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管弦乐团告别自由生长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6-22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河南民族乐团携原创作品《孙子兵法》参加本届展演 吕恩宇/摄

文 | 刘沙


6月13日晚,为期8天的全国民族器乐展演在廊坊落下帷幕。该展演由文化和旅游部、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文旅部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廊坊市人民政府承办,由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和全国优秀民族乐团展演合并而成,是一场全国性、高水平的民族音乐盛会。笔者受邀作为专家参与了乐团展演部分,此次展演活动共有十支民族乐团参加。本届乐团展演,各乐团几乎都携自己委约的作品参加,且作品都符合自身的特点,尤其地方乐团的委约作品中融入了极强的地方文化特色。乐团的规模较之以往更加完善,特别是地方乐团的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告别了曾经各自为战、自由生长的时代。


十支乐团展现十方音乐特色
十支民族乐团的十场音乐会各具特色,风格各异,为观众呈现出不同地域文化的别样魅力,也充分传达出鲜活的中国精神。

图片

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永远的山丹丹》

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带来的倾心力作《永远的山丹丹》已在内陆巡演80场,这是乐团专门委约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大型作品,观众每一次都会在现场被这一幅幅优美真切的音乐图景所打动。

图片

河北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民族乐团《团结就是力量》

河北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民族乐团用原创项目带动乐团发展,作曲家王云飞创作的交响套曲《团结就是力量》以民族管弦乐为载体,用极富特色的民族音乐语言讴歌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与这伟大的时代。

图片

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江山如画”

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演出民族管弦乐音乐会“江山如画”,音乐会大部分作品也都是由王云飞创作的。近年来乐团积极委约新作品,广泛与客席指挥家和演奏家合作,同时注重培养年轻人,已经锐变成一支具有丰富表现力,各声部水准相对整齐、统一的职业民族乐团。

图片

浙江民族乐团《水阔山海间》

浙江民族乐团委约王丹红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水阔山海间》是此次展演中最新的作品,王丹红再次突破自己的创作理念,展现其文学功底,为各乐章配了极富文学性的标题和散文诗,通过自己对江浙文化的理解,为我们展现出一部美妙绝伦又让听众感动不已的民族交响乐。

图片

北京民族乐团《中轴》

北京民族乐团带来了由叶小钢领衔,集体创作的《中轴》。作品创意构思巧妙,文学策划考究,形式多样,既有市井文化的写照又有对首都北京的情感表达,集中展现了对北京中轴线历史风貌和文化寓意的理解和情感。

图片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丝竹里的江南”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丝竹里的江南”音乐会,上下半场各一部大型作品。上半场王丹红的交响诗《四季留园》用鲜有的点描手法,通过对苏州园林四季不同韵味的勾勒,引发听众对“人间天堂”姑苏美景的无限遐想和对生活无限迷恋的神奇体验。下半场是刘长远的第五交响乐《光明》。作曲家创作期间正值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特写此交响曲纪念和颂扬英雄、烈士、医护人员、普通公民和不幸去世的人们。特别是第三乐章“大爱无疆”和第四乐章“精神家园”,令所有观众为之动容。这部极富交响思维和语言的大型作品应该是近些年来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难度的高峰,年轻的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在指挥彭家鹏激情的引领下,给听众带来了惊艳和震撼的艺术享受。

河南民族乐团的《孙子兵法·回想》是由赵季平挂帅艺术总监,王丹红、张一兵和杨一博共同创作的民族交响音画。张一兵在作品最后部分巧妙地加入了6支西洋铜管,辉煌地结束全曲,在音响融合上并没有给人不协和的听觉感受。河南民族乐团作为中原一支最具活力的团体,在艺术总监张列多年训练下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势。

图片

湖南民族乐团的“潇湘水云”

湖南民族乐团的“潇湘水云”是指挥家王甫建为乐团量身打造的音乐会,音乐会分四个章节,用天、地、人、和的理念为听众带来了一场真正具有地方特色且针对乐团“因地制宜”的音乐会,乐团多位年轻演奏家的表现和自信的台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图片

《沂蒙史诗》

临沂大学敦煌民族管弦乐团与山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带来了《沂蒙史诗》,由王甫建领衔创作,通过民族管弦乐的形式和质朴的音乐语言表现了革命历史题材。

图片

中央民族乐团《天地永乐·中国节》

中央民族乐团《天地永乐·中国节》是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背景下,乐团与故宫博物院达成战略合作后推出的首个项目,是以中国的重要节气为节点,联手众多作曲家创作的一台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音乐会。乐团多年始终走在民族音乐领域的最前沿,不断推陈出新,在业界始终备受关注,乐团当晚的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和称赞。

民族管弦乐团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十家乐团此次展演都带来了自己近些年来精心打造或是委约的作品音乐会,从作品质量到乐团阵容和编制,都体现出了当今中国民族管弦乐繁荣的创作景象和良性的发展态势。

以往民族乐团的音乐会,大都是集合多位作曲家的优秀作品,或是以一个标题作为主线,其中有一部重要的作品,其他作品会有“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的感觉。对比此次展演,作品呈现方面有了很大改变,足见各乐团对于原创作品和品牌音乐会的重视。

除了作品之外,各乐团的编制也有显著变化。以往,很多乐团编制不统一,很多乐团的编制基本上属于中小型民乐合奏范畴,很多声部都无法配齐,不能完全展现当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像同声部人数不齐、各声部配比不协调等“缺胳膊少腿”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一支乐团有6支唢呐、6支笛子、4支笙、2把琵琶、1把中阮、1台扬琴,弹拨乐声部没有柳琴、大阮,弦乐声部没有中胡,只有4把二胡、2把高胡。面对这样的编制,肯定能想象到,管乐和打击乐“覆盖”了一切,弹拨乐,尤其是拉弦乐完全形同虚设。本届参展的十支民族乐团几乎都是中大型或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的编制。乐团编制之所以有了改善,一方面是作曲家作品的呈现对乐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经过近20年的不断探索和讨论,专业的指挥家和作曲家在民族管弦乐队编制上已经有了基本一致的共识,他们在多年与各乐团合作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各个乐团编制的不断完善。

如今,民族管弦乐团的编制从“各具特色”发展到各声部配备齐全,声部配比均衡,大家对于整体的乐团编制在意识上也更加一致,进一步推动、鼓励更多的专业作曲家尝试介入民乐领域创作作品,进而全情投入尝试各种民乐组合形式的创作,让更多优秀作品流传于各专业院团。尤其各乐团编制达成共识,使不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曲家可根据这一共识来创作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使他们的作品有了广泛传播的基础,在创作上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动力。

中国民族管弦乐自上海“大同乐会”开始,在一些学者的质疑声中走过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天,这一形式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和追捧,无论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还是各乐团都获得了相当规模的群众基础。很多听众都认为听中国民族管弦乐更能与自己的内心和情感产生共鸣,还有听众认为中国的民族管弦乐才能表达中国人的心声,最能传递中国人的情感,甚至是最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传递我们的文化自信。

乐器改革也在不断地探索尝试中,乐器的工艺明显有了提升,特别是根据乐团的需要,乐器制作方与演奏家、指挥家不断探讨和尝试对乐器进行改进。乐团间的联系互动也逐年增多。例如,很多乐团委约的新作品首演,都会请各大兄弟院团的领导、指挥或是业务骨干出席,通过观摩最直接感受乐团的发展动向和新作品的特点。多乐团合作共同演绎一部大型作品或是整场音乐会越来越多,使得各乐团团员间有了更加亲密的交流。很多作曲家的作品会在不同的乐团演出,各大指挥也会在客席指挥不同乐团时,带去自己最擅长的经典作品或是最新的当代作品。

在民族管弦乐指挥领域,像王甫建、张列、彭家鹏以及笔者等经验丰富的指挥,始终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至少都有二十年的从业经历,指挥首演过许许多多作品,几乎客席指挥过所有职业乐团,与中国最优秀的演奏家都合作过。在民族管弦乐队编制上,大家积极展开讨论和实验,引领更年轻的一代作曲家认识民族管弦乐队,向青年作曲家介绍对民族管弦乐队声音的认识和自己对民族管弦乐队发展的理念,完善独立而有别于西方管弦乐队的体系(包括乐队声音平衡的概念,如何协调共性的乐队演奏法和独具特点的民族音乐演奏风格的问题,与作曲家讨论如何在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巧妙运用和声、复调以及多声部的立体音响)。中青年指挥家孙鹏、陈瑱璇在本届展演中都有非常精彩的表现。

刘长远、王丹红、王云飞等一批作曲家已经在民族管弦乐创作领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在音响的融合、声部间的平衡、各乐器的混合音色使用上都呈现出非常成熟的创作特点。

各乐团的整体演奏有明显的提升,同一声部的演奏能力和技术状态较之过去更加统一。民族管弦乐队的声音表达和色彩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乐团善于运用中国文化为底蕴,用中国人熟悉的声音和文化表达方式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风貌。


几点建议促民族管弦乐进一步发展
目前,对于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的编制问题,虽已达成共识,但仍需进一步召集作曲家和指挥家等相关专家一起讨论、研究,最终确定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包括大型常规编制,以及适合地方乐团的中型编制、中小型编制。

笔者认为,在地方院团的建设中,中型规模的民族管弦乐团更为适合,编制如下:4支笛子、2支高音唢呐、1支中音唢呐、1支次中音唢呐或是低音唢呐、2把柳琴、4把琵琶、1台扬琴、4把中阮、2把大阮、1台古筝、1架竖琴(箜篌)、6个打击乐、6把高胡、10把二胡、4把中胡、4把大提琴、3至4把低音提琴,整体以60人左右为标准,每个团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微调。

邀请专业的指挥更多地投入到民族管弦乐队的训练,除了对音准节奏严格要求,更多地对乐团演奏中共性的演奏方式和演奏法进行更加明确和严谨的要求。对于很多作曲家的作品,声部的层次和配器组合的音响也是很多指挥家努力在排练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近些年,各大乐团和指挥在整体乐队音响上和声部组合的音色上都有很多的突破。与大家所熟悉或是已经形成固定认识的西洋交响乐队的音响相比,民族管弦乐团的声音会带给我们很多“新的认识”,甚至有时候会是一种惊艳的体验。

呼吁相关职能部门重视并保证各地方省市的民族管弦乐团编制完整,避免每次开音乐会都要外借十几名外援的“规定动作”。民族管弦乐队的声部摆位,也需综合考量音乐厅音响表现力等多种因素进行更加科学的研究和调整。建议在民族管弦乐创作中,对大量打击乐的运用和配比应当进一步展开讨论,比如,是否所有作品都要7个以上的打击乐演奏员?在政策方面,希望设立中国民族乐团联盟或委员会机制,方便乐团间进行更加广泛、全面、深入的交流。

此外,建议展演期间,各乐团全体团员应该互相观摩学习,以促进民族管弦乐团间进一步交流、学习、发展和进步,为中国民族管弦乐整体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