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完上海博物馆大展《实证中国》来聊一千字的。(百图杀猫!!!)

 那个老撕机 2023-06-27 发布于广东

上海博物馆“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我基本全是第一时间就跑来上海看了这个展。作为去年宅兹中国大展的第二波,把时间的上线从4000年前的夏向前提到了6000年前的崧泽文化。估计明年的第三弹可能要再提两千年到8000年了。

虽然我对新石器时代花了一些时间,但总体了解还不算很多,所以只能大概聊几点对这个展览的感受。

首先范围并不大,和宅兹中国展主要聚焦于河南的文物一样,实证中国展则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范围。包括崧泽文化(6000—5300),凌家滩文化(5800—5300),良渚文化(5300—4300),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

其次级别高,上博大概是唯一可以和国博影响力相提并论的博物馆,上博出手借来的都是各家最顶级的文物,尤其良渚文化基本全部重器悉数到场,尤其上博自己所藏的2010年出土福泉山吴家场m207象牙权杖的原件也是第一次展出。

展览名字中甚至没提到凌家滩我觉得是有些可惜的。严文明先生在《凌家滩》考古报告的序言中认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长江下游,凌家滩人是首先走上文明化道路的先锋队。”此外凌家滩去年在安徽博物院才搞过一次大展,展陈一言难尽,但这次基本所有重器都来了上博,而且展陈极佳。看完我觉得去年那个展还不如不去看。

崧泽文化一直受到的重视不多,但崧泽文化的文物充满了想象力,其造型能力在整个新石器时代各考古学文化中无出其右者。上博在介绍崧泽文化时用到的是“崧泽时代”,说明其是一个广泛的文化圈,新石器时代中能被称为时代的也就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足可见崧泽文化有多被低估。

在崧泽时代的影响范围内,出现了凌家滩这样最早的古国形态,较为成熟的以玉为礼的信仰,以及明显的社会分层等。这些要素汇集在一起,便是良渚文化的特点——充满想象力的造型,成熟的礼玉文化,较为成熟的早期国家形态,王权与神权的明确与结合,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大量粮食被有意存储,大型宫殿,水利工程的兴建,高超的玉器,陶器加工技术等等。

长江流域过往一直都被严重低估,这种低估导致很多事情解释不通,但近年良渚文化申遗成功以后逐渐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上博这个展览则进一步把这个范围提升到崧泽文化圈,当然一个展览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毕竟能正确解读这个展的人本身就不多,绝大多数人去了也就看个热闹,但无论如何这是个好的开始。

我衷心希望未来不远的某一天,对于长江流域的重视和认识能够更上一个台阶,使得大众明白长江流域的辉煌灿烂。

出门在外,没时间加文物名字了,按照时期选一些发出来。

崧泽文化器物:

器物造型丰富多样,玉器不多。


凌家滩文化器物:
以玉器为主

良渚文化器物
玉器,陶器,象牙器等皆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玉器,象牙器:
玉琮王​
陶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