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荫城古镇穿越千年

 冬不拉拉 2023-06-28 发布于新疆

 随 我 行 走 山 西      许 你 万 里 荣 耀

鉴古  |知非  | 旅途  | 视野  |  生活

图片

一座古镇,经历千年沧桑;一块黑铁,开创潞商之源;一处老宅,见证世事变迁;一群百姓,坚守铁府文化。本期带大家来到荫城古镇。古镇位于长治市上党区东南方向10余公里,背靠雄山,陶清河与北河从古镇东西两侧流过,其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交通便利。
荫城古镇的古民宅和古建筑遗址非常多,保留了明清时期社会生活的历史记忆,是山西明清古村镇建筑的杰出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漫步于老街上,街两旁的老房子静默不语,似乎随着岁月流逝而渐趋于凝固状态,然而它们却像饱经风霜的老者,见证了荫城古镇车水马龙的繁华。
镇上的古老建筑基本集中在名为后圪廊的地方。后圪廊,当地的人们也习惯叫它铁货巷,与老东街、馆街、北街相连,四通八达。巷子宽3米多,但蜿蜒曲折四五百米内,店铺门面一个挨一个,有骡马店、骆驼店、饭店、旅店、货栈、当铺等。

图片

漫步其中,斑驳的墙面,长草的砖瓦,青色的石板路,记忆顿时被拉得很远。眼前这些大大小小的店铺没有了往日的红火,早已改头换面成农资门市部、铁工坊、供销社……但砖还是磨过的砖,石还是雕过的石,木还是有纹饰的木,砖雕、木雕、石雕,四梁八柱、里三层外三层,每一个建筑都留下了精雕细刻的历史痕迹。
据统计,荫城古镇现存古民宅5096间,特色院落18户,寺庙16座,旧戏台8座,旧城门7个,牌楼祠堂5个,门面店铺500余家,如此宏大的村落建筑群,皆得益于昔日荫城繁荣的铁器贸易。荫城自古煤铁资源丰富,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简易的铁器制作工艺。据《左传》所记,秦赵“长平之战”时双方兵士使用的铁剑就是当地所制。至汉朝,荫城已成为上党地区冶铁业中心,设有铁官,驻有铁商;唐宋明清成为全国最大的铁货生产交易集散地,荫城铁货,奔流全国,殆行天下。铁货年交易量多达1000余万两白银,有着“万里荫城,日进斗金”的美誉。那时的荫城几乎家家有铁炉、户户会打铁,在当地开设的铁器商铺不计其数。

图片

荫城可谓是因铁而生,因铁而荣。
来到古镇,一定要去老十字街西北角的荫城铁器馆逛一逛,在这里不但可以看到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铁器精品,还会了解到更多的荫城铁文化。
走进馆内,各种铸铁的物件展现在眼前,大部分是已经消失的老物件:油灯、马镫、铃铛、茶炉、铁牛、兵器……一件件锈迹斑斑的铁器携带着古老的气息,仿佛让人梦回千年,或兵戈铁马驰骋疆场,或伴随着驼铃声享繁华盛景……
据铁器馆负责人原建国介绍,馆内陈列的一千五百多件精美的铁器实物,从东西两汉至宋元明清,分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战争兵器、宗教信仰、医药用具、殉葬用品六大类三十六项,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方面。这些铁器是研究荫城古镇历史文化和泽潞铁商历史以及中国黑铁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铁府荫城,因为有了铁器展览馆而更加底蕴十足。
古镇,是对往事的回眸,它之所以令人向往,是因为有着时间与经历,有着人与情一起交织出来的共同记忆与美好。如今的荫城古镇已经听不到“叮叮咣咣”的打铁声,“日夜铃铛响,骆驼排成行”已是昨日旧影。但古老铁府记忆早已镌刻在古镇的每一砖每一瓦上,和古镇一起迎接朝阳余晖,经历岁月的变迁。

来源:上党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