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丽中国-2092:白沙溪的四季

 春天来了hovy5i 2023-06-27 发布于上海
浙江金华南山流淌着一条白沙溪,1900年以来先民陆续在这儿筑坝三十六座,号称“三十六堰”,现存二十一座堰坝群仍灌溉着27.8万亩农田,202012月被入选世界灌溉遗址名录。各种水的形态和声音构成了白沙溪水之道。我曾和家人、朋友多次沿着白沙溪从琅琊到丽水门阵村,这里是我眼中的白沙溪四季。
相传东汉初辅国大将军卢文台,弃官挂职,隐退到金华婺南辅苍(今婺城区沙畈乡亭久村)。面对白沙溪水势湍急,晴则旱,雨则涝,连年灾荒,百姓深受其害的惨状,继夏禹治水精神,效秦蜀郡守李冰父子兴建都江堰之举,率部将与当地百姓,利用河流水势落差,先后建成首含辅苍尾跨古城的三十六(座)堰,成为全国稀有浙江最早的水利工程,使原来易受洪旱灾害白沙溪二州三县八都,万顷农田成为自流灌溉,旱涝保收的粮仓,白沙溪两岸当地老百姓自发修建了许多白沙老爷庙来供奉这位卢将军。
人的湮灭有三个境界,一是肉体的消亡,二是再没有后代会想起你,三是在世界上已不存在你的任何痕迹,到了第三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湮灭。从这个标准来说白沙老爷还活在人们的心目中,这是他的造化,而当地百姓知恩图报也是可圈可点。

图片

无论再偏僻的山坳,春风都会吹到。春风吹过枯枝,绿叶伸腰醒了过来,只需几场春雨,春潮便涨了起来,白沙溪的溪水一下子欢腾起来一路唱着往前冲去。白沙溪两岸多茶山,那一层层的茶树生机勃勃,散发出春的清新。

山涧清流

图片

金兰水库的“人”字形道路

图片

溪流冲出山谷,汇成水塘和水库。

图片

人们逐水而居,山坡上种满了茶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春天刚发芽的柳枝像雾。

图片

皂里村的石桥

图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南山多毛竹,靠山吃山,笋干是门阵村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图片

门阵村的老爷爷

图片

白沙老爷庙的有求必应签筒,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图片

夏天总是突如其来的,如同夏雨的急骤。山里总归比城里气温要低些,加上溪水的冰凉,城里人都纷纷到山里来嬉水纳凉。白沙溪沙白水清,周围有三十九个村子依水而建,我和老妈曾经在一天之内探访了辽头村、青草村、裴家堰、柿树岭村、半溪口村、芝肚坑村、门阵村等等,中午在芝肚坑村用餐。许多村子边上都有浅滩,水流滑过脚背,清凉驱散了暑气。这里水中游鱼可数,水边绿树成荫。这里有618路山区公交车,从琅琊到门阵,每个村子都停,如果不能自驾,坐公交车也是不错的选择。芝肚坑村这儿有民宿,一人每天120元包吃住,夏天有时间住几天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图片

白沙溪琅琊段的日出

图片

图片

皂里村

图片

去琅琊的路上看见夏天的云

图片

粘知了

图片

洗衣服的人

图片

银坑村捞鱼的游客

图片

图片

双湖烟雨景点清晨的茶园

图片

空山新雨后,清泉石上流。

爱此南涧头,终日潺湲里。

图片

裴家堰

图片

青草堰

图片

半溪村。白沙溪,水绿石白。

图片

门阵村

图片

图片

图片

乌云石拱桥,建于明代,距今500余年,孔门宽7.20米,高5.50米,长6.90米,正桥长14.50米,完全由就地取材的鹅卵石堆叠而成,由大小不等的鹅卵石相互牵制形成合力,没有任何糯米之类的黏合填缝剂,经数百年山洪冲刷风雨捶打屹立不倒。

图片

图片

芝肚坑村

图片

芝肚坑村家家养蜂,这是一个甜蜜的事业。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撩过清清小溪,踏着夕阳归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绕过的路,行过的桥,看过的云,爬过的山,淌过的河,点过的菜,遇过的人,错过的事,摔过的坑,受过的骗,上过的当,吃过的亏,人生就是就是这样一天又一天,只不过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我想用照片挽留记忆,让明天知道原来昨天我是这样度过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草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里远离城市,光污染很少,夏夜繁星点点,吹着晚风看斗转星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是仲夏夜之梦。萤火虫是我们童年的一个记忆符号,那时候没有家庭作业没有学习压力,傍晚的时候就去小河边抓萤火虫,回家后放到蚊帐里,看着它们一闪一闪在帐子里爬行,我慢慢进入梦乡。萤火虫怕灯光怕空气污染怕噪音,喜欢生活在水边草丛里,以蜗牛为食,是一种食肉动物,现在城市里的小孩只怕认识萤火虫只能在儿歌里了。晚上我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大山里,车子停在一条小溪边,熄灭灯光,眼睛慢慢适应黑暗,周围的草木石桥都显出细节来,突然一个小亮点从我身边掠过,啊!是一只萤火虫。不一会儿,草丛里飞出很多很多萤火虫,它们在空中飞舞,打着灯笼认真地寻找配偶,它们变成成虫后的寿命只有37天,必须争分夺秒繁殖后代。造物主实在是太神奇了,萤火虫用萤光素和萤光素酶反应氧化产生光,它们能控制发光的频率,它们的光转化效率达到了惊人的95%,只有很少的一点能量转化成热量浪费掉,人类发明了低热量的LED 灯,但还是远远比不上萤火虫的发光效率 ,我拍的这一组照片也是向这种神奇的小生灵致敬。萤火虫怕强光,据说夜晚的强光会导致萤火虫死亡,拍摄萤火虫只能使用自然弱光,绝对不能使用闪光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粉色的晚霞褪色后

天上星星纷纷坠落

化作地上点点流萤

分不清天上和人间

图片

银坑村。村边有银矿遗址。在漫长的岁月里,各地避难的先民来到这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尽管他们的口音中仍带着自己的母语,但如今他乡已成故乡。1935年粟裕将军带着工农红军挺进师驻扎在银坑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粟裕将军

图片

秋天的风是染料,把绿油油的树叶青草染黄。秋天的芙蓉姹紫嫣红,那是对春的祭奠。脚步匆忙,生活沉重,但大家依然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图片

图片


   这里是三十六堰第一堰的原址所在,不过这个古堰体已不可寻,当地人说造小水电站时堰体已经毁了。图中
60年代靠肩挑手扛修建起来的空中引水渠依然气势逼人,虽然随着新型灌溉技术的普及它的引水功能也已经荒废。

图片

图片

图片

琅琊琅峰山深处藏着一个有1140多年历史的古寺——石岩古刹。我和母亲去探访铁店婺州窑遗址,没成想遗址已被荒草掩没,失望中却见路边紫藤花茶花开得热闹,于是被紫藤花绊住,足足逗留了半个小时,后遇雨,坡上一位比我妈小两岁的阿姨热情喊我俩去她家避雨,雨歇出门正准备打道回府,又遇一位出门的大嫂,攀谈中她建议我们去前方的石岩古刹,说“来都来了,干嘛不去?”于是我俩又徒步到了石岩古刹,寺中清净,只有汇严禅师和他的一条狗,于是就有了和汇严师傅的交集。万般皆有缘,冥冥之中,不早不晚,你的轨迹似乎都已注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周日清晨,我一个人开车去白沙溪畔寻找这个季节特有的景象——霜如雪,市区的气温是0度,到了山里面气温就降到了零下3度,空气特别清新,果然靠近水库边由于水汽大,霜比别处更为厚重。水汽夜间到处游荡,累了就依附在草叶之上不小心睡着了变成了白霜,远看像盖了一层雪,近观如洒了糖霜,太阳出来后气温迅速回升,霜醒了过来,揉揉眼伸伸懒腰,又变回了水汽,只一会儿功夫就无影无踪了,仿佛它们从没来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冬天来临,白沙溪归于沉寂。沉寂中孕育着新的生命和希望。

图片



!!

  

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春天来了家园欢迎您! 

春天来了祝福您幸福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