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泻心汤的区别

 经方人生 2023-06-26 发布于四川

一、条文

1、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17-10呕而心下痞,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服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

2、生姜泻心汤

《伤寒论》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甘草泻心汤

《伤寒论》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炙)四两,黄芩三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黄连一两,干姜三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二、相似与区别

1、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均为治疗心下痞的方剂,皆以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而出现的心下痞满与呕利等症为主。

2、三泻心汤都用了辛开苦降,辛苦除痞之法。也用了辛甘发散益阳,辛散甘缓之法。

3、煎煮方法相同:以水一斗(十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4、三方药物相仿,治疗略同,但同中有异,辛开苦降甘调,各有侧重。其痞、利依次加重,直至出现肠胃虚弱,心烦不安之症状。

1)半夏泻心汤证:

乃小柴胡汤证之变证,以心下痞兼呕为主。其有三大主证:心下痞、呕吐、肠鸣。

2)生姜泻心汤症:

乃伤寒汗出,解之后之变证。以心下痞兼食臭、水气为主。

其有五大主证: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大剂量的生姜主要在于散水气,辛散是也。

3)甘草泻心汤证:

乃伤寒中风复下之后之变证,以胃中虚(胃古指肠,而心下才是胃),客气上逆为主。

其六大主证是:痞利俱甚,谷气不化,胃中虚客气上逆,干呕,心烦不得安。声嘎等。大剂量的甘草缓下利,补脾胃之虚。甘能缓是也。合干姜甘温善补是也。

三、临床应用

1、半夏泻心汤主治:心下痞、肠鸣、下利,胃肠动力与功能紊乱常可导致这些症状。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慢性腹泻、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等病症;

2、生姜泻心汤主治:心下痞硬、呕吐、干呕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等。用于急慢性胃肠病,呃逆,失眠,腹泻等病症;

3、甘草泻心汤主治:心下痞满硬,下利不止等,以及狐惑病(粘膜系统疾病)。用于泄利,胃炎,胃溃疡,肠炎等病症。眼结膜炎、口腔溃疡、咽喉炎、食道溃疡、胃粘膜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前后二阴糜烂溃疡等有很好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