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盆2

 脸大旺夫张路 2023-06-29 发布于广东

胎儿的头部是如何通过母亲骨盆的呢?

胎儿的头部不是球形的,而是卵圆形有一大一小的两个直径,那么胎儿就会自己调整头部位置,以便在分娩过程中顺利通过骨盆。

在骨盆上口入口横进比较大,那么胎儿的头较宽的一侧就要转到横径上来,就是胎儿的脸会朝向骨来通过骨盆口。

到了骨盆口前后直径大于左右的横径,那么胎儿头部又会再次旋转90度,使面部朝向骶骨。胎儿在这一部位时,还要屈头部(低头),以使头部以最小直径进入最终通道:会阴。

在分娩时头部又会发生后伸(抬头)。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耻骨联合有轻微的活动之外,骶髂关节也发生了很重要的运动即骶骨的反转运动,也叫点头运动。

分娩时活动幅度变大,主要是软组织吸水以及大量黄体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影响,关节活动性增强。

在胎儿头部进入的初始阶段,到达骨盆上口骶骨首先发生反转运动(骶骨后移、尾骨前移),两个髋骨翼之间距离增大,与此同时坐骨之间的距离缩小。

之后胎儿继续向下,头部抵达骨盆口以及骨盆腔的末端,因此需要增大骨盆下口的尺寸。此时与之前的反转运动相反,骨盆下口的尺寸增大,骨盆上口的尺寸缩小,至于运动,发生在分娩的最后阶段娩出时。

日常生活中的骨盆练习对这个过程非常有意义,从妊娠期开始做一些骨盆前后倾的运动有一定的益处。还有腰椎前的运动,这项运动的发生是高于上面的骨盆前后倾,精准的区分这两种运动对骨盆的练习也将是有一定的好处。

骨盆有4个骨质突起:耻骨、尾骨和两块坐骨,这4块骨骼构成了会菱形的4个顶点,两块坐骨将这个菱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这条线由会阴浅横肌构成。

部的三角形,有尿道口和阴道口,后部的三角形有肛门。部三角形向前向下倾斜,后部三角形向后斜向下倾斜。

骨盆中包括两种肌肉组织

一种是盆底肌,它分为两层,一层位于浅层靠近皮肤,一层为深层靠近脏器。它们主要用于支撑膀胱、子宫、直肠。

另一种是内脏开口的肌肉,尿道、阴道、肛门的这三个括约肌。

骨盆的练习目的就是要精准的把握身体肌肉的活动与感觉,但大部分人都很难做到。

盆底肌是指所有可以用于闭合小骨盆的肌肉。浅层称为会阴,深层成为盆。浅层肌附着在骨盆下口上,深层肌附着在骨盆中口的外上。

肌肉相互交叉包裹着三个开口:尿道口、阴道口、肛门,协助括约肌发挥作用。

盆底肌有两大功能支撑腹部,一是底部这种支撑力与肌肉收缩能力相关,如果其收缩能力不足,将会出现脏器下垂、小腹突出、盆底肌松弛等问题。二是得益于其结构的弹性,可作为身体内外的交流通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