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蝎子与禅师》

 新用户7171stwK 2023-06-27 发布于广东

一位禅师见到一蝎子掉到了水里,决心救救它。谁知刚动手碰到蝎子,就被蝎子垫了他的手指。禅师无惧,再次出手,岂知又被蝎子狠狠垫了一次。旁人不解,劝说道:它老蛰人,何必救它?禅师回答到: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宁可饱尝痛苦,也不愿随波逐流,改变自己内心的善良。

蜇人是蝎子的天性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我们作为人类有能力去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虽然蝎子天性会蜇人,但我们可以选择善良,尊重生命,保护他人安全。这也提醒我们不要用动物的本性去框定人类的行为,我们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和道德标准。

蝎子并没有道德或道义意识,因为它们是无脊椎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和反射行为存活。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具备思维、语言、创造力、道德等能力,能够进行抽象思考、理性分析、自我反思,能够创造出文化、艺术、科学等丰富的精神世界,有自我意识、社会意识和道德意识,能够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目标。而动物则缺乏这些能力,只能通过本能和学习来适应环境和生存。因此,人类在道德层面上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动物则不需要负此责任。

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这是由于蝎子的生物本能决定的。而人类作为智慧生物,其本质区别于动物在于我们有自我意识、选择能力、道德判断力等能力。

因此,人的天性不仅是基础的生存需要和生物本能,还包括道德、智慧、创造等方面的特点。总的来说,人的天性是相对多元、复杂的,需要通过个体的教育、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塑造和发展。

不愿随波逐流,如何保持?

从个人的价值观和信仰出发,树立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同和独特之处,并尝试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