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为政重在取信于民(12—7,讲于2022年5月30日)

 惟虫能天 2023-06-27 发布于河北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为政重在取信


《论语》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本章的意思子贡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搞好粮食储备,搞好军备,赢得人民的信赖,如此而已。子贡问道,假如迫不得已必须有所舍弃,那应当先舍弃哪一项呢?孔子说,那就先舍去军备一项。子贡问道,假如迫不得已必须有所舍弃,那剩下的两项中应当舍弃哪一项呢?孔子说,那就舍弃粮食一项吧。自古以来为政者谁都免不了一死,但不能赢得民众的信赖,那国家就难立得住。

本章中孔子论述了为政治国中取信民的重要性。为政要有充足的粮食和备,但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对这段论述也有些不同的看法说治国绝不能忽视物资储备和国防力量。比如说东汉的王冲对孔子的说法表示难说如果民众饥饿了就会抛弃礼义,礼义被抛弃了,信还如何立得住呢?这种质疑不是没有道理有人解释说应当看到孔子所言去兵”“去食”,并非说无兵食。这里说的是“去”,即节省的意思。这种解释是有道理的要的在于,本章讲的是如何搞政治,并非是说政府对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不关心,而是强调为政的人不守信就无法维持统治,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