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火宋韵丨跟着宋人过端午!

 古建安 2023-06-22 发布于福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称呼和习俗最多的传统节日。

      那么,你知道宋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吗?

     “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粽子、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东京梦华录》卷八:端午

图片

宋朝人 

      根据宋人笔记《武林旧事》、《梦梁录》等的记载,端午在宋朝是个很重大的节日,宋朝的端午节是持续15天的,五月初一就开始热闹起来了。这十多天内,市民们争相出售桃、柳、葵花、菖蒲、艾叶、粽子、五色丝、茶、酒等。民间也开始流行相互赠赏、宴饮等娱乐之风。

图片

     端午节这一天,宋朝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要在门额上悬挂张天师的像或者是虎头白泽午时符,一家老小都要用香兰草蒸煮过的热水洗上一个澡。因为是「恶日」,蛇虫八脚都要复苏爬出来了,所以要搞好个人卫生、洗个澡祛除晦气。洗完澡后,男女老小都要在胳膊上系一条五彩的绳子,称为「百索」,这条绳子一定要在五月初一就准备下(街上到处都能买到),这一天系上据说可以百毒不侵。

图片

     宋代的端午节,饮食花样繁多。最为普遍的当然是吃粽子了。《岁时杂记》说,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菱粽、筒粽、九子粽等。关于粽子馅,宋人的脑洞比我们想象的要清奇得多!苏东坡有诗曰“时于粽里见杨梅”,这可比今天的豆沙粽、海味粽,创意不知高到哪里去了。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在宋代,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

     在端午节的这一天,除了吃粽子固定的节目之外,宋代人是必须要吃“五黄”和“十二红”饭的。凡是拥有明亮的黄色和鲜红的颜色的食品,在这一天都是人们的宠儿:黄色的枇杷,鲜香的雄黄酒,红得发亮红烧肉、油爆虾,红心的咸鸭蛋等,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图片

     宋人为了避免“邪气”、“毒物”入家门,会在门口放置很多辟邪的物什,《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中都提到了百索、艾虎、紫苏、菖蒲等。据记载,百索是用各种丝线编制的索状装饰物,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挂在门上,这一习俗是从汉朝流传下来的;艾虎则是用艾草编制成老虎的形状,和百索一样,挂在门上辟邪。

     当时的宋人在端午节也非常注重“打扮”。比如用藤葵做的胭脂。以及现在非常流行的Cosplay宋代人也喜欢玩。他们会头插艾草,身上装饰各种“毒虫”来模仿张天师形象。

     宋代的端午还有饮菖蒲酒的习俗。菖蒲是生长在山涧溪流旁的一种名贵药材,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具有开窍、理气、驱风、活血等功效。早在先秦时期,《神农本草经》、《周礼》等古籍中,就有关于菖蒲药用价值的记载。菖蒲酒是用菖蒲、艾叶为药料,以白酒或黄酒为原酒泡制而成。在宋代,菖蒲被视为辟邪之物,因此后来端午节饮菖蒲酒辟邪的风气大为盛行。

图片

     除此之外,端午节的重头戏赛龙舟,在宋代也是非常盛行,湖边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湖中游船往来帆影点点。在南方,宽广的水域为赛龙舟提供了便利,龙舟竞渡更盛,因而宋代诗词中有大量赛龙舟的描写:

“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黎廷瑞《端午东湖观竞渡》

“锦标赢得千人笑,画鼓敲残一半春。”——楼钥《湖亭观竞渡》

“龙艘破浪桨万枝,钲鼓聒天旗掣水。”——白玉蟾《端午抒怀》

     在过端午的方式上,宋代和现在相比确实要更为讲究一些,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卫生条件的限制,使得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寄希望能够通过这种特定的节日来洁身驱邪,将平安健康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进行寄托,在某种意义上来看也是进行自我心理上的慰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武夷·梦华录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