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火和实火有什么区别?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3-06-28 发布于日本
原创2023-06-25 08:09·中医彭鑫博士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八百二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病在肝,愈在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禁當風。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

(接前文)我们在临床中也会遇到这种肝病,其实现在的患者当中,你在门诊上遇到一进门就皱着眉的,脸色有点发黄。然后一摸脉的脉特别弦,然后一伸舌头来,舌头两边都有粘液,还有一些齿痕,然后再听他说两句话,你就觉得这个人心情比较压抑,这是最多的,还有的人是焦虑,压力大也肝郁,现代社会,尤其是快节奏的,一线城市这种患者就越来越多,我们在临床上也会遇到,这时候你一方面得给他养五脏,一般来讲,肝郁的人,肝气郁了,会横犯脾土,脾气也不足,你要给他补上脾胃,用四君子汤补脾胃,四君子汤里边又有白术,你又担心壅滞,这时候你可以少佐以柴胡。

《黄帝内经》讲的叫做“急食辛以散之”,辛味药,比如防风、荆芥、苏叶,你尝一尝,你就会发现有一点辣,这就是辛味,辣就是辛,咱说辣跟辣椒的辣不一样,这个辣是有点往外散的感觉,所以在这个时候得用上一点防风、荆芥、苏叶、白芷,这些药散一散,而且这些药都有一点香味,香味能养脾胃。你再加点柴胡疏肝,有火的话加一点黄芩,不能太多了,黄芩一多了之后,脾胃又受不了,所以这个方开好了之后,有的患者是食欲不好,这时候加点焦三仙、陈皮行行气,醒一醒脾胃,有的患者一吃点凉东西还拉肚子,但是同时他还有火。

你看这个门诊上,他就是真正的临床,你就会发现跟课本相差甚远,课本就是虚是虚,实是实,瘀是瘀,通是通,都不一样,在门诊上你就会发现有的人吃点凉东西还拉肚子,同时他还牙疼,眼睛还上火,你说这两个矛盾是不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你要给他用清火的药,用太多了,胃不行,你给他养了胃之后,上面还上了火,这种情况下你就得详细辨证,就得根据这个人的火到底是实火还是虚火,如果是虚火需要用一些比较轻柔的药给它清火气,同时还得养肝,可以用点白芍、白菊花比较轻柔的,如果是这个人是个实火,实火嘴里边特别苦,口气重,还有反酸烧心,就知道这可能胃里边也有火气,你可能就会用上黄芩、黄连,用泻心汤的思路。

张仲景为什么是医圣呢?因为他创了很多种治疗法则,也就是说在汉朝的时候,仲景所遇到的这些患者就已经是寒热错杂了,就刚才我说的,上面牙还上着火,舌头尖还上着火,嘴里还有味,还反酸烧心,这是都是火气,但并不妨害这个人拉肚子,吃点凉东西胃寒,脚凉,这是中焦和下焦都有寒气,张仲景用半夏泻心汤,用甘草泻心汤,这些泻心汤系列,小柴胡汤里边有柴胡、黄芩,有黄芩清火,但是人家还有生姜、人参,还有补元气的,还有补脾胃的,温胃的。

所以咱们一定要明白,真正的门诊,在临床上,这个患者比较复杂,你要是给他用上清上焦火的同时,根据他的情况,如果需要加干姜就加干姜,如果需要加炮姜就加炮姜,需要加高良姜就加高良姜,姜也有区别,但也有的人是适合用生姜。生姜咱们都知道,生姜实际上放到药锅里煮完了之后,生姜就变成熟姜了,所以咱们在学经典的时候,既要传承经典,既要守正,又要与时俱进的时代化,跟现在的患者的具体情况合拍,有的患者适合用生姜,需要辛散一下,有的人需要用干姜,有的人需要用炮姜,还有的人需要用炮姜炭,这都是有区别的。(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还有的人适适合用高良姜,尤其是子宫特别寒的女孩,这时候用上良姜,再加上一点香附,她就舒服了。(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八百二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