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写了两篇关于管仲的地局,既然气氛烘托到这了,笔者就一鼓作气再写一个与他有关的天局。 局题,道王勤王,又名尊王攘夷。 有的博主说诸葛亮用的这个局辅佐刘备三分天下,实质上诸葛亮未出茅庐时,好《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 诸葛亮之语既是想成就管仲一样的大业,也是对管仲的高度评价。 诚如斯言,管仲之成就,是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不光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包括董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初的源头都是春秋首霸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之谋。 有道是创业难守成更难。 霸主地位确立以后,齐桓公没有沾沾自喜、高枕无忧。 面对国际形势,他陷人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他在考虑如何巩固其霸主地位,如何让齐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他也考虑到他这个霸主尽管盟国承认了,但是周天子并没有正式承认,也就是说他的霸主称号名不正言不顺,这差不多成了齐桓公的心病了。 经过几年的合作,管仲和齐桓公已经相知甚深,管仲非常理解齐桓公这一时期的心情。 他见齐桓公郁郁寡欢的样子,故意问齐桓公:“现在霸业已定,您为何却闷闷不乐?” 齐桓公说:“我这个霸主,地位并不牢固,鲁、宋、陈、卫、郑等国并没有真正顺服,时刻都想背新我,周天子那里并没有正式承认我,戎狄异族不断人侵中原,更为我心头之患,我怎么能高兴起来呢?” 管仲听后,略加思索,说道:“这几个问题都不难解决。” 齐桓公急切地说:“你有什么办法就快讲出来吧,我这里都快急坏了。” 管仲说:“以武力为后盾,尊王、攘夷,您所担心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齐桓公是何等聪明之人,管仲寥寥数语,他便茅塞顿开。 随后,齐桓公按照这个思路,在管仲的辅佐下,立于霸主地位而不败。 尊王即尊崇周王,其时王室虽已衰微,但王权仍然是秩序安定的象征。 在诸侯林立的大环境中,尚没有一个诸侯国强大到能够取周王室而代之,所以尊王是称霸最有力的口号。 公元前 667 年,齐、鲁、宋、陈、郑盟于幽,各国共推齐国为诸侯长。 同年冬,周惠王派王室卿士召伯廖赴齐国,赐命齐相公为侯伯,正式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齐国还得到了征伐不服王命者的特权,并受命讨伐卫国拥立王子颓的罪行。 公元前666年3月,齐桓公以周王的名义大张旗鼓地讨伐下国助逆之罪,打败了卫国的军队,迫使卫国纳贿求和。 所谓勤王,指君主有难,臣下发病救援。 主打的就是一个实力足够,而且名正言顺。 如同现代某国要攻打哪个小国,得先找个为了和平的理由,然后把自己包装成正义的化身。 借公名而谋私利的同时,把内部矛盾转向了外部,保持统一战线,枪口一致对外。 道王勤王局,本质就是迫于形势为了师出有名的伪善行为。 比如近代某个爱写日记的微操大师,当时就惯用这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笔者在前文中说过,千门三十六天局都是有心算有心的阳谋。 无论是三山献鼎还是绕粮还田,亦或是道王勤王,都是属于明眼人都知道布局者想干啥,却又没有办法的局。 即便对人性的弱点再了如指掌,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也是无可奈何,除非对方主动犯错,方能有可乘之机。 所以,提升实力、自强不息永远都是王道。 最后,笔者也诚挚的欢迎,所有想具备反诈意识,以及想用智慧维护自身权益的同道中人,加入“天下无诈”的交流群。 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
|
来自: 百无一用byfr7m > 《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