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精读】少阴篇条文287-291 【条文287】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小编解读: 这条是讲少阴病,脉紧去,手足温为阳回自愈的脉证。 少阴病,脉紧主寒,为寒邪偏盛。故七八日出现了下利。奇怪的是下利的同时出现了心烦和脉暴微,这时候要注意了,脉象突然间变的微弱无力,也可能是坏事,比如同时伴随手足逆冷的证候,则可能是阳欲绝的证候,本条中却是手足反温,阳复邪退利当自止。这点跟咱们前面已经读过的太阴病篇278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是不是情形很相似?一般阴病见阳证多是正胜邪退病欲愈的证候,看到这里,前面的心烦下利就好解释了,心烦当是正邪交争引起的。同时这里的正邪相争引起的心烦有别于虚阳上扰引起的心烦。临证时一定要结合四诊信息进行仔细辨证。 【条文288】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小编解读: 这条论述了少阴虚寒证,手足自温者,可治。 少阴为病,独阴无阳,为必死之证。下利而利自止,也有两种情况,一是阳复利止,而是阴竭。从病家恶寒而蜷卧来看仍属于寒证。若是利止伴随四肢不温甚至厥逆,则属于阴竭无物可下的危候。好在病家手足开始转温,是阳复邪退之佳兆。本条跟前面的287条大致相似,而本条进一步从细节上来判断疾病的走向,同时提示我们病家卧床的姿态也是辨证寒热的切入点之一,若是偃卧而手足弛散者属热证,若是蜷卧而恶寒者属寒证。再比如病家口渴喜饮,喜冷饮还是热饮也是我们辨证寒证还是热证的依据之一。所以临证尽量多留意细节信息,四诊信息越全面,越有助于我们甄别病机。 【条文289】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者,可治。 小编解读: 这条是少阴病阳气来复者可治。 本条跟上面的288条都是少阴病阳气来复的证候,两段条文都有恶寒而蜷卧,恶寒而蜷卧是少阴本证,为阴寒内盛所致。现在本条出现了病人自烦同时欲去衣被的情况,这里要注意只是烦而不燥,少阴病最怕进一步恶化出现阳气暴脱,出现烦躁不安,揭去衣被等症状,很容易与本条文混淆。这里只是正邪相争引起的烦,同时阳气得到恢复而想去衣,而不是暴去衣被,所以可治。若是单凭自烦,欲去衣者还不能确定这是阳复邪退的证候,还应结合其他四诊信息,如288条中的手足温者等才属可治。 【条文290】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小编解读: 这条主要讲少阴病中风欲愈的脉象。 中风,在我们前面学习的内容有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89条: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则小便难也;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274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后面的327条: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看来中风一证不局限于阳证或阴证,它贯穿于整个六经。注意鉴别其异同点。 胡希恕和陈亦人前辈都主张这里的阴和阳是指寸脉和尺脉而言,少阴中风,脉当沉细,今反见寸脉微而尺脉浮。寸脉微标示邪气微,尺脉浮标示阳气正在恢复,为邪从阴出阳之象,反映了阳复邪退,所以云“为欲愈”。但病情最后如何发展一定要结合其他四诊信息综合辨证,脉阳微而阴浮者,只是正气来复之象,临证病机变化万端,不能单凭一点就妄下结论。 【条文291】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小编解读: 这条讲少阴病欲解的有利时辰。 少阴病病欲解的有利时辰是子时到寅时,也就是23点到凌晨5点这个时间段,对比275条太阴病是从亥时到丑时,迟了一个时辰,少阴病多为心肾阳衰,阴寒内盛,得阳之助,有利于借助天时之利以驱除阴寒之邪,故为病欲解的有利时辰。 经方的效如桴鼓离不开准确把握病程和明辨病机。尽量获取病家更多的四诊信息,以便在辨证时能够去伪存真,提高辨证的准确率。最后对条文中的疑问点也欢迎中医朋友们跟帖讨论,理解有失偏颇的地方欢迎拍砖斧正。 猜你还喜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