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中国年轻人吹捧上天的“贵妇网红”,背后藏着多少新型焦虑

 家祺 2023-06-25 发布于湖南


大家好,我是雅客。

磨刀
图片

最近,各大短视频平台上,有种“泥石流酸奶”火了。

图片


黑得如同水泥一样的酸奶,加上现切的水果和各种小料,就能卖出令人高攀不起的价格。

有人拿了不到十小块的水果,结果店员接过去加了酸奶和小料后,告诉她要付43元。

图片


有人小心翼翼地自选了2盒,酸奶加上水果还不到盒子的二分之一,结果花了100多。

图片


有人更是不解:“啥酸奶要160啊,酸奶水果捞怎么卖到这么贵了?”

图片


贵的不止是酸奶水果捞,你会发现,现在受年轻人追捧的各种网红酸奶,都已经到了轻易喝不起的程度。

比如有“酸奶中的爱马仕”之称的Blueglass,每杯的价格从29.9到45元不等。

图片


据说酸奶中加入了当下流行的雪燕、藻蓝蛋白、玻尿酸胶原等食材,主打一个所谓的“美容养颜”。

比如以牛油果系列火出圈的茉酸奶,价目表上一杯的价格要三四十,加个小料就五十了。

图片


甚至连超市里普通的小小酸奶杯,加了点谷物就可以卖到18元一个。

图片


热搜榜上,一个名为“酸奶为何越来越贵”的话题,阅读次数更是高达2.9亿,因为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图片


酸奶越卖越贵的背后,正是因为戳中了很多当代年轻人的健康、养生、身材焦虑。

配料表要越干净越好,还要“0添加、无负担”,食材口味也要向欧美流行起来的“健康食物”靠拢:

蓝莓接骨木花、马达加斯加香草、草莓蔓越莓奇亚籽、牛油果燕麦巴旦木......

你以为喝所谓的“网红酸奶”,会让你越来越健康、体态越来越轻盈。

但事实上,除了用生牛乳和菌种做出来的、酸到难以下咽的纯酸奶,大部分好喝的酸奶,只会让你越喝越胖。

图片


为了让味道更甜更容易上瘾,网红酸奶中往往会添加大量的糖,小小的一杯就足以让你的血糖在短时间内大幅上升。

图片


有人拍到过某网红酸奶中使用的奶浆配料表,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水、葡萄糖浆、精炼植物油、白砂糖”。

图片


为了使口感更绵密顺滑,酸奶里还加入了各种高脂食材:牛油果、榴莲、巴旦木、碧根果等,一杯酸奶的卡路里可以高达700多大卡,堪称“热量炸弹”。

图片


图片

这一届热爱养生、追求完美身材的年轻人们,在商家灌输的健康故事洗脑下:

不吃白米饭、面条等精致碳水,热衷于吃从纽约火到国内、加了各种馅料的贝果;

不喝老北京酸奶,却接受40元一杯的Blueglass酸奶;

对各种凉拌菜、炒菜不屑一顾,却追捧着70元一份、越吃越空虚的轻食沙拉。

在这种新型焦虑的驱使下,背后衍生出的生意,可谓是越来越卷、层出不穷:

比如新中式馒头,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欧包”:

图片


原本朴实无华、1块钱1个的大白馒头,加上“控糖”、“减脂”的标签,身价翻了好几倍不止。

图片


加了咸蛋黄的“玛格咸蛋馒头”,12元一个;

加了南瓜和牛奶的“贝贝南瓜牛乳吐司馒”,13元一个;

图片


做成橘子、番茄、香菇形状的,通通8元一个。

各种新潮的网红馒头店,成了年轻人的聚集地,很多人不惜排队2小时也要买到。

图片


至于口感嘛,很多人吐槽味道真的很一般,买回来提前蒸了还是很干,嚼着累。

图片


又干又硬,甚至还没有1元大馒头的香和松软,只不过是拍照好看罢了。

图片


卖新中式馒头的人们则赚得盆满钵满,毕竟成本低、毛利率却高,网红化后就能吸引源源不断的人前来打卡。

图片


再比如中药面包,在面包中加入各种中药药材,戳中年轻人的养生痛点,在各大一二线城市里遍地开花。

图片


黄精黑芝麻吐司,原本平平无奇的吐司里,加入少量的黑芝麻、核桃,让人有种吃了就能生发补脑的错觉。

图片


茼蒿芝麻裸蛋糕,18元一小个,口感像极了里面放了菜梗的粗糙版鸡蛋糕。

图片


更狠一点的中产白领们,已经连碳水都不吃了,日常就是肉蛋奶配孤零零的绿色生菜沙拉。

图片


但他们却不知道,平时在外卖平台上动辄三四十元一份的轻食沙拉,店面都是这样的。

图片


有人家里是卖电子产品的,一家轻食店老板之前买过一台收银机,后来坏掉了就去店里说要换新的。

图片


没想到一拆开,瞬间密密麻麻的蟑螂一涌而出,还有大大小小的蟑螂卵、蟑螂碎片。

可想而知,看似健康的轻食外卖店,实际上比什么都脏。

博主@内幕纠察局,就曾曝光过一家月销量过万的健身餐外卖店。

图片


后厨环境脏乱不堪,地面上到处都是废弃的菜叶;

图片


废水被直接要求倒在地上,地面长时间污水横流。

图片


员工吃饭的勺子,用来煎无油鸡蛋;

图片


腐烂变质的西蓝花、番茄,被切掉坏的部分,继续放在沙拉中销售;

图片

已经变质的意面,味儿再大也不会被丢弃,而是多煮上几遍,继续用。

像这类披着“健康、减脂”外衣的轻食,不但掏空了你的钱包,还会让你化身为喷射机战士,得不偿失。

图片

在这个鱼龙混杂、充斥着消费主义洗脑包的时代,2条建议,椰子想要送给你。

①警惕“健康食品光环效应”。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健康光环”,指的就是健康餐的安慰剂效应。

当食品贴上“无糖”、“零脂肪”、“不含添加剂”、“有机”等标签,人们就理所当然地推定这些食物是健康的,甚至可以不加限制,多多益善。

但事实上,“低脂肪”、“低糖”、“纯天然”等,不过是商业上的营销术语。

图片

带上这些健康光环的食物,往往被掩盖了其中不健康的成分,和一些过度加工的方法。

图片


无糖可乐,依旧是碳酸饮料;

水果酸奶,依旧是高糖食物;

加了沙拉酱的轻食沙拉,依旧含有较多的盐分和饱和脂肪酸。

过分迷信某类食品的健康价值,只吃商家营销堆砌出来的“健康食品”,反而会让你适得其反。

图片

②跳脱出“认知失调”的陷阱。

当你每天花40元买一杯商家宣传的“无负担”酸奶,再花70元购买一份看上去令人毫无食欲的沙拉。

一段时间过去了,你的身材却没有任何变化,甚至体重还增加了,你会怎么做?

《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词:“认知失调”,指的是:

人们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把事实解释成他们认为的样子,从而减少心理上的不适。

也就是说,你不会觉得自己受骗、被商家宣传洗脑了,而是会说服自己:贵有贵的道理。

并在下次又出现某种新型“健康食品潮流”时,努力跟风、渴望能“花钱买健康”。

希望有着同款“健康焦虑”和“身材容貌焦虑”的新中产打工人,能跳脱出层出不穷的营销陷阱、思维捷径。

好好吃饭,膳食搭配,吃身体需要的各种天然食物,才是爱自己的正确打开方式。

共勉。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