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囊息肉,胃胀腹痛,痰湿积聚,一方疏肝利胆消息肉!

 文库asd 2023-06-25 发布于黑龙江

息肉就是身体长出来的多余的肉疙瘩、赘生物,一般都是良性的,但身上长了个东西,总会让人感觉焦虑,生怕演变成肿瘤。

中医认为息肉是什么?

简单来说,人体气机瘀阻,气滞而血瘀、痰湿积聚,久而久之,血瘀、痰浊相互交结,无形化为有形,息肉由此而成。胆囊息肉体积小的时候,不容易被察觉,且不消除致病因素,息肉一般不会自己消失,这就需要患者早发现、早调理了。

胆囊息肉在中医归属于胁痛、胆胀、积证的范畴。

文章图片1

其中胆胀病名见于《灵枢经·胀论》篇,谓: “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这不

但提到了胆胀的病名,也指出了胆胀的症状有胁痛。

息肉之名则见于《灵枢经·水胀》篇,谓:“肠覃何如.....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且指出息肉与癥瘕有关。

胆囊息肉患者一般没有明显不适,因此难以引起重视,常于体检中发现。患病者常过多进食肥甘厚腻的食物,且缺乏锻炼,作息不定。

部分患者会有胁下及肩背不适感,或胀痛或胀闷,自觉右胁肋下堵闷,口干口苦,厌油没有食欲或食欲差等。在临床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精确度较高,故常用于诊断。

患者刘女士,43岁,四年前公司体检时查出胆囊息肉4mm,自己觉得右肋部不适偶有胀满隐痛,吃油腻食物或吃的太饱时会明显感到右上腹疼痛。有嗳气,偶尔轻微口苦的情况,脾气较急躁焦虑,二便正常,睡眠尚可。

辨证:肝气郁滞,痰瘀互结;

治则:疏肝利胆,化瘀散结;

处方:柴胡、黄芩、清半夏、党参、乌梅、僵蚕、醋三棱、醋莪术、醋香附等

二诊患者自述服药治疗后症状改善,胁肋疼痛不适较前减轻,嗳气减少,情绪也轻松许多,急躁感减轻;

三诊复查彩超胆囊未见明显异常,继续巩固调理半月。随访诸症消失,未诉特殊不适。

为什么这样用药?

胆附于肝, 肝胆因经脉络属,功能相辅相成, 互为表里。胆胀在发病过程中,往往肝病及胆或胆病及肝,形成肝胆同病。因此,胆病须治肝。

中焦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亦有赖于肝胆的疏泄。肝胆功能失调可以影响到脾胃,所以临床上胆囊息肉的病人常出现食少腹胀、嗳气、没有胃口等情况,这都是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所引起的。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醋香附疏肝理气止痛,黄芩清泻胆经实热;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党参健脾益气;

醋三棱和醋莪术的性质平温,后可以帮助破气行血、消积止痛;

乌梅有去死肌、蚀恶肉、化痔消息肉之功,僵蚕有散结聚之效,二者合用加强软坚散结消息肉的作用。

以上为个例,如有类似不适情况,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中医大夫进行辨证论治后用药,切勿自行使用药物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