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谐共生——从“沙漠生态修复”到“流程变革落地”都是这个理

 a_123 2023-06-25 发布于河北

锁边种树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种活几棵树,防住几粒沙。而是我们能不能与受损的土地重修旧好,能不能和自然的生命和谐共生?这是我们最根本的一个认识和想法。——吴向荣

前几天,看“锵锵行天下”,就是窦文涛主持的一档节目。原来是“锵锵三人行”,在屋子里聊天;现在是“锵锵行天下”,走出屋子,到外面的世界里边行边聊,很有意思的一档节目。

其中有一期,讲的是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基地创始人吴向荣

的故事,非常的感动,也非常的受启发,今天就跟我的朋友们分享吴老师的三个故事

文章图片1

第一个故事:

能不能和自然的生命和谐共生?

吴向荣老师说:

2007年的时候,我们基地小有成效。突然间有一天一只喜鹊冲着我们飞过来,撞在玻璃上,落下去。休息一会儿再飞起来,再撞到玻璃上,再落下去,来来回回很多次。最后这只喜鹊直到没有气息,死了。我们后来发现另外3只喜鹊也死了。

为什么?因为当时发生了大规模的虫害。

这个叫作红斑芫青,它吃花的花蕊,为了采种子。打农药灭虫很正常的。打了农药,红斑芫青死了,甲虫被灭了,沙漠的蜥蜴吃了甲虫也被灭了,喜鹊吃了沙蟋也被灭了。

文章图片2

所以这个故事一直在警告着我们,不能为了种树而种树,锁边林也不只是种得越多越好。锁边种树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种活几棵树,防住几粒沙。而是我们能不能与受损的土地重修旧好,能不能和自然的生命和谐共生?这是我们最根本的一个认识和想法。

我们之后再不用农药,再不用化肥。种树肯定有虫,虫多了以后鸟类会逐步增加,鸟多了以后虫害自然会减弱。今天我们基地里面种了几万亩树,喜鹊又重新飞了回来。现在有上千只喜鹊在这里安家。

喜鹊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沙漠不可怕,沙漠化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内心的沙漠化。所以我们提出来种树植心的理念,希望带着更多的人们走进沙漠,认识自然,体验种树,感悟生命。

流程能不能和业务和谐共生?

看到这个故事,真的是让我想到很多很多……

不能为了种树而种树,不能为了流程而流程!

做流程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画出几个漂亮的流程图,不是为了建立起来的流程体系显得多么高大上。

流程是拿来用的,解决业务的问题才是根本。

一定要将流程融入整个企业的生态之中,让流程和业务和谐共生,让流程在企业的生态中能落下根来,逐渐的长大成林,成为企业生态的有机部分。

流程不完美不可怕,流程不健全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以为流程就是全部!

第二个故事:

一分种九分管,种下一棵树只是开始!

吴向荣老师说:

讲到种树、种什么树,我们来讲讲什么叫种树,什么叫种活一棵树。阿拉善的降水量只有100多毫米,蒸发量要高达3000多毫米。在这么严酷的环境里种树,什么叫种活?不是第一年种了,长了一些绿叶就叫种活。种活是指靠自身的自然的状态下能够存活、能够成林

其实我种了这么多年,很多事情我也不是太明白。比方说我们年年种树不见树,有人种树没人管。只要种活了,一年成活,三年保存,之后就没人管了。

常说三分种七分管,在阿拉善这种情况下,我们更是认为应该做到一分种九分管。只有长期地管护了,才能成活、才能成林。这是我们对种活一棵树的认识。

2003年,我们开始种树的时候还能看到羊群在放牧。

文章图片3

五年以后,这个区域的生态已经彻底恢复了。

文章图片4

2007年我们开始种的时候,这个上面还全是半固定沙丘。

文章图片5

四年以后,基本上被锁边灌木林覆盖了。

文章图片6

我在做种树的时候,我和团队提出100%成活率。大家惊呆了:怎么可能?国家的标准70%成活就够了,65%的保存率就够了,为什么我们要提100%?

我问大家一棵树能不能种活?没问题。10棵树能不能种活?应该能。100棵能种活吗?差不多。1000棵呢?没人说了。10000棵呢?更不说话了。这是为什么?

我说我们需要一种认识:能不能认认真真种好每一棵树?有没有这样一种认识和态度?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态度,大家老想着70%,种了10棵活了7棵,死了3棵,没问题呀,我在范围内呀。我们必须要做改变。只要种了,就要想办法去种活。只有有了这种态度和认识,我们才能真正地把种树的事情做好。

一分建设九分维护,建流程只是开始!

把流程理出来了,把体系建起来了,这就是成功了吗?

不是的,肯定不是的!我们还得让流程体系活下去

建设的过程很重要,维护的过程更重要。我们引入一个新的方法、新的工具,都是从学样子,再到学灵魂,中间必然会有一个与企业生态不断磨合、不断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大量的维护啊。

bobo前面为什么把吴向荣老师做出成效的时间都标红了,说明这个事的时间单位,它不是天,也不是月,是“”啊!只有通过长期的坚持,让流程这个事融入了企业生态,能自发的成长、进步,这可能才算成功啊!

这里面还有个策略和思路的问题:我们一开始建的时候,是要大干快上,还是慢工出细活?bobo个人更偏向后者。

为什么?要保证“成活率”。特别是初期阶段,一定要保证成活率。刚开始可能做的不多,但每一点小进展都是巨大的鼓舞;一来就大呼隆,没过多久死了一大半,士气就没了。就像吴老师说的,只要种了,就要想办法去种活。活了1个,就能有10个、100个、1000个。

而且就像我前面文章从“我行”到“你行”,再到“他也行”——一次流程体系建设的破冰之旅说的,这是个指数曲线,前面做好了,后面就能越来越快。不要急,走稳每一步

第三个故事:

该种什么样的树?

吴向荣老师说:

沙漠里怎么种树?再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日本的志愿者来阿拉善种树的时候,带来了日本一种葛根的植物。生命力非常顽强,经常缠在树上,然后把树缠死。到了沙漠觉得应该不要紧,结果第一年种下去,第二年就没有了。为什么?

阿拉善沙漠的降水只有日本平均降水的十分之一。冬季的最低温度零下25度,所有的这些都给冻僵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国西北、在阿拉善沙漠里面,大家看不到仙人掌——温度太低了。

所以沙漠里面该种什么样的树?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什么是树。常常有人来说在沙漠里面不应该种树,因为降水量怎么样怎么样。其实这是被混淆的一个概念。

什么是树?我们看到的乔木、针叶林、落叶林这些是树,沙漠里的大灌木、小灌木也是树。不能种树,指的是在沙漠里不应该种高大的乔木,因为它需要大量的水分。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你不能说在沙漠原生的这些灌木也不能种吧?所以我们种的是以它的乡土树种为主的一些树木。

这是花棒。花棒是腾格里沙漠常见的灌木之一,也是在沙漠的高大沙丘上能够靠自然降水维持生存的一种灌木。花棒的根扎得非常深。一般它的树高两米多,但是根能扎到树高的六倍左右。

文章图片7

这是沙拐枣,也是沙漠里常见的灌木之一。沙拐枣跟花棒正好相反,它的根会扎得很开,最大直径会扎到25米。为什么呢?它就在地表一两公分之下扎25米,它是只要有一点降水就要把这些水分吸收回来利用。

文章图片8

而且它还有一个绝招,叫假死。大家进到沙漠里看了沙拐枣不要觉得都种死了,不是的。干旱的时候它的枝叶会干枯,只留一点点树梢尖上的绿色来维持生命的存在。

沙漠里的植物在严酷的环境里都有它们的智慧,它们的智慧就是用自身的努力去维持生态和自然的平衡。唯独不会做的就是我们人类。

该做什么样的流程?

在一个企业里怎么做好流程?我们必须要考虑企业的环境、企业的基础、企业的文化,这就像是种树的土壤和环境

我们不能脱离企业的现实,总是去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高大上。看到别人家的好,就以为拿到自己家也能好。

有句玩笑话,“华为学谁谁死,谁学华为谁死”。为什么,因为咱没有华为的土壤和环境啊。

所以,本土化非常非常重要。学别人是一条捷径,但要学会怎么学。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以后,一定要结合好自己企业的实际,该取取,该舍舍,该变个样子的变个样子,该换个形式的换个形式,要充分结合自己企业的智慧,把别人的东西逐步变成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要把捷径走成了死路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最后把吴老师谈到他女儿的一段话作为结束吧:

因为我每年在植树,跟女儿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每年只有冬天能回去一段时间陪一陪她。但女儿依旧骄傲地对大家说:“我的爸爸在种树。他种了很多树。

文章图片9

感谢窦文涛老师,带来这么好的节目;感谢吴向荣老师,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和感悟!

生活中的一些感悟,一家之言,还请各位大咖多多指点。朋友们要觉得还行,还请多多关注点赞转发,您的支持就是我不断输出的动力

文章图片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