和糯米香结合起来,沁人心脾。有的人包槲叶粽子之前会把槲叶蒸一下,增加槲叶的柔韧度,但也有些更随意的,新摘下的槲叶洗一下就包,更“野”,也更鲜。 山中的端午节早餐十分丰盛。除了粽子,还有炸油条、白面馍、咸鸭蛋、咸鸡蛋、煮大蒜…… 许多努力戒碳水的年轻人不明白,普通的白面馍怎么也成了端午节必备?对于从小在山里长大的人,端午节可以放开吃白馍是最幸福的记忆。 端午时节,新麦下来,意味着“春荒”的结束。摔出两捆小麦,淘磨成面,做成暄腾腾的白面馍,咬下一口,被一整个春天野菜折磨的胃,得到结实的抚慰。如今生活富足,不少人家依然会习惯性在端午的早上馏上几个白面馍。最朴素的食物,却给了人们最踏实的慰藉。 端午节,是一个对装饰配戴有明确要求的节日。其他节日似乎都没有要求得这样细致具体,倒显得端午节处处透露着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诗意。 山里的端午,香气尤为馥郁。艾,这种屈原称赞过的香草,不仅装饰了门庭,还能够驱毒赶虫。南召连绵的山林就是个大大的中药材宝库,艾草更是生长得随心所欲。山中、田边、水岸,有的是郁郁葱葱的艾草与菖蒲。 早起,踏着山中清晨特有的寒凉,手持镰刀,割下新鲜的艾草。不比城市繁华,但自然却很亲近。 端午节,小孩子要在手腕、脚腕、脖子上戴五色线。即便长大了,也想要延续这种仪式。而且总是十分郑重得戴到六月初六,才取下来,然后挂在菜园里的青椒、茄子棵上,让它们替人们继续戴着消灾。 节前,人们从中药铺买回配制好的香草粉,利用做衣服时剪下来的边角料,做成各种各样的“香布袋”,佩挂在身上。 南召人总说,南召的中药铺是个神奇的地方,管卖药治病,还管吃嘴解馋,卖煮鸡鸭、排骨凉茶的药,还卖卤肉的卤料,这在别处是没有的。此外,还管精神享受,药铺卖香料,让端午节一下子变得别有风韵。 节日的仪式感,是对历史岁月的纪念,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城里的空气越来越燥热,正适合去山中寻觅一清凉处,悠然度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