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废旧物资管理的内控审计发现

 刘刘4615 2023-06-28 发布于北京

通过开展废旧物资管理内控审计,我们将废旧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具体情况如下:
(一)废旧物资管理办法与实际不匹配。由于一些企业对于废旧物资管理认识不到位,未制定废旧物资管理办法,或是制定了废旧物资管理办法,但却无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对实际工作不具有指导作用。例如,部分企业在废旧物资管理办法中,未明确检修部门与物资管理部门移交废旧物资流程、相关部门职责及工作标准,以致相关部门在各自管理的环节的实际操作无具体制度办法可循,所形成的数据不能相互对比、对应。
(二)物资的废旧判断标准难以把握。对于价值较高的废旧物资,企业有专门的鉴定部门进行鉴定,而对于价值较低的废旧物资的判断却没有固定标准,导致这部分物资的废旧判断标准因人、因时、因地而变化。例如,在一个较大工程项目已经不能够使用的钢材,在另一个较小工程项目中可能还可以继续使用,若有可以负责调剂的部门对其进行调剂,则可以为企业节约开支等。
(三)废旧物资未纳入盘点范围。对于从生产现场替换下来的、已处于报废状态的废旧物资,一般基本不存在二次利用的价值,现场往往采用自然归堆处理,管理人员不再对其进行盘点,也未进行实物登记造册。同时,由于各类生产用的物资在使用时均已完成发料与领料手续,这些剩下的报废物资都被视为“垃圾”,未重新体现在物资管理台账中,本质上处于账外状态,且计量清点也存在难度,这些现实情况造成了废旧物资成为管理的死角。
(四)废旧物资处置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存在廉政风险。废旧物资管理未得到企业相应的重视,加上我们国内各类废旧物资行业管理还不成熟,对废旧物资的称重计量往往不能够得到准确的计量值,每一个称量环节都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当此环节长期未得到相应的重视,那么就容易滋生出廉政风险,如有人在称量过程中弄虚作假,截留资源或擅自对外销售,甚至出现买卖双方串通舞弊等。这些不规范行为,都导致了废旧物资处置过程中廉政风险的增加。
(五)废旧物资的再利用范围有限。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主题,废旧物资管理的重要性也正在于此,因此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也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企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对废旧物资的再利用管理范围很有限,生产现场对废旧物资的再利用意识也不是很强。但从企业的长久发展来看,提升废旧物资的再利用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选)。

作者:朱铁英;单位: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免责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整理,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