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史:福特流水线,创造了第一批中产阶级

 只摘不看 2023-06-27 发布于江苏
关键词: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战胜利
前因: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60年代,有关电器的发明涌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图片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后果:二战胜利
在二战中,各国飞机、坦克等军事工业无一例外的使用了流水线大规模生产,这又改变了“现代战争”的模式。
图片
▲庆祝二战胜利
过程始末
一、福特汽车公司
1913年,亨利·福特发明了汽车制造的流水线生产,这把“双刃剑”不仅标志着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的诞生,同时也使工厂工人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压榨。
汽车对于现代人来说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玩意了,美国人亨利·福特早在1903年就创办了有名的福特汽车公司,但在福特之前,轿车是奢侈品,只有富人才买得起。
在1908年,福特推出一款外观时髦,质量上乘的“T型车”,他连续三天在主流媒体报刊上打了整版的广告,但是购买者不多。
第一,这款车的价格比其他品牌高一些,大多数人还是买不起;第二,一辆汽车至少得有5000个零件。
当时汽车工业是手工作坊型的,买一台引擎和传动箱,配上轮子、刹车、座位,一辆车就被组装出来了,这样组装出来的车款式型号都不同,根本无法大批量生产。
就在福特头疼的时候,一位叫威廉·克莱恩的工程师带来了好消息。
图片
▲亨利·福特
二、亨利·福特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
克莱恩是福特汽车的一名员工,一天他去芝加哥的屠宰场参观,看到生出被电击、放血、肢解和切片的整个流水线作业,立马有了灵感。
后来福特把克莱恩的计划做了改良了,把整个流程倒着来了一遍,流水线上配备汽车所需的零件和材料,工人们站在流水线旁边,每个人只负责自己那一环节的装配工作。
福特把一辆汽车所有的工序分成了7882种,一辆汽车的装配时间从原先12小时减少至90分钟。就这样,每个装配环节都在年复一年的技术创新中被缩短了时间,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被广泛运用于汽车生产中。
1913,亨利·福特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到了1927年,流水线每24秒就能组装一部汽车。福特汽车公司所在的城市底特律也因此被称为“汽车之城”。
汽车流水线生产引起了轰动的效果,大家都觉得福特简直创造了奇迹。
图片
▲福特流水生产线
三、卓别林嘲讽了流水线把工人当作机器的“奴隶”使用
1921年,著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还专门跑去参观了福特工厂,作为好朋友的他还在流水线旁边跟福特微笑着合了张影。
但十多年后,流水线这个东西成为了所有劳动者的“公敌”,卓别林也跟他“反目成仇”。
当时汽车工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使工人们常常超负荷作业,很多人受不了纷纷离职,当时每天有高达10%的工人旷工。
而工厂的工人们上岗前只需要简单的培训,掌握一些基础技能,不用受多高的教育,有多强健的体魄,大家只是重复这些机械劳作,最终导致了底特律的整个劳动力素质降低,创新能力也严重不足。
就连好朋友卓别林也毫不客气的拍电影批评起福特对工人的压榨剥削。在他最出名的电影《摩登时代》里,那个时时刻刻监视工人的苛刻老板,正是以福特为原型。
他嘲讽了流水线作业给工人带来了极度疲劳,残酷的压榨把工人,简直就是当作机器的“奴隶”使用。
图片
▲《摩登时代》中卓别林饰演的工人因为无限循环的工作发了疯。
四、美国中产阶级的形成
福特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但是尚未意识到他也改变了美国社会。
为了留住工人,他把薪资从每天2.5美金提高到每天5美金,把工作时间从12小时变到了8小时,以及三倒等工作制度。于是风评逆转,福特成了慈善企业家。
1914 年,他将公司利润的一般分给雇员,又在1926年进一步改革,让雇员工作5天,领6天的薪水。
这不是福特突然疯了,而是他希望每位员工都能买汽车,这样反而能增加效益,尤其是其他公司不得不效仿后,消费人群将会大大增加。
这其实就是“大众消费”的概念。
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其实很难让福特汽车盈利,因为买的人不多,之前他拼命降低汽车价格,建造流水线,就是这个目的。
很多人认为美国中产阶级的形成,就是福特流水线所带来的,工资提高,工时减少的这批雇员,形成了位于贫富之间的新阶层,提供了最主要的消费力。
图片
▲福特汽车位于底特律
结论
亨利·福特被誉为是汽车界的“哥白尼”,这种用于规模生产的现代化生产线,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参考资料】:《世界上下五千年》《美国通史》《世界近代史辞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