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对催收攻略(七)——暴力催收应对方法

 中粤法律 2023-06-26 发布于广东

只要负债了,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催收,有些债务公司为了追回欠款,往往会采用一些威胁或者恐吓的行为进行催收,让负债人的心理防线崩溃,从而拿到欠款。

那当我们遇到暴力催收了该怎么办?该如何取证,从而正确维护自己的利益呢,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什么是暴力催收以及如何应对暴力催收的方法!

一、搜集暴力催收的各方面证据

 网贷暴力催收方式

1、贷款机构每天对你催收达到3次以上

2、电话催收时间在早上8点以前,晚上9点以后

3、上门到家里或者工作单位催收,导致个人名誉受损

4、不得采用非法手段或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个人信息

5、采用非法软件短信轰炸你个人手机,对你的生活造成严重骚扰的。

6、任何人或者单位不得以人工或者软件以及任何形式对借款人实施轰炸通讯录

7、借款人失联后,才能与借款人事先上传的联系人联系,不得打其他隐私电话

8、催收机构或个人在现场催收时,应全程录音录像,不得掐头去尾制造不实信息。

9、没有经过你的允许,暴你的个人通讯录,对你的通话记录的亲戚,朋友,家人进行骚扰

10、逾期后,逾期费用高于国家规定的利率,综合年利率超过36%的不得催收

11、擅自曝光你的个人信息在网络平台或者其他公共区域,催收人员不得向债务人以外的其他人员透露债务人负债,逾期,违约等个人信息。擅自曝光个人信息的,(包括用彩信等方式公开向5人以上发送的)

12、采用诱导式,诱导你去其他平台借贷,拆东墙补西墙。催收人员不得诱导或者逼迫债务人通过新增借贷或非法途径筹集资金偿还逾期债务。

13、冒充执法机关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恐吓,暴力催收等违规行为。催收人不得冒用行政部门,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任何机构或者个人的名义开展催收。

14、通过微信,短信方式进行恐吓,威胁你家人或者亲朋好友,甚至辱骂恶劣言语,不得用恐吓,威胁,辱骂以及违法公序良俗的语言或行为胁迫债务人以及相关当事人。

暴力催收的证据

1、借款平台有高利贷的行为属实,并且保留了合同,账单信息,手机贷款可以直接截图,把借款流程,协议,还款明细等全部保留下来。

2、想证明暴力催收,必须拿到催收员工的工号,证明其是催收公司的员工。如果是第三方催收公司,则要想办法拿到证明他是催收公司,并且是为某某贷款催收而来。

3、保留暴力催收的短信,电话录音,录像等证据。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到最后进行投诉违法行为,或者反暴力应对,造成伤害和特殊事情,报警或者法院起诉

 迎合暴力催收技术

1、面对债务,首先是调整心态

2、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是还的时候,得讲究方式方法

3、如果你一天接很多催款电话,一定要调整心态,不要被催收击溃心理防线。

4、与债权人协商还款坦白的讲,对方只想让你多给,正确的心态,抓取证据完成任务

负债时你真正需要做的是这几点:

1、和家人,朋友打好招呼,坦言自己目前的处境,告知他们会有催债的电话,打到他们那里去,让他们有心理准备。

2、在接通催债电话时,让对方感受到你一种积极还款的心态,是因为一时无能力还款,并非恶意拖欠不还。也愿意配合对方正规的法律催收途径。

3、若程序上升至法律层面,并且自身仍然无法还款时应该积极配合法院,以及有关部门履行司法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出庭,宣判,执行,强制执行等。

暴力催收主要涉及法律法规明确解析

1、侮辱罪,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第2款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出台于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蒋“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整合为“侵犯公民个人 信息罪”,扩大了犯罪主体和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范围。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伪造,变造国家公文罪: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达到法律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根据本条第1款规定。犯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出短期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中期有期徒刑。

4、寻衅滋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3条规定,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再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刑法将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定为四种行为取证:

A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B 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C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D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会乱的。

二、向有关投诉平台或部门进行举报

举报平台或部门的联系方式,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小编,看到回第一时间回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