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注定要遗臭万年,书法却无人不服,他的字我们每天都能看到!

 古稀老人赵 2023-06-24 发布于北京

自古以来,“字如其人”“因人贵书”就一直存在,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争座位帖》并不美,但因为气节感天动地,被历代文人推崇,现在还是台北故宫的至宝;岳飞并非专业书法家,但顶天立地的功业与性格,让人看到他的草书就觉得震撼,瞬间热血澎湃。

文章图片1

郑孝胥

反之亦然,蔡京书法姿媚精熟,但他祸国殃民,人们也批评他的字缺乏骨气、显露谄媚之相;张瑞图是晚明首屈一指的草书大师,但他投靠魏忠贤,为人不齿,作品也被刻意忽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列出很多人。

文章图片2

民国时期,书法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楷、行、草、篆、隶全面复兴。上世纪末,《中国书法》杂志曾评选出“20世纪十大书法家”,这份名单一直饱受争议,不少人认为有一位书法家因为人品问题而落选,实在是有失偏颇,他就是郑孝胥。

文章图片3

郑孝胥,字苏戡,号海藏,清咸丰十年(1860年)生于苏州,祖籍福建闽侯南郑村。他饱读诗书,书画俱佳,光绪八年(1882年)中解元,三年后投奔李鸿章,充当其幕僚。此后在清朝和中华民国先后担任要职。但是,后来他不顾民族大义,在伪满洲国担任高官,又与日本签订《日满议定书》,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文章图片4

郑孝胥的书法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每个城市都有交通银行,而“交通银行”这四个大字就是郑孝胥所写,当时出价是每个字1000大洋,而交通银行欣然接受。郑孝胥众体皆能,楷、行、草、篆、隶无所不精,是一位书法集大成者。

文章图片5

郑孝胥与沈曾植友情颇深,亦受其影响。他远学泰山石刻、汉隶诸碑,近则吸取邓石如、何绍基、张裕钊、康有为等人笔法。郑孝胥极为推崇北碑,并主张应楷隶相参,这是受到“宋四家”之一蔡襄的影响,蔡评价《瘗鹤铭》是“隋人楷隶相参之作”。

文章图片6

但是他对帖学,尤其是晋唐书法评价并不高,也被称为“卑视晋唐格辙”,他认为馆阁体的乏善可陈、千篇一律,可以追溯到唐代。哪怕是对《兰亭序》笔法的深究,他也认为应当从“隶草”角度去看,因为唐人摹本已经有了唐代书法的风格,与原作不一样了。

文章图片7

通过阐明郑孝胥对碑帖的态度和“崇汉抑唐”的主张,大家也就明白为什么他的书法会有明显的以拙弄巧和刀劈斧凿的处理了。郑孝胥楷书也吸收欧阳询的瘦硬刚健与颜真卿的宽博大气,但体势更为开张,用笔挥斥、不拘细节,在横画的钝收、捺画收笔上挑中能看到对隶法的保留。

文章图片8

郑孝胥的篆书取法李斯和李阳冰,有秦篆的圆劲均匀,也有唐篆的细润妍美,并融入邓石如篆书的方圆互用、骨力坚韧,能自成一家。

文章图片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