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酸梅汤VS菊花茶,哪个才是热天消暑饮品之NO.1?

 闲庭絮语 2023-06-26 发布于山东
提到中医的养生消暑饮料,有的人爱喝酸梅汤,有的人爱喝凉茶。
酸梅汤的制作原料主要有乌梅、山楂、陈皮、桂花、甘草、冰糖等。酸梅汤最好用纯草本,自己熬制,市面上很多乌梅汤的饮料其实都含有化学添加剂,或是色素,或是香精,或是甜味剂,不提倡喝。
而凉茶又以菊花、金银花、夏枯草等辛凉之品为主料,笔者单独拎出一道菊花茶为代表,试与酸梅汤做一个全面的比较。

01


酸梅汤主要的原料是乌梅,有个成语叫做望梅止渴,说的就是乌梅那种酸酸的味道,看过乌梅之形态后联想到其性味,嘴里竟也能生起丝丝津液。
乌梅的花朵开于冬,果实成熟于夏,得木气之全,故味最酸。乌梅的酸味可以刺激津液的分泌,缓解口渴。酸能收敛,夏天一直屡屡汗出不止,来点儿乌梅,以其酸性可以收涩敛汗,津汗同源,所以出完汗后及时补充津液,或收敛汗液,也是养护正气。
麦冬、沙参、玉竹、石斛之类味不酸,在于质地润而养阴,(比如生脉饮),类似于王氏清暑益气汤那样,具有养阴增液的作用。而乌梅生津液的机理则不太一样,是酸敛止汗,故而相对把津液留在了体内。毕竟,乌梅并不具备“水”的性质,阴润的性质都不明显,其酸味秉承了“木”之性,故亦有养肝气的作用,类似乌梅的还有酸枣,夏季有一种酸枣榨汁饮品,也能酸敛止渴,睡前喝还能养肝血、促睡眠。
不直接养阴,但是与甘草等甜味碰在一起,可以酸甘化阴,故而间接地养护了阴津、津液,且作用基本是非常明显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出汗的毛孔没有那么“肆虐”了,收敛了,汗出少了,自然体内津液相对被保护了,加上晾凉了喝口味不错,自然大受欢迎了!

02


但是,“酸敛”这个功效也有一个问题,长期使用的话,收敛之弊也会渐显。
夏季毛孔应舒张,而不是一味地收敛。面对腾腾热气,如果汗毛孔长期是闭塞状态,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郁热累积!最后导致身体积火,积热。
夏天饮用酸梅汤的感受是:第一天喝很好,第2天也很好,第3天还不错……一周之后,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喝了不少但仍感觉暑热不解,偶尔还有腹泻、上火等症状。
乌梅吃多了,导致形成一种开合不利的状态,就是说收敛、敛汗非常不错,但是夏天是要大量出汗的,阳气是要往外走,向上升发起来的。所以,当开门不利、阳气郁闭,再加上空调对毛孔的闭塞作用,自然就会有诸多不适,加上嗜冰,吹冷风等,导致腹泻就在所难免。从现代营养学角度解释,乌梅中的苹果酸、柠檬酸等物质会刺激胃肠道黏膜,把身体内多余的水分引导入肠道,吃多了就会导致腹泻等症状。
所以,酸梅汤敛汗虽好,但不宜久用。至于化解之计,一个是停用;另一个是可以试试乌梅丸,酸梅汤的配伍理念尚达不到乌梅丸的高度,我们再看乌梅丸,就知道仲景遣方配伍,为后世之计深远。乌梅丸用到的有(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炮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方子有寒的、有热的,有收敛的,还有发散的。
如果有的人这次恰遇二阳过后,或者还遗留有长新冠后遗症的,就不适合用酸梅汤,一味用乌梅去收敛,一方面或有敛邪之弊,另一方面或有阳气郁阻化火之弊。而乌梅丸的组方配伍显然,就葬送了这种弊端,也是新冠后遗症期的常用药。具体可参考:新冠导致的后期困乏、心悸、肢冷、头痛……可试试这个“经方”!
乌梅丸毕竟是不是饮料,偏离我们今天的话题了,有一个乌梅肉桂茶,其实也不错,肉桂辛散,还能引火归原,能很好地与乌梅形成一个制约,喝这款茶要比单纯的酸梅汤“高级”一些。

03


接下来说说本文的另外一个主角:菊花茶。
为什么选择菊花,一个是因为凉茶非常普及,菊花相对寒凉之性不强;第二,它的组方非常简单,单用一味菊花泡水即可,制作简便。还有就是,微信庆余阁平台有这样一则留言:
图片
针对长新冠后遗症,除了乌梅丸,另外一个就是菊花茶为代表的辛凉之剂。
其实有长新冠后遗症的话,笔者认为“闭门流寇”是其中之一(当然不仅仅是闭门留寇),此时除了活血化瘀行气之品,以及内敛、安静、滋补类的本草使用的同时,需要用一些辛散之品去搭配一下,行而能走不至于呆补滞留。
有的人会说,都到这个阶段了,已经没有表证了,还需要解表吗?这里的解表,首先笔者不推荐“麻桂剂”了,因为这种发汗力度过猛,又非常温燥,夏季炎热时使用有伤阴之弊端。其次,夏天室内的空调环境与外界高温对比十分明显,非常容易患“微感冒”的,这种“微感冒”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感冒,不会有明显的发热怕冷,但身体皮肤毛孔在寒凉的环境与室外炎热环境中不断切换,一张一闭之间,很容易导致毛孔的“闭塞”,开阖不畅,这个时候,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轻微的表证,需要用解表之品来化解。
麻桂剂首先不优先考虑,因为发汗力度大,若非情急不用。其次,就是以藿香正气为代表的药水冲水喝,可以考虑,因为它针对暑天的“阴暑”效果很好,还能祛除湿气,值得推荐。另外一种,非典型“阴暑”,受凉不明显,但是毛孔还是闭塞不通,出汗少,郁热,还有口渴、喉咙干、尿黄、舌红等症状,用什么好呢?不妨来点菊花茶。
首先,菊花有一个“微解表”的作用,发表力度不猛、温和。
菊花是一味辛甘之品,辛能发散,但作用缓和。所以,如果夏天“微感冒”,发热怕冷不明显,但毛孔不通,这个时候辛凉的菊花走表、辛散,但并发汗力道不足,发散而不增汗,恰恰在无形之中守护了阴津。
菊花禀秋之气,味辛而不过散,反而能降,入肺、肝二经,能降肝火,对于肝火上炎、肝火上炎导致的肺火不降,头面部上火,如目赤肿痛,喉咙痛,鼻塞等,均有效果。
其次,菊花虽然辛散,但不苦寒,在诸多辛凉之品中,比较少见的具有一定的养阴的作用,但它不是地黄那种滋阴,而是肺降而生水,故而菊花在补泻之间,养阴又去火,既能去热风,也能平内风。
而代表方剂桑菊饮,也在疫情当中得到一定的应用。清热解毒之品,就寒凉力度来说,薄荷<菊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黄连。
所以,整个地位来说,菊花并不寒,但可以用“凉”来修饰,很多消暑的凉茶里面都会配一些菊花、金银花、薄荷之类,就是因为就清热解毒来说,有夏季有实热,或阴虚上火来说,泡水喝,还是比较不错的。如果身体是平和质,第1天喝菊花茶很好,第2天很好,第3天还不错,但久之也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凉脾胃。
这时,可以配伍一些甘草,缓其性,和中。对于脾胃寒凉,夏天又爱上火的人来说,不妨配一些茯苓,炙甘草,来减缓其凉,同时又健脾,顾护脾胃,防脾胃寒凉而泄泻,这里的泄泻与乌梅汤引起的泄泻,是两种机理作用。当然,对于阳气尚且充足者,这个菊花呀、金银花呀,就是润肠通便了;对于阴液亏虚,乌梅汤自然也是润肠通便的。
很多人到了夏天,皮肤会出问题,由于热引起的湿疹、疮疡、红色斑点、痱子等,用一些金银花是非常不错的,无论外用还是内服均可。中医有名方叫做仙方活命饮,其中就以金银花为君药,清热解火热毒非常见效,国医大师邓铁涛还以“仙方活命饮”为基础治非典肺炎,也是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喝药茶就要明药性,不要简简单单当成白开水或普通饮料来喝,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按照身体的反应去调节加减变化。
今天讲的酸梅汤和菊花茶,建议温服或晾凉至常温服用。这两个放到一起,好似相反的一对,一个是酸敛,一个是辛开,也可以结合起来喝,先用酸梅汤,后饮用菊花茶,究竟选哪一款,还是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减配伍适合自己的茶饮,才是你心中的NO.1。当然,还有很多茶饮,也有很好的解暑作用,您能想到哪些呢?今后的文章我们接着再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