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动作方面:简单来说,两脚与肩同宽,脚先十指抓地,脚趾轻轻的扣在地上,然后膝盖微曲,记住,是下身动上身不动,并且屈膝的度不可过脚尖,否则力都在膝盖上了,这样可能会受伤,所以做好这个动作然后你再敛臀,尾闾下坠,坐胯,胯部力量只能向下,似坐非坐,找到中正安舒之感,因为这个力,怎么来说呢,是为了让你下盘更好的有扎根之感,能更好的掌握状态,所以你做的时候,胯部就不能左摇右摆,必须要找到下沉,坐的感觉,有一种沉坠之力,所谓“屁股一抬,重新再来”就是这个道理。 做好后我们的身体才能立身中正,这样你的下盘才能有扎根之感,虚灵顶劲才更容易体会。多说一点,就是有的人在站桩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姿态是左摇右摆,前俯后仰的,并且他们的胯部动作是腹部往前顶,屁股往后翘的,这种时候就要去找胯部的问题。平常大家所了解到的“ 似站非站 ”,“ 似坐非坐 ”,“ 似尿非尿 ”,“ 松腰坐胯 ” 等等形容站桩的词汇,都是针对腰胯这一部分的。 再一个就是命门顶起,正常情况下,我们背靠墙的时候,身体本身就有一个生理弧度,就是手可以直接从命门处直接穿过去的,而让你命门顶起,就是为了让你的脊椎打直,让督脉畅通,并不是让你为了做好这个动作刻意的,过分的向后顶,这样强行为之可能会导致含胸驼背,折腹,是一种错误的姿态。所以要自然的将命门弯曲处填平,也就是配合尾闾下坠,敛臀,实腹等与双腿微曲做出的自然状态。实腹就是在你命门顶起做好时自然而然做好的一个动作,就是腹部不可挺起,向上提起,胸部也不可挺起,自然内收含胸时,腹部会自然感到充实,背后命门处刚好填平,并不是让你吸肚子,这点需要注意,是整体动作,自然做到的一个动作。 这时的臀部靠近会阴区的部位会微微内敛,收缩谷道,这也不是强行做的,做好后自然有的感受,这样你才会有似坐非坐之感,扎根之感才能油然而生!现在就可以找找虚灵顶劲向上领的力,就是感觉如同 “ 隔墙视彼物,牛拉重车行 ” ,伸长脖子拉长腰。这才叫做下颚微收,而不是低头让百会顶起。注意找出这个感觉就可以了,用力过度就失之于“僵”了,点到即止。这是一股向上的力就与下坠之势形成了自然的相互对争,这就是站桩的魅力所在。不得要领者往往上体与下盘脱节、断劲、上下难以贯通,。尾椎沉坠,失了精髓,也就是在下盘的基础上,找到扎根之感,上下对争之势,身体微微压下似坐非坐,又被稍稍顶起,既有沉坠之势又不失弹性。百会对会阴,天门对地户!这时再找含胸拔背,做好沉肩坠肘,那么你做的动作,基本上就到位了。 站桩动作要领一、精神集中,思想宁静,凝神定意,扫除万虑。 二、周身放松,舒适得力,四肢、关节、躯体、内脏,都尽可能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即能维持姿势,又不得用力。 三、初时呼吸均匀自然,切忌人为造作。 撑抱式(抱球式): 两足平行开立如肩宽,头颈中正,虛领顶正,躯干保持与地面自然垂直,臀部略下坐,膝微曲,二目平视或微闭,唇齿相着、面部放松,双手慢慢移至胸前,手心向内如抱球状,五指放松微曲,两侧手指间约距2~3拳远,高不过肩,低不过肚脐,虚腋,垂肩,坠肘,松腕,基本姿势摆放停当后,要逐步达到各部位的充分放松: (1) 面松:似笑非笑,眉头舒展,额肌充分放松。(2)口松: 唇微闭、上下齿轻合、不要扣紧、舌自然平放,不抵上颚.(3)目松: 凝视平远,微闭。(4)颈松: 似头部漂浮在水中。(5)背松: 略有拔意,不后驼。(6)胸松: 略有含意,不内陷。(7)腹松: 腹微内收,似尿非尿。(8)腰胯松: 臀部略下坐,似靠一高凳上, 但不可坐实,即使随时将高凳移出,仍能保持原有姿势。似坐非坐,似靠非靠,尾间内收、似有托起小腹之意。胯关节内收(掖胯)。(9)膝松:膝微曲,膝关节投影不得超出脚尖。(10)足松: 重心放在两腿间,两足平均用力。(11) 肩松: 垂肩,锁骨向下松沉。(12)肘松: 肘尖斜垂,肋骨向下松沉.(13) 腕松: 五指分开,微屈,掌心空。(14)臂松: 如抱纸球,腋半虚,臂半圆,远不过尺,近不贴身,在此范围内手的位置可自如变动。 对这些要求,不可一味追求,最好是逐步自然形成。这一桩式的意念,设想是胸前环抱一极薄的纸球或气球,用力抱要瘪,要破。无心抱则球可跑掉,要以双手,双臂和胸腹来体察,感受这一球的存在。只许用意想,不许用力去作(用意不用力)。 1、拉伸脊椎,练就龙骨 从生理解剖图来看,人的脊椎呈“S”型弯曲,这是人类长期直立行走而形成的生理弯曲,若想回归祖先的力量、灵敏和速度,就要将之拉伸。 站浑元桩时,两髋内收,臀部下坐,下颔微收,同时头顶似一线悬空,就可将脊柱拉伸。 此时摸一下腰部脊椎,就会发现生理弯曲不见了。再摸一下颈椎,会有一根大筋挑起,此时的脊椎已成一条直线,我们称之为“龙骨”。 练就“龙骨”,可以增强脊椎的柔韧性,使得上身与下身不会因腰椎的生理缺陷而产生断层,从而使全身之力连为一体, 2、浑然一体,练就“六面浑元力” 站浑元桩,并非是一站到底地站死桩,而应练就一身“六面浑元力”。 当两臂呈椭圆抱球状时,肘部要有外扩之意,使得双臂之间如同有一气球向外撑的充实感,称之为左右横撑力; 背有后靠之意,手臂有前伸之意,关注微信公众号打坐站桩,形成前后抵力,称之为前后抵靠力,颔微收,头略顶,两髋回收,臀部下坐,形成上下拉伸之势拉直脊椎,称之为上下拉伸力。 身体处于这六面之力的作用下,血气运行的速度就会加快,自感浑身上下充实一体,收功后应神清气爽,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需注意的是,六面浑元之力并非肌肉收缩之力使然,它是全身筋骨拉伸与血气运行结合自然产生之力,练习时全身应保持放松,不可有肌肉紧张感,用意不用力是诀窍。 不过这松与不松,初学者最难把握,要勤加练习体悟之。 站桩是最简单直接提高内劲的方法!你练了就明白了。 撑三抱七意思是强调抱、收的意念,是蓄力的过程。 当抱桩日久,双臂会产生磁场互斥感,就是当你想着抱的时候,会感到有一种向外撑、涨的感觉,越抱越撑,如同两块磁铁的同极离得越近就会越互相排斥。 不要刻意衡量撑抱的分寸,是撑三抱七了,还是撑四抱六了,这样就犯了钻牛角尖的毛病。 一般站一个月双臂就会有感觉,这叫“得劲“。 此后撑抱的分寸自然而然就掌握了。 再往下站就开始“摸劲“了。 摸劲是用各种意念逐渐强化磁场感,变成实物感。例如意想拉簧就真有弹性十足的感觉。 想初步体会到实物感至少要三个月的桩。 想练到除了站桩,行动坐卧走皆有感觉,要半年到一年,这时才能开始试力,否则做试力就是瞎比划,一点用都没有。 当然这些是后话,已经超出了撑抱要领的范围。 ——站桩问答1. 肩膀是稍往前伸一点(推人的感觉,比较累一些),还是往后缩一点(拉人的感觉,相对轻松一些),还是可以推拉交替? 答:只以放松为度,不要有任何用力的意念。没有什么推拉。站桩是以放松出东西的,没有放松要么出不来东西,要么出来的就是假东西。 2. 肩膀是主动用力稍往上抬一点(感觉轻松一些),还是不主动用力,让其他肌肉把它拉着扛着(感觉更累一些),还是可以2种方法交替? 答:还是以放松为度,不要用力。另外也不要想是哪里的肌肉如何怎样的。要自然,不要有任何预设。有预设出来的就是假的。 3. 手肘需要向外撑开吗?还是自然垂下? 答:刚开始要以斜向45度左右撑开为度,慢慢变成完全撑开,这是随着功夫的进展发展的。不要自然垂下,因为一般人这样做的时候腋下空不开。就“夹”了。也不要一开始就向外撑开,容易肩部紧张。 4. 有人说两手之间距离在30厘米左右,也有人说20厘米(一拳),还说双手离胸部也是20厘米(一拳) 答:双手距离从远到近。刚开始可以30厘米左右,甚至还可以更远些,慢慢过渡到一拳。这是随功夫进展变化的。双手不可以离胸部太近,当然也不可太远,以30厘米左右为度。 5. 有人说“双手放在肚脐以上肩部以下”,也有人说“眼睛以下” 答:其实一开始双手可以更低一些,刚开始双手不必高,应该低一些,这也是为了放松。我学的心法是双手高度不要过肩。当然很多练意拳、大成的要求是过肩的。这个,各家各心法吧。我个人建议是你认可我们,就可以跟我们学18523936210 6. 有人说脚上的受力点应该在涌泉穴,也有人说“重心主要在脚跟,累了可移至脚掌休息” 答:这是个过程。有老师指导,开始可以重心在脚跟,没有老师的话,以重心由整个脚掌承受为好。重心在前脚掌这个,是阶段性的东西,也是偏技击向的东西。可以不做要求,也可以做,毕竟技击的基础就是养生。 7. 有人说“口轻合,舌抵上颚”,有人不说舌头,就说嘴似张似闭 答:这也是以放松为度的东西,是讲面部放松的。有的人一做舌抵上颚要领面部就紧张,所以开始不做要求。只是放松自然为度。有基础后,还是要舌抵上颚的。 8. 有人说“闭目半闭目都可以”,也有人说一定要睁着眼睛 答:眼睛睁闭以自己舒适为度,觉得闭眼舒服就闭眼,觉得睁眼舒服就睁眼。有基础后,是半睁半闭的。这是有基础后的要求。 9. 有人说目视前方,也有人说目视斜上方 答:目视远方即可,不要有固定焦点,泛视。目视斜上方是后期特别要求。 10. 有人说要去找手上热、胀、麻的感觉,然后扩散到全身,也有人说不用 答:完全不用去找。那个要求算是个别支派的个别要求。 11. 是否需要收势?两手合抱于丹田,静默二分钟,默想全身气机如百川归海一样流入丹田 答:最好收势。这个以后慢慢就会感觉出收势的好处。而且很重要。但是开始没有感觉的话,不收也可以。因为强做意义不太大。 12. 功后最少半小时内不可以接触水(比如喝水、洗澡等等),也不可以大小便? 答:是的。严格要求的话是这样。其实时间还要更久些,1小时。最少50分钟。原因的话是因为练完功后,周身腧穴打开,邪气容易入侵,也容易泄气。 当然接受不了这种解释的话,只要知道对自己不好就得了。 13. 功后想要有房事,要间隔4小时以后,否则容易短寿?房事后要间隔72小时才能站桩? 答:严格要求的话也是如此。理由同上。还要加个,房事最损耗身体。当然,接受不了这个理由的话,也是只要知道对身体不好就得了。身体条件允许,间隔12小时也未尝不可,自行把控! 深度讲解站桩要领,初学者如何站桩(详解,篇幅较长)前言:考虑到学习的朋友大多都是小白,都是自学者,对于站桩不理解,所以讲解与针对的是初学者可以借鉴的做法,本文为老廖原创,内容已经代表老廖的观点,如果您认可我,可以跟着老廖学习! 深度讲解站桩要领老廖讲的是养生桩,如果您学过,可以看下老廖讲解教学的桩功,无法定法,因人而异,请客观看待,这里主要是讲解给初学者学习,尽量以初学者自学进行讲解,因为站桩比较特殊,如果可以,更建议辅导学习,不用花时间自己尝试,毕竟错了可就白费功夫了! 确定养生桩练功的基本条件: 学者:尽量是身体健康的体质,否则身体有某些问题,那么可能站桩后,身体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可能相同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做法,需要区别对待,这是因人而异的,只能因材施教。 时间:建议第一次就是30~60分钟,最好突破一个小时,后续站桩40~60分钟,身体微热出汗即可达到养生的功效。平时早晨站桩为佳。 呼吸:采用自然呼吸,至于单独练习呼吸的法门,不论是平时还是站桩,都是要讲究自然。具体因人而异,根据感受做调整,没有法门则采用自然呼吸的站桩练习即可。 意念: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初学站桩杂念极多,时刻都有不同的意念活动,但是不要主动去想任何事物,保持良好心态,当做磨刀石面对,磨练心性。 穿着:建议穿宽松的衣物,透气的平底鞋,不带任何电子产品,避免被打扰。 环境:有山有水为佳,空气清新,没有大风吹,环山抱水为绝佳之地。 站桩学前准备在这里尽量以初学者自学站桩的角度描述给大家,让大家能够清楚的知道站桩是怎么样的一个存在,或许部分朋友在别处学过,但是也可做相关参考。毕竟每个地方教的桩功看似相同,但是细节却不一样,这里讲解的是养生桩的一种,供大家自学参考! 1、易筋(比如易筋六式,八段锦等) 拉筋放松是第一步,不管你学习什么方法,第一步就是放松身体,站桩也不例外。至于为何要练易筋拉筋这一块,各位想一下,一条小路如何把它扩大成马路呢?很明显,最好的方法就是开辟小路旁边的地方,那么同理,学习站桩,拉筋也是在扩宽经络的道路,在拉筋之后,我们的气血能够更好的滋润经络,巩固经络这条小路,随着逐渐修炼,路越来越宽。尤其是站桩本就是梳理身体气机最好的方式,并且这个过程本就是身心的放松,任其气血自流,达到不练自养的目的。在梳理气机的同时,身体会自然的沉淀,清气上升浊气下沉,逐渐改善上实下虚的亚健康身体环境。 虽然说直接什么都不做站桩可以,但是老廖个人实证经历看来,做一组拉筋放松再站桩效果会更好一些。拉筋的时间建议在10~15分钟,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易筋经》,《八段锦》等健身气功,把里面的内容拆分单独来练也是可以的,比如《八段锦》的“两手托天理三焦”,把这个动作单独作为拉筋来练,坚持30秒,做完后手放下来麻麻的,特别舒服。哪怕是简单的导引术《八段锦》,能坚持天天练下来的,我没见过身体差的。 俗话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2、站姿——靠墙站 站桩第一步,就是调形,把桩姿调好,但是在正式练习之前,先确定下自己身体的情况,这里推荐靠墙站试一下(如下图),可能有的地方会把靠墙站作为站桩纠正动作,松腰的法门,但是这里讲的靠墙站只是作为一个只是作为一个确定大家身体现在状态的一个方法,以便更好的理解并找到本文所讲的。 因为有的朋友,可能是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引起了比如脊柱侧弯,驼背,富贵包,腰间盘突出等各种情况,导致身体的状态有所不同,所以做相同的动作时,看似感受相同,但是做出来的表现却不一样。所以先靠墙站试一下,自己能否正常的站稳,如果不能站稳,看下身体是哪方面的问题,然后在后面的练功过程中,针对这一块进行训练改善,所以先确定自己的状态再学习,相对会好上许多。单独说一下,如果是靠墙站,那么就是另一种方法,可以脚后跟与墙隔一个脚掌的长度,其它的正常靠墙站。但是我们测试身体是严格做到图中的标准。 3、看腿型 这个做法很简单,光脚正常站军姿,然后两脚尽量并拢,这时会发现有的朋友是O型腿,有的是X型腿,还有的是XO形腿,甚至有的朋友是腿脚这一块有问题,比如滑膜炎,半月板损伤等不同情况,那么练习相同的内容,自己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桩姿肯定会有所区别,所以我们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所以,咱们通过这几种方法,简单的判别一下自己的身体情况,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这样后面练习就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改善。因为很多朋友都是初学者,所以这里是给大家提供一些方式来尽量规避一些问题的发生。所以当我们能够正常靠墙站,并且能坚持15分钟以上的时候,再来学习站桩效果会更好一些,这样能更好的找到正确的感觉,掌握到位。 站桩动作要领详解在历史的传承中,有很多的要领口诀,比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坐胯.......,口诀很多,但是在老廖实证开来,初学者有三大错误之处,这三点做好,那么站桩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三大难点是: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坐胯。 虚灵顶劲在正常站直的基础上,把下颚微微内收,脖子微微有一些拉伸感,这时你的脊柱是打直的,身体立身中正安舒,如果练正常站直站立都站不好,你怎么做虚灵顶劲?所以要头摆正的前提,是身体的脊柱打直,在这个基础上,目视前方,再微收下颚,这也是改善驼背,富贵包的关键所在。脊柱打直,才能让百会有上领之意。也就是在下图脊柱摆正,再把头摆正的基础上,下颚微收。很多人站桩时喜欢低头,这样时间久了反而会练出问题来的。 头摆正后,为了更好的找到虚灵顶劲的感觉,那么一定要让自己做好眉开眼笑,双目垂帘,扣齿闭唇,舌顶上腭等要领,做这些要领的时候,一定不可忽略练功的本质——自然。比如眉开眼笑,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脸部肌肉,想着开心的事,眉心舒展,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脸是放松且自然的,毕竟“笑一笑,十年少”,只有面部表情放松好,我们对于虚灵顶劲的体验感才是最深刻的。然后在放松好的前提下,牙齿轻微的扣上,不可用力,必须把两颊的肌肉保持放松,并且嘴唇要轻微的闭上,不要张嘴。这个虽说当下练完就说话没什么,但是古人却是要求练完前后,不开口说话,只有收功完后再说话,练功就是练功,不去想其它的事。所以能不说话,咱还是不说话吧 关于天门与地户,天门常开,地户常闭。这里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天门就是头顶百会,地户就是会阴,谷道。天门要常开,所以要常笑,眉心舒展,这即是虚灵顶劲的核心之一;地户要常闭,就是二阴之间的会阴穴,要常闭,比如站桩里面的尾闾下垂,敛臀等,都是符合其要领的。 第二种:天门指鼻子,地户指嘴巴,谷道。就是鼻呼鼻吸,嘴巴闭上。因为练功讲究比较多,张嘴容易泄气,所以比较忌讳。 所谓“谷道”,就是指人通过口,食入的五谷杂粮,经过胃,小肠,大肠的消化吸收,剩余的残渣从肛门排出的路程,就叫谷道。 关于眼睛的做法,这是区别于站桩与武术最大的区别之一! 养生桩一般都是微闭的,武术桩一般都是睁开练的。目前对于养生桩的说法,已经变成以养生为目的进行的练习方式,都称之为养生桩。眼睛的做法一般有只有几种:1、双目微闭,留一线光;2、睁三闭七;3、半睁;4、睁开似看非看;5、眼睛聚焦看远方一个点,越远越好。 站桩眼睛的做法,还得看你的情况来,老廖个人的练习是第一种,眼睛微闭,就是把眼帘轻轻的搭下来,不可用力,保持留有一线光,闭死则容易头昏沉,神死;不必则容易神散,达不到养生的功效。保持自然垂帘的微闭方式,留有一线光,眼睛是温热的,保持眼睛局部气血畅通,是谓闭目养神,所以做双目垂帘,目光不会注意到其它地方,不会受到外界诱惑,此时心神内敛,符合“独立守神”的原则,闭目养肝,可使其精魂不散。保持该姿势练功完,睁开眼睛的一瞬间,会感觉神清气爽,并且看身边的事物好似更加清晰似的。 如果是睁开眼睛的站桩,多是武术桩里面的,其中也会涉及到意念的配合,比较复杂,但是以养生为目的,那么就应该是这样的:眼睛平视前方,怒目睁圆,聚集自己的注意看远方一个点,看得越远越好,收功时把眼睛慢慢的逐步收回心神,内敛放松几分钟。或者眼睛睁开,似看非看,都是可以的。 有人问:可不可以看电视剧? 答:可以。但是这样对于心神的锻炼并无益处,毕竟古人哪里来的电视剧?练功就是练功,活在当下,做一件事就专心做一件事。总之咱们是为了养生,那么最好是静下心来坚持练,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好每次练习都是保持良好的状态来练习,反对那些本身就比较疲惫还来练功的。初学阶段我建议可以听导引词,练功音乐来辅助坚持,后面的时候,随着心性的提高,自然就会排斥这些外物的。当我们能够真正静下来的时候,不拘泥于环境,于闹市之中亦能练功,这才是修心,这才是修行,随处可静! 舌顶上腭,这个被滥用的方法! 如果有人细心了解,会发现很多锻炼都会扯到舌抵上腭,甚至有的学说把古人的津液当做口水,这点老廖不做反驳,但是这个舌抵上腭,你在做的时候,感觉舌头不适,可做可不做。这个搭鹊桥舌抵上腭,咱们在练功到了一定阶段,会自发的舌抵上腭,所谓的打通任督二脉,这只是我们身体的感觉,对于身体的内在感知更明显而已,本身就是通的,只是感觉不同而已。并且当我们能感觉到的时候,会阴区有收缩感,自然舌抵上腭,然后有一股能量感觉到从督脉上升,任脉下来。 舌抵上腭做不做都不影响,只要放松自然,哪怕练了几个月没有这种感觉,但是舌下津液泉涌,可以汨汨然咽下的时候,此时再稍加意念舌抵上腭也是不迟的。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不会因舌抵上腭而造成紧张感,这时的搭鹊桥才有意义。 关于虚灵顶劲,头部的动作要领,大致就是如此,但是这个动作,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与其他的动作相互牵连,相互对立,相互吸引的,所以不要小瞧这些要领。毕竟,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这些细节呢! 沉肩坠肘有人会疑惑,沉肩坠肘不就是肩膀放松吗?哪怕没法放松,我直接想着让它放松不就行了吗?哪里这么简单,且听我徐徐道来。 沉肩坠肘这一动作是直接与两手抱圆,含胸拔背,虚灵顶劲这上半身的动作直接挂钩的一个动作,看似简单,但是如果方法没有正确,那就手酸吧,等你酸到抬不起的时候,你就能沉肩了,这时自然坠肘,但是要做正确,一般很少会有这种手酸到抬不起来的情况,除非是初次练习,或者体质缘故。每个人看到沉肩坠肘这个词的时候,感悟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些词汇是更好的方便传承,是谓学过就会,且每个地方教的都不一样,老廖这里讲的是一种养生桩,所以大家在跟着老廖说的练习的时候,尽量按照老廖说的去找感觉,这样在实证实修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做到我说的要点! 一般的教法是让你直接把肩膀放松,那么就有一个关键点了,直接这样手抬着,没有学过的人,只能算是想象着放松,但是自己的动作,却是一种用力的状态,这前后矛盾,在老廖看来并不算真正的放松肩膀,因为都不知道动作如何放松,自己想着放松,把心放松了,身体却没有放松,这不符合老廖说的站桩松静自然的状态。而且,纵观站桩时全身上下放松,这是放松肌肉,保持桩架,但是松而不懈,这个不懈就是只的这股势,怎么体会?我们平常说的精气神,指的是一种看不见的状态,比如一个人今天的气色很好,但是你也不知道为什么感觉他的气色很好。而站桩时,不懈是一种势,就是如果你做好,你感到自然得体,好似自己像一张弓一样,随时都可出拳,松而不懈指的是放松肌肉,但是着一股势不可断,在传统武术里面,之所以让人先练站桩几年,是因为我们要卸掉身体的僵劲,先站高桩一段时间,后面在有基础再马步桩练气力,包括行拳推手,从来都是由高到低的,哪有什么一来就把下盘练的极低的,一来就如此,一来不稳,二来容易伤到膝盖,虽说老廖不教武术,但是站桩为何作为武术基本功之一,希望大家清楚,这也与它能够养生有非常大的关系。松而不懈就找我们保持放松时,随时都可以全力出拳的一种感觉,年龄比较大的就找一种浑然自我的感觉也是一样的。 关于做法:还是在上文靠墙站的基础上,这不是说让你靠墙这样站桩,而是让你理解我说的含义,身后全部贴在墙上,然后把双手臂自然保持下垂,这时的手臂自然下垂,肩膀处完全不用力,这就是沉肩,但是站桩肯定不是这样站的,而是记住这种放松的感觉,接下来就两手从体侧打开,抬至与肩平,然后往前抱圆(收功时的动作,只是这里用来做抱圆),这是肩膀就找这种沉肩。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站桩的动作是一个整体,所以在做的时候,两个肩胛骨微微内收一点点,此时脊柱打直,背部有一些扩开之意,胸前感觉充实饱满,腋下好似夹着一个小气球,不可把它夹破,也不可能放松让它掉下去,这是一种感觉状态。当大家在按照老廖说的做的时候,自然会感到肩膀沉下来了。 与此同时,肘关节会有一种自然下垂的感觉,这是虚而不实的,让肘部有向外或者向下引的一种势,但是肩峰处肩臂骨交接处,就会出现一个凹,感觉上有点把肩臂拉长的那种感觉,这就是配合两个肩胛骨微微内扣含胸,才可很好的做好沉肩。一定要记住,沉肩坠肘的坠肘,不是人为用力的去垂下去,而是自然而然有那种感觉,否则看似坠肘了,实则会折腕,违背了松静自然的原则。事实上,不论是练哪一种功夫,坠肘,永远都是一种舒适自然的状态,练习就是要找到这种浑然一体的感觉,所以不论是手在抱圆的过程中,抬高抬低,肘关节都是有往下自然下沉的感觉。可能大家很难理解我说的,但是当你真正练了后,掌握了,你自然会觉得我说的很实在,这就是核心。不要小瞧这沉肩坠肘了,古代习武之人,力由地而起,由腰带动,行于拳掌,这个肩膀要把这股力带到拳头,这也是关键点。毕竟“卧牛之地可以打拳”。这张图可不是直直的站着,膝盖是微曲的,此时的胸前抱圆,就是呈一种浑然一体,肩膀自然沉肩,大家可以看到,肘关节是自然下垂,虚腋。因为拍的是正面,一些细节未曾学过的人势必很难理解,所以学习,有一位师傅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再者就是舒指松腕,虎口崩圆,十指引劲(如图): 这也是细节之处,可能每个地方教的不一样,老廖只说自己所学,十个手指要打开,并且不可以是用力张开,而是自然微曲,在不用力的前提下,尽量打开十个手指,两个虎口相对,类似抱了一个大气球,形成上图动作,这里的图片,不是说你看看模仿下就可以做到位的,而是在模仿的时候,找到老廖说的这感觉。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悟性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最好不要自诩为天才,盲目去生搬硬套一些教学视频,图片里的动作,毕竟对了还好,错了也是你自己贪图小便宜的因果,所以找老廖学习的最好是先认可老廖讲的。我们在练习这个抱圆的过程中,可以感觉抱一个气球,也可以感觉抱一个大树桩,凭自己感觉来,不可过大或过小。至于具体多大,不同体质的人,身体体型都不一样,又如何能确定是多少公分呢?一般间隔三拳距离,或者两手指尖对着各自的肩井穴吧(如图),自己做一个抉择,因为老廖这边学习的,都是会给学员进行调桩,然后根据练习后的感受与身体反应做调整。 手势桩架的高低: 这个可能还真是因为教学平台的不同,讲的与教的都有区别,有放于丹田的,有放于神阙的,也有中丹田的,胸前的,还有贴着丹田的,放于两肾的,自然下垂的等等,这是桩法的缘故,其好坏无法辨别,老廖个人建议是在胸前抱圆,这里面的门道可以看下文含胸拔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之别。一般抱圆的高度,在百会以下,会阴以上,个人建议是胸前。 桩功难吗?不难。桩功简单吗?不简单。凡事学过就会(不是自学),就像咱们的孩子,为什么要送到一个好学校,找一个好老师来教?就是因为师者,授业解其惑也!历来老廖都是建议学者不论在哪里学习,最好找一位有经验的师傅学习,找我,找别人都可以,因为盲目的尝试,出了差错可能就等于白费功夫,浪费自己的时间,练习也是在不确定的追求自己学习的目的。何不找一位师傅直接系统学习,毕竟时间,对我们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含胸拔背 含胸拔背,这是可以说是站桩中最简单的动作了,但是对于没有学过的朋友来说,却是最难的,只因这个做好,你的松腰坐胯,虚灵顶劲,沉肩坠肘等其它动作才能做好,没有做好含胸拔背,那么你的其它动作肯定也没有做好。虽说简单,但是对于没有实证过的朋友来说,你只有练过才有资格评价。就是这简单的两手抱圆,看似全身放松的随意站立,其中蕴含的道理却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站桩这个特殊的锻炼方式,会把我们全身上下的气机给调动起来,所以站桩我们会全身上下,无处不出汗,而且,出的汗也属于有讲究的。虽说好处极多,但仅仅是含胸拔背做好,配合其它动作时,所带来的好处就有: 1、做含胸拔背时,胸部,腹部与背部都得到了充分的放松,间接对任督二脉做了舒展!放松了身体最重要的躯干部分。 在老廖看来,初学者站桩,在初学阶段,真正难以掌握的有三点:第一是入静,意守(学武术不讲究入静);第二是含胸拔背;第三是松腰坐胯。这几乎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入静,意守,似守非守,此中之度,如何把控,需要自身体悟验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我说了,但是你不理解,这不等于白说吗?所以,就比如真传一句话,这得你自身实证体悟之后,对你才是真传一句话。 双手撑抱在身前,参天大树立荒原。 其中“不空”两个字,是为真传,关键核心就在含胸拔背,要仔细体会!至于怎么体会呢?且听老廖徐徐道来: “不空”,在老廖看来,有身体与心理两方面,这里只讲身体动作方面。在咱们做站桩动作的时候,参照上文做抱圆动作,这个圆,肯定是的双手放开才可抱其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有那种似是而是的接触之感,这样我们的背部才可以扩展开来,背部才能感到扩张,上拔之意;此时胸前抱圆,胸部才有饱满之意,且胸是微微内含的。部分朋友可能模仿的时候,做成了弯腰拔背,或含胸驼背了,甚至有的人练的是挺胸收腹,实在是与老廖所说相去甚远。简单来说,我们的背部脊柱,得保持是直的,也就是在松腰坐胯,敛臀,实腹,命门后挺,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等动作的时候,我们的脊柱,都是出于直的状态,只有如此,百会与会阴才能形成一条直线,正所谓“天门对地户”。所以不论咱们在练习什么动作的时候,脊柱的是直的,从尾闾上来到颈椎,感觉都是直的,这点可以去靠墙站,也就是脚后跟离墙一个脚的距离,然后全背贴在墙上,尤其是肚脐正后方贴着墙,手掌是穿不过去的。只有如此,后面站桩时才能找到中正安舒之感,才能梳理身体上下气机。在老廖讲解这些内容的时候,尽量以理解的角度来看点,理解到了,再去找感觉。 这个含胸拔背是站桩时,身体动作的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得到的一个姿态,目前老廖所见的学站桩的朋友,但凡是说自己站桩没效果的,练出问题来的,几乎练的都是含胸驼背,挺胸收腹,弯腰驼背等姿态,用一些错误的动作练习,毕竟教学站桩的地方这么多,很多所谓的学教授,高级知识分子,专业人士,甚至一些教学师傅,就喜欢这样教,初时不觉,但长此以往,多半肺气不足,而且就比如含胸驼背,习者势必脊椎方面不是很好,虽说也又一定的改善帮助,却远离了站桩的真谛所在。并且他们经常感到胸闷,气虚,却美名其曰气冲病灶,分明是内气不充实的表现,如此错误的练法,又如何能找到老廖说的站桩的真谛所在呢?就是因为含胸拔背是与其它动作配合才可做到,是一体的,否则老廖也不会说含胸拔背是初学者三难了! 含胸拔背又该如何体会呢? 建议学者看了含胸拔背之后,把其它的动作看了后,尝试的时候再看一下含胸拔背,这样你会更加清楚。我们在双手前面抱圆的时候,两个肩胛骨是微微前扣,但是自己的前胸却又是放松的,拔背让我们前胸感到充实,一定会有这样的,因为这配合松腰坐胯是形成腹式呼吸的关键,如此才可自然气沉丹田。这个过程是让我们感到松静自然,并且直接放松五脏六腑,让自然呼吸的深度加强,有利于清气上升,浊气下沉,改善上实下虚的亚健康状态。在于松腰配合之时,下盘才更好的有扎根之感,因为要含胸拔背,我们就必须得放松好腰部,做好松腰。腰部承上启下,在任何时候都是放松感到,长期坚持才能练出真功夫。简单来说,随着你的练习,你自然能感到有一股劲力,拔地而起,从下盘透过腰,行于拳掌,武术的核心本质,莫过于此,至于咱们学习养生桩,倒不必追求这么深,一来武术要你能吃苦,二来你要有时间练,怕吃苦,没时间,这本就是当下人善用的借口,所以,如果你如果是学武术这一块的话,这一块没有教你,就该反思自己的基础有没有打好了。咱们普通人学习养生桩,已经可以受益终身了。 做法其实就是让你的脊柱打直,微微含胸,背部上拔扩开之意,就是如此,听着简单,但是上面所说的种种,都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含胸拔背,用一种松静自然的原则来对待老廖讲的站桩,去找到说的种种感受,而不是自己强行刻意用力去控制做到。因为老廖讲的是静养桩功,所以是以松静自然为原则的练习方式,如果你要出功夫,那就学其它的桩功,或者借此作为基础。哪怕是相同的内容,在各地的教学,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同之处,毕竟区别就是细节方面,得到的就是结果。 关于含胸拔背的魅力 “含胸”和“拔背”是相互的,能含胸者做必定能拔背。 含胸:胸部自然舒适,中正安舒,两肩胛骨节微微向前提,胸肌做左右弧形下沉。 拔背:当胸略内含时,背部有撑拔之感,肌肉自然松沉,两肩背脊自然向上撑开! 含胸,含者,内含也,是谓含胸,此时的背部是自然往外凸的,形成圆弧状,这就是拔背。如此脊柱打直,让百会与会阴是一条直线。“含胸”与“拔背”合二为一,负阴抱阳,环山抱水,这就是传承的魅力所在。然而我们平时的生活节奏与习惯所致,含胸并不简单易行,拔背也非轻举,所以要找到核心的精髓魅力所在,就必须得向内求。桩法核心何须外求,不如内守!(独立守神) “若问此中真消息,须寻脊背骨节中”!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含胸拔背指的是一种姿态,在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比如: 拉二胡者,其坐姿配合气息来推弓拉弦,按音揉韵; 歌唱者、吹奏者,靠的是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的妙法; 书画家运笔走势亦是如此; 甚至骑自行车、摩托车者乃至举重者的起势,无不是含胸拔背的见证。 所以要读懂含胸拔背,理会其中深意,不仅要在日常生活的练习中去摸索、领悟、感觉、意会,还要去联想、想象、体会。一切真谛来源于生活,源于实践,更源于一心付出。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 这两手环抱,含胸拔背的姿态,就是老子常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是易经风水学里面的环山抱水必有气!气遇风则散,遇水则止。 其实风水中的气所指的就是势,这个气或者势没法具体来描述,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认何为来气,何为去势。简单来说,经常谈业务的朋友,出去接待客户时,普通人与企业家,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有时你会感到压抑,有时你会感到舒心,这就是气、势、就是气场也是势的一种!站桩时,气有外放的,也有内行的,对于练过的朋友,早有实证。 【 风水学中所说的理想环境应是背靠祖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二山相辅,前景开阔,远处有案山相对;有水自山间流来,呈曲折绕前方而去;四周之山最好有多个层次,即青龙、白虎之外还有护山相拥,前方案山之外还有朝山相对;朝向最好坐北向南;如此形成一个四周有山环抱,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良好地段。】 这段话是风水学说的,可以用来描绘站桩,比如站桩时,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着一系列动作做好。含胸拔背的背刚好对应备靠祖山,山高而挺拔;左右青龙白虎也就是沉肩坠肘;前景开阔即双手抱圆;远处有朝山相对就是指两手掌相对;有水自山间来,呈曲折绕前方而去不正是沉肩坠肘这个过程中,气血自发流转吗?正所谓“环山抱水必有气”,咱们站桩的姿势与其内涵,刚好符合老祖宗的传承文化,无不彰显咱们的文化底蕴! 站桩下盘动作要领第一、十指扣地 咱们站桩,关于十指扣地这一块,指的是脚趾轻轻挨在地上,而不是用力扣在地上,传统武术里面才有用力扣在地上的练法,但是我们习的是养生桩,所以脚趾轻轻的挨着地上即可。这样我们身体的每一个脚趾的关节,都是保持放松且微曲的,这样气血才能更好的走到脚趾,并且该动作最好配合屈膝的时候去做,把重心放在涌泉穴,但是绝不是把整个脚掌全部贴合地面,而是我们十指扣地,挨在地上的时候,脚心涌泉会微微范空,这时我们去找踩着一只蚂蚁,但是不能踩死,也不能让它跑掉的感觉,这时站活桩的一种做法,具体细节得自身体会,一般不会让你放重心在脚后跟,避免压迫几大经络,造成气过去了,血没过去的麻木。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能更好的练出扎根之感,练出劲道来,“老腿先衰,老腿先老脚”,这就是关键点,因为桩功取“桩”字,就是像木桩一样,下面的根是上面的叶好几倍,并且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咱们的肌肉,全程放松,但松而不懈,如此才能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第二、与肩 很多人都知道站桩要与肩同宽,但是不知道这个宽度该如何把控,再加上很多人都是由于长期的不良习惯引起的身体姿势并不是特别的好,所以前文提到让大家先靠墙站看看自己的姿势是怎么样的,毕竟,每个人有与体质不同,悟性不同,理解起来与操作起来,是有偏差的。两脚的宽度,取两个肩井穴之间的距离与两个肩膀外侧之间的距离。在这个范围内即可。身材娇小就涌泉对肩井穴保持同一水平线,身材高大就取涌泉与肩膀外侧处于同一水平线。或者在正常全身靠墙站的基础上,做两脚与肩同宽的姿势,裆部微微有一些拉开的感觉,一般都是与肩同宽的距离,可自行体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姿势,才更容易进入状态,站好后,足心会有发麻发热之感。 关于内外八字,这点可能没人给强调,老廖在这里说一下,就是我们站桩过程中,最好不要有内外八字,要脚尖朝前摆正。可能是由于当下人的生活习惯导致的身体姿态不是特别的标准,比如经常翘二郎腿,所以初时站桩把脚摆正有一些不适应,不舒服,这种情况可以坚持按照自己舒适的状态练一段时间后,逐步调整过来,最好是一开始就纠正站。外八字主要是为了应付当下人的身体情况,而内八字通常是桩功有了一定的底子之后,在武术体系里面配合劲的练习才会涉及到内八字的配合,这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更快地有圆档之感。 初学者刚开始练习站桩,或多或少有一些不适之感,这是正常的,主要阿是个人因素,比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根器不同,悟性不同,身心柔软度不同等,资质好的做起来当然更加容易,但是大部分朋友身体都是比较僵硬的,动作都不太容易做到,更何况在做好的基础上放松呢?难受不说,还影响心态,最关键的是站错了,白白浪费时间不说,还练出毛病来。所以老廖更建议初学者,找一位自己认可的师傅跟着学习,而不是自己盲目尝试。我们练习站桩,关键点是先去站,先按照自己舒适得力的状态坚持下去,能站住再说,然后再逐步微调,纠正不好的地方,逐步完善,毕竟桩功是以松为本,以静为基的练法,而大部分人是体质的原因,所以有此建议。 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下去,一样会有圆档下沉,扎实之感!但是就怕很多人不懂装懂,这就像读书一样,一道题有不同的解法,如果自己自学找一些资料盲目练习的行为,长此以往练出一些不好的问题,相信只有练过的朋友才有发言权,所以术业有专攻,要找一位有经验的师傅。 第三、双腿微曲 很多人看到网络上的图片说屈膝不过脚尖,结果自己去模仿,反而练出问题来,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图片表达的核心点在哪里,不懂装懂,结果到头来说什么站桩害我不浅,站桩无用论之类的语言,说白了就是自己贪图便宜不想花钱自学,结果按照一种错误的练法练习,练出问题了。也难怪,现在的资料都是网络公开的,白嫖的确挺香的,但是却是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免费的不一定就是真正的,适合别人未必适合你,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大家珍惜认真学习。 两脚微曲,建立的前提是我们上身保持立身中正,也就是我们在把松腰坐胯,敛臀等做好的基础上,在来做双腿微曲,总之关键点是上身不动,只是下盘微曲,不能时做双腿微曲的时候,你的上半身就跟着往后仰,上身不能保持原有的中正姿态,那你的练法注定是有问题的。咱们膝盖处,是不可以直接受力的,也就是微曲,我们在站直的基础上到两脚膝盖与脚尖处于统一水平线的范围内,就是微曲的度。何为似站非站,就是看着像站着,但是却有不是直立的站着,在膝盖不受力的基础上,把上身的重力卸掉,直接送往脚底,这得配合松腰坐胯,十指抓地等,如此才有扎根之感。 有的人做微曲的时候要翘臀,所谓“屁股一抬,重新再来”,翘臀就等于敛臀这个动作没做好,间接代表着松腰坐胯没做好,这个承上启下的环节都没有做好,又怎么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呢?而且翘臀会让膝盖直接受力,所以我们在站直的基础上,慢慢的往下坐,不要狠狠地弯曲,慢一点,保持自然的微曲,弯一点点,感到舒适自然即可。随着练习的深入,自然而然的会往下坐一些,这都是慢慢稳固下盘得来的结果,如果依赖就坐的很下去,自己都没法很好的放松,这又有位了松静自然的原则。也就是做微曲这个动作,从胯部往上的身体,保持正直,不要跟随双腿微曲而动,然后在敛臀的基础上,似坐非坐,屈膝的度也不大,这样我们的大腿与小腿都不会吃力。 如果弯曲过了,似坐非坐的感觉没有了,自己也感觉不到松静自然,舒适得力,那么大小腿会受力,坚持不了多久,并且膝盖会承受身体的重力,长期联系,反而可能会练出膝关节问题来。所以咱们得认识到正确的姿势,只有正确的方法,才可以帮助调理改善身体,一定要慧眼识珠,毕竟,站桩时,咱们全身上下每一个关节,都是保持微曲的状态,肌肉不用力的状态,这是为了让气机更好的运行,达到肌肉不练而自练,气血不养而自养的目的。如果自认为悟性还是不好,比较差,掌握不到位,势必会前俯后仰,这个最好是找有经验的师傅来纠正,毕竟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慢工出细活。 人老腿先衰,老腿先老脚: 老廖讲的站,都是有迹可循的,就比如咱们站桩为什么要先拉筋易筋,就是让咱们的经络气血可以更好的畅通,所以拉筋的话,最好最好从小腿开始,从下往上,从脚逐步到,腹股沟,腰椎,脊椎,颈椎乃至全身,都要拉伸一遍,毕竟筋养气,气养血,血养筋,人因有骨而立,因有筋而行,不要小看拉筋动作,尤其是腿部的拉筋,王芗斋先生说:力生于骨,而连于筋,筋长力大,骨重筋灵。功夫与好身体都是练出来的,所以不要懒惰,勤快点对你没坏处!毕竟站桩讲究力由根生,下盘也要有扎根之感。 正如苏东坡评价站桩时所说:“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能实证坚持者无二三,其实,在我们40岁以后,当自己一旦开始不想走的时候,这时恰恰是很多亚健康就会找上我们,导致自己平时有气无力的,这时因为身体从这个阶段开始,会逐渐的气血衰败,这时年龄到了这个阶段形成的。所以一定不要懒惰,能走绝不坐着,不要整天躺在床上玩手机,毕竟平时身体总是感觉有气无力,头昏脑涨的状态,谁心里舒服?这就是身体上实下虚的亚健康状态,所以一定不要虚度光阴,要多动,尤其是咱们人体的第二心脏的小腿,这也是站桩的核心点,毕竟站桩在那些练拳练功夫的,都是讲就力由心发,拔地而起,就是透过脚来稳固下盘,不然也就不会有“卧牛之地可以打拳”的说法了。 毕竟,有句古话叫做:“百练不如一站,宁练筋长一分,不练肉厚一尺。咱们站桩时,脚踩涌泉,通地合阴,头顶百会,通天合阳,内外相济,松腰以承上启下,扎根而承上身之繁茂”,如果下盘的根都不行,又如何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呢?所以膝关节放松,全身的力量就会自发的经过小腿而落到脚底,劲却自然由地而起,自发向上直达全身,行于拳掌,就养生而言,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第四、松腰坐胯 这应该是初学者三难中,问题最大的地方了,如果做不好,那么上面与下面是不协调的。既没有扎根之感,也不会感到中正安舒,含胸拔背更是等于没有做,进而间接让站桩都不能称之为桩。所以,松腰坐胯是有讲究的! 松腰:我们的腰部,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用力的,这并不是说我们自己不用力就是松腰,而是在动作做好的基础上,放松好,这才是松腰。 首先要把自己的腰椎脊柱打直,并让腰的两侧肌肉放松,脊关节自然的会感觉到一点紧,这时才能自然的坐胯,并做到命门后挺,实腹。也就是说,我们在把脊柱打直的时候,你靠墙站,脚后跟离墙一个脚的长度,然后你的整个后背贴在墙上,腰部后面靠墙是有一个缝隙的,手掌可以穿过去,我们靠墙时,把腰背完全贴在墙上打直,手掌穿不过去,记住这个感觉,这就是脊柱打直的表现,命门后凸,然后腹部会感到扎实,叫做实腹。只有如此,把脊柱打直的情况,我们松腰才有意义,这也是改善弯腰驼背等不良姿态的关键。这时我们才能做好尾闾下垂,才能似坐非坐,似站非站。 通过这样的练习,我们才能百会上领,尾闾下垂,上下牵拉,天门打开,地户关闭,上下形成一条直线。这样渐渐地改变腰部自然弯曲的状态,毕竟我们因为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当下的人基本上都是挺腰的姿态,而且自己是很难察觉到的,所以有一部分朋友做起来势必会比较难,就是因为他们的腰部是僵硬的,而我们要让活络身体,把脊柱打直,让督脉畅通,势必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所以通常情况下是很难放松到位的。如果平时站桩的时候,感觉很难掌握到位,那么可以练练蹲墙功,这是比较好的松腰法门,练到的就是腰胯与脊椎协调性这一块!(后文会讲解教学蹲墙功) 坐胯:胯部,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是在哪里,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大腿到腰部这一整块,就是胯部。但是我们坐胯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松垮,而是让自己更好的立身中正,使气下沉,并且胯部在似坐非坐,似站非站的桩姿时,胯部的力,只能是垂直向下的,上半身的身体重量,却是透过腰胯,经过膝关节,直达脚底的,所以,坐胯不需得把松腰做好。因为腰部放松好,才能承上启下,这样上身中正,下身稳固。做好会有一种似尿非尿的感觉,就是自己的臀部会微微向下收内敛,尾闾下坠,小腹自然内收,这不是我们自己用力吸肚子,而是动作带动的,感到充实饱满,此时命门处的脊柱是打直的,从会阴到百会呈一条直线,立身中正,大腿内侧可能会有圆档之感,髋关节部向外撑却不是自己用力为之。随后膝关节会自发的向内裹,臀部向外后泛张后坐而不是翘臀的动作,下面的会阴区挨着的下臀会相对内敛一些,成对争之势。上身一定不会前倾,因为下盘足够稳。 尾闾、会阴、命门:这几个部位是什么位置可能有部分朋友不了解,尾闾就是背后脊椎最下面的地方长强穴;会阴就是二阴之间(身体大小便中间的位置);命门就是肚脐正后方对应的脊椎位置。 会阴是三脉合源的地方(任脉,督脉,冲脉交汇),是尾闾的交接之处,也就是我们做尾闾下坠这一动作,就是为了更好的做好敛臀范臀后坐,所以做的时候,会阴处会被动的有一点微微内收的感觉。会阴又被称之为地户,谷道,要常闭之;百会是天门,要常开之,也就是常笑,二者是相对的,所以尾闾下坠是符合此中道理的。并且做好之后,对于实腹,呼吸让丹田之气更充足,对气沉丹田也是具有关键性意义的,间接对任督二脉做了放松,也是为了更好的松腰。总之,咱们一定要记住,小腹是放松的,实腹不是吸肚子,否则会让腹肌紧张,必须是在放松的过程中,让腹部有充实自然,只有如此,在自发内收实腹的过程中,我们的腰胯才能自然松沉下来,所以一定要去记住命门处背靠墙时的这种感觉,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 命门是人体的大穴之一,也称之为肾阳,包括站桩也有意守命门的练法,哪怕平时对着命门旁的两肾按摩,也可强肾固本。所以命门处的动作要领做好,这样在长久的练习过程中,会让你形成自然形成腹式呼吸(丹田呼吸法),才能气沉丹田,而且口诀:“宽胸实腹”也并不是让你去挺胸,而是在含胸的过程中,胸间有充实抱圆之感,再次强调,腹部不是自己用力收肚子,而是一个动作表现,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更好的气沉丹田而已! 百会为阳承接天气,会阴为阴启收地气。它们的运用,也是站桩的千古不传之秘,让其会阴有一点收缩上提,就是配合百会的虚灵顶劲,二者相互对争吸引,这就是站桩的魅力所在,如果结合呼吸法的锻炼,更能起到炼精化气的锻炼效果。炼精化气,其实是我们人体自有的能力,只是你自己身体体质差,感知不灵敏,感觉不到而已。如果要更清楚的知道这种情况的直接表现,那么可以参考平时有气无力的感觉,我想,这点大家都有体会过,就是第一天晚上熬夜后,第二天一整天精神状态就不是很好,尤其是经常熬夜的人,他们总是有气无力的。如果要再深刻一点的体会,那么有不良习惯(比如手淫,酗酒的情况)的朋友,他们的感受是最明显的,这是因为肾精不足以化气,所以气虚,气不足以养神,所以有气无力,精神萎靡。这些并不神秘,只是大家不了解,容易被宗教言论给迷惑住。包括所谓周天,比如让自己意念按照特定的线路运转或者自行运转,这都是身体体质好,敏感度强,有功力基础,所以能感觉到。同理,练功也只是加强这一运化过程,别人忽悠你也只是为了敛财而已! 关于站桩的动作方面: 简单来说,两脚与肩同宽,脚先十指抓地,脚趾轻轻的扣在地上,然后膝盖微曲,记住,是上身不动下身动,并且屈膝的度不可过脚尖,否则力都在膝盖上了,这样可能会受伤,在这个基础找一个舒适自然的度,做好后再敛臀,尾闾下坠,坐胯,并且胯部的力量只能向下,似坐非坐,找到中正安舒之感,因为这个力,是为了让下盘能更好的有扎根之感,更好的掌握状态,所以做的时候,胯部就不能左摇右摆,必须要找到下沉坐的感觉,有一种沉坠之力,所谓“屁股一抬,重新再来”就是这个道理。 做好后我们的身体才能立身中正,这样下盘才能有扎根之感,虚灵顶劲才更容易体会。挂面鱼胯部,就是有的人在站桩的时候,他们的姿态是左摇右摆,前俯后仰的,并且他们的胯部动作是腹部往前顶,屁股往后翘的,这种时候就要去找胯部的问题。平常大家所了解到的“ 似站非站 ”,“ 似坐非坐 ”,“ 似尿非尿 ”,“ 松腰坐胯 ” 等形容站桩的词汇,都是针对腰胯这部分的。再就是命门后挺,正常情况下,我们背靠墙的时候,身体本身就有一个生理弧度,就是手可以直接从命门处直接穿过去的,而命门后挺的目的就是为了脊柱打直,让督脉通畅,并不是为了做好这个动作就刻意的,过分的向后挺,这样强行为之可能会导致含胸驼背,折腹,导致一种错误的姿态。所以一定是要自然的将命门弯曲处填平,配合尾闾下坠,敛臀,实腹等与双腿微曲做出的自然姿态。实腹就是在命门后挺做好时,自然而然会形成的一个动作,腹部不可挺起,不可向上提起,胸部也不可挺起。 在自然的内收含胸时,腹部会自然感到充实,背后命门处刚好填平脊柱打直,而不是吸肚子,这点需要注意,这是整体动作,自然而然被动做到的一个动作。此时臀部靠近会阴区的部位会微微内敛,收缩谷道,这也不是强行做的,是做好后自然会有的感受,这样我们才会有似坐非坐之感,才能让扎根之感才能油然而生!然后再去找找虚灵顶劲向上领的力,就是感觉如同 “ 隔墙视彼物,牛拉重车行 ” ,伸长脖子拉长腰,脖子微微拉伸,下颚微微内收,而不是低头让百会顶起。注意找出这个感觉就可以了,用力过度就失之于“僵”了,点到即止。这样一股向上的力就与下坠之势形成了自然的相互对争,这就是站桩的魅力所在。 不得要领者往往上体与下盘脱节、断劲、上下难以贯通,尾椎沉坠,失了精髓。所以我们要在下盘的基础上,找到扎根之感,形成上下对争之势,身体微微压下似坐非坐,又被稍稍顶起,既有沉坠之势又不失弹性,让百会对会阴,天门对地户!这时再找含胸拔背,做好沉肩坠肘,那么你做的动作,基本上就到位了。马上就能进入老廖说的桩功松静自然的状态! 关于站桩的呼吸方面: 一般都是采用自然呼吸,保持动作姿势练习,会自然的形成腹式呼吸,所以,胸部采用“含胸”的方式,就是是为了在不增加呼吸频率情况下来加强呼吸的强度和深度,让呼吸的清气更好的作用,锻炼心肺,气沉丹田。毕竟呼吸入脐,寿与天齐!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并不会出现比如跑步运动中气喘的现象!而且腹式呼吸的含胸与胸式呼吸的挺胸方式恰好相反。 含胸不同于凹胸的紧张内收,含胸是胸部要有宽舒的感觉。挺胸是许多人只习惯于用胸式呼吸。但是这种呼吸方式主要是胸部的扩张和收缩,横膈膜的运动较小。这样,呼吸多集中在肺部的上、中部进行,肺的下部由于运动较小,时间长了会逐渐形成肺泡关闭,导致肺组织萎缩,甚至纤维化。 二者各有所长,只是腹式呼吸练的更深。初学时,我知道大家可能不习惯于腹式呼吸,不习惯含胸这个动作。但是这类朋友只有把挺胸的念头打消掉,在后面生活中,慢慢的在动作里微微的含胸来适应习惯,但是也要注意这不是内收胸,而是自然内含!日久自然会越含越充分,但不善于运用含胸的朋友,也要注意不要形成凹胸、驼背的病态姿势,用客观正确的方法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上身身法就正而不散,身有主宰,这就是含胸与呼吸方面。 关于站桩的心与神(意念): 注意,站桩可以不需要任何意念!意是意,念是念,不可混淆,当念头落下静止,则思维停止,神活,就会找到心,心随意起,故能明察,所以站桩过程中,任何杂念都不可以理会!练习过程中,不管你想不想,都会有意念活动,但是要把意念与感觉分开,正确的站桩需要正确的感觉,二者难以分开形容,并且不同的意念活动会让你有相同的感觉,同一意念也会有不同的感觉。 简单来说,把你的意识运用到站桩中,就是意念,而意识活动产生的相似反应就是感觉,正确的感觉有助于水平的提高。所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解决问题时还要详细分析,有的人会说,直接什么都不管不就行了吗?但是你试试真的能做到什么都不管吗?所以,咱主要是讲感受,让你找到问题,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把你定位在高层次,毕竟要适合初学者。正常情况下,只要是感觉舒适得力,呼吸均匀,协调平衡且不紧张,练完有一点点疲惫或有一点余兴都是正常的,因为你还在不断适应调整的过程,一般情况下,都是神清气爽,浑身通透! 站桩站养生桩才会讲究入静,练武术的不会讲究入静,可能这么说部分朋友理解不了,对于初学者稍微有一些深,但是只需要记住,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不主动去想任何事物,什么都不管,单纯的站桩也是可以的。 在保持桩架的过程中,意念会引起一些感觉,关于感觉的不同去调整桩架与意念,并检测自己意念活动是否正确,在不断的思维感觉中调整,达到气血不养而自养,肌肉不练而自练,自发的能达到断锻炼的目的与养生的好处,但是也不可针对某一感觉,某一意念,这样容易走入误区,易流于形式,可能会练功出偏,所以要注意自己的精神切实与意念具体,让这些随之而来的感觉自然的消失,不去理会,这样才能让劲拔地而起,练到全身。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也不要过于强烈的意念活动,这本就是磨炼我们的性子,磨炼心性,当能正常灵活掌握的时候,就能做到意守丹田的似守非守,如果不是以修行为目的,可守可不守,自然而然的站桩,也就能够很容易就进入站桩入静的状态,并且随着心性的提高,也是可以在闹中取静,自己由心而静的状态。 桩功并不是简单的运动锻炼方式,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次,身体反应不同,表现的气功态不同,也会感到不同的功感神通,这时我们就不要去追求,因为追求是耗神之举,神通的出现也是诱导你的。并且,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情况不一样,练习站桩的目的也不同,所以练完之后遇到的种种情况也不同,大部分反应无需再意,少部分反应是练功出偏,一般有师傅指点才可合理规避。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 通过本文的讲解,我想大家对于站桩姿势、功效与做法,已经有了比较一个深刻的了解,但是要记住,本文主要是讲给身体健康的朋友可以自学尝试的一个方式,如果身体已经有一些问题了,比如肩周炎,腰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情况,你的练习与别人肯定是不一样的,就比如一个人感冒了,难道医生给你们开的药是一样的吗?所以本文是尽可能的帮大家退避一些问题,可以尝试跟着练练,但是要深入学习,还得找一位有经验的师傅。纵观目前市面上所教学的内容,其行之有效的练法,具体细节与要求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一定要擦亮眼睛找,千万不可贪图小便宜把自己的身体当做小白鼠来尝试,毕竟出了问题该怎么修正是比较麻烦的,老廖虽说把站桩入门阶段的练法告诉大家,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个方法就适合每一个朋友,毕竟每个人的悟性与体质年龄是不一样的,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方法。 一般找老廖学习站桩的朋友,大多都是想调理改善身体,注重养生的朋友,很多人甚至花大价钱去学所谓的动作要领的对错,纠结于动作要领的练法注定是死站,咱们要站活桩,尤其是对于身体练习后出现的反应,要看是气冲病灶还是哪里出问题了,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如果自学的过程中,自己的路是错的,没有找对方向,只会越走越远。总之,咱们要通过站桩养生,调理自己的身体,那么肯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单纯的学会动作就可以的,毕竟会练不代表自己的身体就能够很好的改善。 |
|
来自: 新用户54657n8O > 《站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