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理论的科学性

 KERRYwejfjsk4v 2023-06-30 发布于河南

 一个计算机小实验——初步探究阴阳五行的科学内核

上一章我们提到系统论和阴阳五行理论的结合,在这一章笔者做一个尝试,希望可以以此作为一条引线,与读者们碰撞出更大的火花。我们知道复杂系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系统里大量的子系统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各个子系统之间不同的关联方式共同构成了整个系统的行为特征。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讲究各个子系统间的相生相克,在阴阳五行理论看来,无论多么复杂的系统,都可以把它分为一层一层的阴阳关系,或者五行关系,比如世界上所有的人,可以以性别分为阴阳,男为阳,女为阴,而男性中又可以再分一层阴阳,比如很有男性气概的,做事果断,勇敢的,这一类人士归纳为男性中的阳,然后比较儒雅的男士,做事优柔寡断,胆小怕事的,这一类人士归纳为男性中的阴。同理,女性中有男性的性格特点,或者体格特点的,可以归纳为女性中的阳,而女性中偏向女生特点的,可以归纳为女性中的阴。如果继续分下去,男性中的阳属性的男性,可以再细分一次阴阳,以此类推,可以一直这样分类下去(参考下图——男女阴阳图)。

 

如果我们单看阴阳五行理论的名词:相生相克,会感觉里面有一种浓厚的迷信色彩,太世俗化了,感觉跟科学一点都不搭边。其实这点正是阴阳五行理论发明者高超的地方,因为在阴阳五行理论发明的时代,现代科学连影子都还没有,只能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直观,最常用的俗语,来阐述阴阳五行理论。这样才能使当时的人们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这样一种在当时很伟大的因材施教的做法,到今天如果成为被嘲笑的素材,那只能说明我们太过肤浅了。

现在让我们从现代系统论的角度来解读阴阳五行理论的内核:研究一个指定的系统时,我们首先要确定下研究的对象,因为同一个系统会有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属性,比如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系统,可以表现数不尽的属性,比如经济属性,比如碳排放属性,比如生产力属性,比如消费水平属性,比如人际关系属性,比如人们的位置变化属性,等等,因为这个系统是如此庞大,里面有几乎数不尽的属性可以研究。如果不首先确定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过程自然是南辕北辙,比如如果要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情况,我们就不没必要计算每个人每天走了多少步,或者社会中的每个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这些数据虽然也是人类社会里面的数据,但是对于人类社会的经济情况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所以这些数据对于经济属性来说,是无意义的数据。但是社会中的每个人,每天收入了多少,支出了多少,对于经济属性来说就是有直接意义的数据。所以我们确定研究对象的目的,就是为了剔除系统中对于研究对象无意义的数据。

确定了系统的研究对象后,阴阳五行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用其中的五行理论。比如我们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属性。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就是个体的人。在阴阳五行理论中,以其中任意一个个体为中心,我们把他简称为'我’,'我’与人类社会中其他任何一个人的经济关系都可以归纳为四种(参考下图——个体与其他个体的关系图):

1. 我生别人,也就是我可以促进别人财富的增加。

2. 我克别人,也就是我可以促进别人财富的减少。

3. 别人生我,也就是别人可以促进我财富的增加。

4. 别人克我,也就是别人可以促进我财富的减少。

 

这里我们看到,所谓的生克,只是古人为了形象的说明复杂系统内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一个确定的系统属性来说,对这个属性的描述,只有三种:就是这个属性增强,或者这个属性减弱,或者这个属性不变。具体到经济这个属性上,只有三种状态:财富的增加,财富的减少,财富保持不变。而系统内任何两个个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我’对别人的影响,别人对'我’的影响。这样排列组合一下,在同一个属性的情况下,“我”与任何一个其他个体的的关系一共有六种组合,除了上面已经列出的4种组合,还有两种就是:

5. 我对别人的财富增减没有影响。

6. 别人对我的财富增减没有影响。

最后这两种互相没有影响的个体关系,其实在经济这个属性里,就属于无意义的数据,我们可以说:如果两个个体之间对对方的财富增减没有影响,那么在经济属性里,这个个体之间就没有关联。翻译一下就是说:我和小明都在地球上,我俩虽然穿了相同款式的衣服,衣服颜色也一模一样,而且他此刻就坐在我的对面,但是我俩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关联,他对我的财富情况不产生任何影响,我对他的财富情况也不产生任何影响,那么虽然我俩都在同一个社会系统下,也有很多的相似点,但是在研究社会系统的经济属性时,我俩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个体。所以在一个系统里,系统的待研究属性确定的情况下,两个个体之间的有效关系只有上述的14种关系。

然后我们把这四种关系延伸到所有的复杂系统中,我们会发现,无论什么样的复杂系统,其内部最小的单元个体,与其他个体的关系,或者其内部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都可以归纳为:我与他人的关系,他人与我的关系,我对他人起到正向的作用,我对他人起到负向的作用,他人对我起到正向的作用,他人对我起到负向的作用。这个是对于任何复杂系统都有普适性的规律。比如人体内部的神经元,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的作用;宇宙中不同星体之间的关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只要是复杂系统,都满足这个普适性的规律。

上面我们尝试用系统论的观点阐述五行理论里相生相克的科学内核,接下来我们来探索五行理论里面的'五行’的科学内核。'五行’的名称分别是:金,木,水,火,土。依旧是生动形象,直观通俗的名称,即便是没有太多文化,只要有一些生活常识的人,都可以在一定程度理解五行的含义。再一次向五行名称的发明者表达由衷的深深的敬意。五行理论认为:任意一个复杂的系统都可以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类子系统,然后金木水火土五个子系统里可以继续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类子系统,也就是在金系统里,也可以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更小的子系统,依次类推,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可以再次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子系统。一个复杂系统可以按照这个规律,一层一层的分解为不同层次的五行系统。直至这个系统最小的单元系统,可以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类不同性质的单元(参考下图——五行层次图)。

 

我们还从复杂系统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入手,我们上文有一个结论,在一个复杂系统里,确定了目的属性后,系统内部的任意一个个体可以与系统内的任意其他个体有4种有效的关系。那么,我们逆向思维一下,如果要使一个复杂系统内部的每个个体与系统内的其他任意个体都至少有一种效关系(且此关系是单向的,比如如果AB,则AB的关系就唯一确定了,AB不能再有其他的关系,如ABBABA,因为所有的双向关系在计算的时候都可以中和等价为一种单向关系,这个我们在后文中会做一个推演),且此个体至少有4种不同的有效关系(即“我生别人”、“我克别人”、“别人克我”、“别人生我”这四种关系都有)。那么这个系统至少需要多少个个体?这也是个简单的排列组合题,答案是,这个复杂系统至少要有5个个体,才能满足上述条件。

假设这个系统内5个个体的名称分别为 A B C D E

那么A B C D E 在系统内必须满足如下相互关系:

ABA   CA  AD  AE

BCB   DB  BE  BA

CDC   EC  CA  CB

DED   AD  DB  DC

EAE   BE   EC  ED

而且这个系统有如下特性:

一旦个体A确定了与其他四个个体BCDE的关系,那么其他四个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随之确定。

也就是说:一旦A确定了与其他个体的关系为:ABA   CA  AD  AE

那么,BCDE之间的关系也是唯一确定的(参考下图——五行系统个体关系图【系统1——5】)。

 

 

 

通过上文的探索,我们可以看出来,五行理论实在是披着通俗外衣的系统论,五行系统是一个非常标准化的最简单的复杂系统,而且有极强的普适性,一个复杂系统如果满足上述1,2,3三个条件,那么这个系统就与五行系统完全一致。因为五行系统里,每个个体与其他个体都有单向的有效关系,而且每个个体都有四种不同的有效关系,我们把这样的系统定义为“关联充分的复杂系统”。

这里我们提出一个新的系统定义:关键的事情重复三遍:

五行系统是关联充分的复杂系统

五行系统是关联充分的复杂系统

五行系统是关联充分的复杂系统

说完了。。。。(恳请读者不要向笔者拍砖块。。。。因为它真的是一个新的系统定义)

在经典的科学研究中,为了研究一个复杂事物的规律,通常的做法就是先建立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因为客观的事物都是有复杂的多种属性,建立理想化模型的好处就是可以剔除掉研究对象中无意义的信息,只保留对研究目的有意义的信息,这样便于在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时更加简洁,更容易透过复杂的表象找到内部隐藏的规律。现代科学体系就是在一个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中,和一次一次的实验验证中不断的积累,完善,进步。

同样,在用系统论研究复杂系统时,我们也需要建立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这个理想模型应该具备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同时又有一定的规范性,便于计算推理。我们知道,复杂系统是有数量众多的个体组成,系统内的个体之间有互相的关系。

我们构建这样一个理想的复杂系统模型:

1. 系统内有多个体(个体数大于等于5,在计算量可以承载的范围内数量越多越好)

2. 每个个体都与系统内其他任意个体有单向的有效关系,且每个个体都有四种不同的有效关系(即该系统是一个“关联充分的复杂系统”)

3. 每个个体都有四种不同的有效关系(“我生别人”、“我克别人”、“别人生我”、“别人克我”),且这四种不同关系的数符合概率论分布,即每个种类的关系占所有关系总数量的四分之一。(参考下图:复杂系统的理想化模型)

 

理想化的复杂系统模型建立好了,下一步我们要研究这个理想化的复杂系统有什么特性,我们在本章开始的时候提到过,迄今为止科学界关于系统论的研究依旧处于基础的探索积累阶段,还无法有效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系统中的问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应用的阶段。而五行理论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实际的应用,而且通过我们上文的探索,发现其实五行理论的内核就是系统论思想,五行系统是一个“关联充分的复杂系统”。我们本章的初衷就是为了探索五行理论与系统论之间互补的奇妙反应。

经过笔者多次的尝试,发现理想化复杂系统有这样的规律:

系统内部的个体可以按照生克关系排列成一组一组的小五行系统,每个五行系统里面有5个个体组成,不同的五行系统互相关联,互相嵌套。而且笔者尝试了很多次,如果要满足理想化复杂系统的所有条件,系统内的个体只有如下的一种排列方式(如果读者自行发现有其他的排列方式,请一定不吝赐教,发邮件给我(邮箱地址在本书末尾),笔者感激不尽)(参考下图:理想化复杂系统的内部排列方式)

 

 

万事俱备,确定了理想化模型的特性和内部个体的排列方式,笔者在计算机上进行了一项实验:用程序在计算机上构建一个理想化的模型,然后然后让模型自动演化,看看会发生什么。

实验内容如下:为系统设置一个无限大的平面空间,以计算机屏幕的中心为原点,将平面置于一个无限大的坐标系内,系统个体数量为3125个(55次方),每个个体有不同的质量M,系统内个体在初始状态随机分布在平面内,每个个体的位置是随机的,在初始状态个体间互相没有影响,然后在演化开始后,各个个开始互相关联,并随着时间推移,无限演化下去。个体间的生克关系即互相间的吸引力或者排斥力F,相生者为吸引力,相克者为排斥力,相生者互相靠近,相斥者互相远离,作用力的大小与两个个体的距离R成反比(即F=1/R),个体移动的加速度a等于个体受力FM商(即a=F/M)。个体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为系统内其他所有个体对它作用产生的合力即。因为系统内所有个体的位置根据受力的情况而不断移动,导致每个个体不同时刻的受力情况不同,整个系统呈现为系统内个体在平面内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换位置。

系统内任意个体ABCDE间的四种不同生克关系表现为:

AB:则A的位置不受B的影响,B受到A的吸引力,B靠近A

AC:则A的位置不受C的影响,C受到A的排斥力,C远离A

DA:则D的位置不受A的影响,A受到D的吸引力,A靠近D

EA:则E的位置不受A的影响,A受到E的排斥力,A远离E

在实际计算中,因为一个个体会A受到“生他”和“克他”的所有个体的影响,而影响他的个体在平面内各个方向都有,导致该个体A受到的分力是各个方向的,为了方便计算,我们把两个个体间的力分解为坐标系X轴上的力和Y轴上的力,然后把每个分力的X轴和Y轴分别累加,分别求出X轴和Y轴方向的合力,最终求出总的合力,这个是一个很简单的初中物理求多个物体对某个物体的合力的题。

现实生活中的复杂系统,系统内个体间的影响是同步进行的,但是计算机实验的时候,我们只能模拟同步,就是设置一个时间间隔T,在某个时间间隔T内,所有的个体都参与一次计算,根据各自上一时刻的初始位置、初速度和受力情况,运动时长为T,得出新的位置,算一次演化;然后依次类推,无限的演化下去。同时,因为计算机数据长度限制,运算过程中遇到无限位小数的时候,都四舍五入保留9位小数。

这个实验粗略模拟了现实宇宙中所有物质之间的互相关系,宇宙中所有物质之间的力学关系对物质的位置属性来说,都可以归纳为引力和斥力两种力,而且至今为止的科学研究表明宇宙间所有的物质在宇宙最开始的时候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也就说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互相之间都有力的作用,用系统论的观点可以说宇宙内所有的物质都是互相有关联的。

在上图(理想化复杂系统的内部排列方式)中,相同字母开头的个体,与不同字母开头的个体,互相的关系都是一样的,咱们再重温一遍:

即任一子系统AxByCzDvEwxyzvw1-m的任一整数),任一Ax与任一By的关系都是相同的,其他几个字母开头的也同理。

所以可以得出如果一个理想系统内共有i个不同个体,则相同字母开头的个体拥有i×4/5个关系相同的个体。以Ax为例,任一个体Ax,他们都与ByCzDvEw有相同的关系,所以i×4/5大家可以计算认证一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所有的Ax有很多相同关系的个体,但是每个Ax受力的方向和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在平面空间内的位置是随机分布的,所以直观上看,他们运动的方向和速度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计算机实验中,把以A开头的所有个体Ax标记为黑色,把所有的By标记为蓝色,把所有的Cz标记为红色,把所有的Dv标记为黄色,把所有的Ew标记为绿色。

而且把个体ABCDE的生克关系设置为:AxBy   ByCz   CzDv   DvEw(不同字母间的其他生克关系大家可以作为一个习题,利用上面的知识,自行求出来)

以上是计算机实验所有的设置内容,然后让系统在这种关系下,在程序中自行演化,在实验中发现,给定了所有个体的初始位置后,随着演化的进行,系统内个体总体是类似于宇宙大爆炸的逐渐远离状态,很快所有物体的位置就会超出计算机屏幕的显示范围。为了能够在计算机屏幕里看到系统任何演化阶段的全景,我们要把系统的平面尺寸按照演化的情况,同比例缩小,使之一直能匹配计算机屏幕的大小,比如屏幕的实际显示尺寸是1360×800像素(即屏幕的分辨率),当系统演化一定的次数后,系统内有些个体的位置已经超出屏幕的大小,所以我们要把系统内所有个体的位置同比例缩小,使系统内的所有个体恒定显示在屏幕范围内。请参考下面两个视频(1.为个体位置不按比例缩小,此时可以看系统的真实演化位置,类似宇宙大爆炸。2.为个体位置实时按比例缩小,此时可以看到系统的结构,从杂乱无章,到能看到明显的五行结构,有相同五行属性的个体会有明显的聚集情况(聚集为大的五行色块),大的五行色块互相间也是按照相生的关系排列的)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这个软件实验结果,宇宙间相同五行属性的个体往往会有聚集的倾向,是结伴而行的。而我们地球上的万物一直都是结伴而行,一起漂泊在宇宙中,所以从宇宙的层面来讲,我们地球系统上所有的个体都具有相同的五行属性。

然后这个是软件的下载链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用软件自行设置参数,生成自己的数据,然后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演化,笔者的经验是,虽然每一次生成的数据都不同,系统演化的结构也千姿百态,但是随着演化的进行,里面都可以看到明显的五行结构,跟我们这个真实的世界惊人的相似,虽然外表千姿百态,但里面却有相似的内核结构。(软件的详细使用教程见附述部分)

通过这个计算机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理想化的复杂系统,内部可以自发的形成五行的结构,这个是经得起不同的数据重复验证的结论。

至此,通过这个理想化的复杂系统模型和计算机实验,我们把系统论和五行理论真真切切的关联到了一起,之所以说是真真切切,是因为之前提到五行理论的时候,大家一般会说五行理论是朴素的系统论,也就说大家都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系统论和五行理论的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之前的论述仅限于描述两个理论思维方式的相似性,并未涉及两个理论内核的相通之处。通过我们这一章的探索,可以说是把两种理论从科学内核的层面做了一种关联,当然这种探索还是很初级的,只是揭示出了理想化的复杂系统里会自动形成五行系统,但是复杂系统里为什么会形成五行系统,或者复杂系统里的五行系统有哪些更加精妙的数学原理和数学规律,这是将来一个很好的科研方向,在数学方向,或者系统论方向,如果有更多的大神或者有才华的后起之秀有兴趣往这方面研究,肯定会出来一大批丰硕的成果,五行理论只有用严谨的数学工具来描述,才能更具有生命力,才能更加精准的解决复杂系统中的实际问题。学术成果上的美好未来,可能仅仅只是系统论和五行理论结合迸发出的绚烂火花中的一种,还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就是实践应用方面,五行理论简洁而又精妙的内涵,将会在真实复杂系统的行为和状态预测、修正、优化等等方面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作用。咱们在此先立下一个flag,在不久的未来,五行理论在复杂系统的应用方面会涌现出一批大神级的学者,也许就是读者中的一员,笔者只是个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的小角色,让我们一起静静期待未来大神们的到来。

至此,这一章就结束了,因为这一章涉及系统论的一些知识,对于有一定系统论知识积淀的读者来说,也许还有很多有疑问的问题,但是咱们本书的整体主线是为了学习中医知识,所以为了整个书的流畅性,咱们对于系统论更细节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私底下通过电子邮件交流(邮箱地址在本书末尾),对各种零碎的知识细节做一些更加深入的论述,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在这个理想化复杂系统的基础上做一些改变:比如随机的增减一些关联关系,或者研究一下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之间会有什么样的演化规律,或者增加一些只与部分个体有关联关系的“附属个体”(我们这个理想实验展示的是每个个体之间都有关联关系),看系统会有什么样的演化规律

对于并不想在系统论这一方面更深入研究的读者,我们只要知道:这一章的大体内容是通过一个可以被重复验证的计算机小实验,揭示了理想化的复杂系统中会自发的形成五行的结构,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五行系统是一个很标准的很基本的复杂系统。五行理论有深刻的科学内核。

因为五行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但学术界对于五行理论的科学性一直充满争议,而与五行理论相通的系统论理论也是属于新兴的科学分支,所以大部分人并不太了解,正是因为不了解,所以才有了各种争议,所以我们在上文花费一定的篇幅,探索五行理论的科学内核,使大家对五行理论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下一章,我们将正式开始探索中医理论。

如果有不了解中医的朋友询问五行的原理时,我们可以给那位朋友推荐这个实验软件,让他从科学角度真真切切的感受五行生成过程。

  五行理论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前面我们讲到五行理论在古代中国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建筑布局,疾病诊疗等等,古代中国到处都有五行理论的印迹。而中医就是其中一项很显著的应用,直至今日,中医还在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疾病诊疗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在系统论看来,人体也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论的终极目的就是找到对所有复杂系统都普适性的规律,并用这种普适性的规律解决实际系统中的各种问题。这里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实际中复杂系统是多样性的,而规律却是普适性的,怎么用普适性的规律解决不同的复杂系统中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五行理论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五行理论和中国易经理论都有一个概念,叫“象数”,其中的“数”就是系统内部的普适性的数学关系,其中的“象”,就指的是具体的系统属性。这种模式其实我们可以把他理解成算式和计量单位的关系,比如最简单的算式1+1=2,讲的是数量的关系,如果没有带计量单位的话,它只是一个普适性的算式,并不能解决实际系统中的任何问题,但是如果带上计量单位,比如加上单位“人”,就可以表示计算某个社会系统里里面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他们的数量之和。如果加上单位“棵”,就可以表示一棵树与另一棵树的数量之和。“象数”的本质意义也是如此,“数”来计算系统内的普适性的关系,加上不同的“象”,就可以表示实际系统中具体的属性。

在我们上一章探索五行理论的时候,我们用ABCDE来表示五行系统里的五个个体。同时我们也说了,ABCDE只是个名称,实际上我们可以用任意五个不同的名称来命名五行系统里的的五个个体。只不过从古至今研究五行理论的时候,一般都用“水木火土金”这五个名称来命名五行,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描述了五行系统个体之间的生克关系,所以成为自古至今大众都普遍接受的名称。

从象数的角度看,五行理论中的“水木火土金”,就可以看做是数,揭示的是对复杂系统内部普适性的结构关系。任何复杂系统内部都可以分为“水木火土金”这五个子系统,五个子系统间的生克关系为: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克火 木克土 火克金 土克水 金克木

确定了五行的“数”,再根据要研究的复杂系统的具体属性,让“数”与具体的属性相对应,具体的属性就是“象”的部分。

具体到中医理论中,中医把人体从不同的维度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可以分为5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可以与五行的“水木火土金”相对应。请参考下表(人体五行对应表)(整理自《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人体五行对应表

   维度

五行

体表

五官

情绪

味觉

环境

(肌肉系统中可以伸缩,有韧性的部分)

眼睛

(空气的流动)

小肠

血脉

(一般指血管)

舌头

(空气的温度)

(脂肪和肌肉中不可拉伸的部分)

(一般指嘴唇)

(思念,思考,一般指思维长期停留于某件事)

甘(甜)

湿

(空气的湿度)

大肠

皮毛

(整个皮肤系统)

鼻子

忧愁

(忧伤)

辛(辣)

(空气的湿度)

膀胱

(包括骨骼和骨髓)

耳朵

恐惧

(空气的温度)

 上面这个表格,可以说是中医理论的人体结构图,这个结构图有典型的系统论特征:结构里的子系统数量与繁杂的实际人体结构相比,数量很简洁,但是却涵盖了人体结构里的重要部分,可以看到,里面涵盖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情绪系统,味觉,五官;现实世界中大部分复杂系统都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也就说任何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人体系统也不例外,人体时时刻刻都与外界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所以中医理论的人体结构中,会把环境这个因素单独作为一个维度,进行五行的对应,使中医理论对人体系统的描述更加全面。

我们看到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不同的一点就是:现代医学虽然也将人体分为几个大的系统,但是研究各个子系统的时候都是相对独立的,不太注重系统之间的关联,而实际的人体系统,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复杂系统,各种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所以现代医学对于人体系统的描述注定是静态的,不够完整的。而中医理论通过五行的对应关系,使人体系统内所有的子系统之间都有了互相的生克关系(如AB,则说子系统A对子系统B的功能有加强作用,我们可以说中医理论里的肝系统对心脏系统的功能有加强作用,我们也可以说肝系统对脾系统的功能有抑制或者减弱作用。)

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中医理论中的脏腑概念与现代解剖学上的脏腑概念是不完全对等的,中医学界有个共识:中医理论的脏腑概念与现代解剖学的脏腑概念,确实是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并不完全对等,这个观点在中医的诊疗实践中是得到了中医学者们无数次的验证的。比如中医理论中“肝”脏的范畴,在内脏这个维度中只要与“肝”的系统功能同步增强,或者同步减弱的内脏因素都可以归纳到“肝”的范围,同理中医理论中的其他脏器范围都是如此,与该脏器的系统功能同步增强或同步减弱的内脏因素都可以归纳到该脏器的范围内。中医理论主要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所以中医理论人体子系统的划分是以影响某子系统的功能增强或者减弱的所有因素的集合作为划分依据。

上文我们是纵向分析这个人体五行对应表格,分析的是人体系统中相同维度的子系统的范围划分。然后我们横向看下这个表格,表格中相同的一行子系统,虽然他们的维度不同,但他们的五行属性都是相同的,比如肝,胆,筋,眼睛,怒,酸,风,这七个子系统,虽然属于不同的维度,但是他们的五行属性都是“木”。维度不同但五行属性相同的子系统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中医理论中,相同五行属性的子系统,都是正向相关的,即他们的功能也是同步增强或者同步减弱的,只是因为所在维度的不同,导致相互间的影响力大小有区别,换句话说,就是同步增强或者减弱的幅度会因为维度的不同而有差异。我们还是以五行属性为“木”的7个子系统举例说明:“肝”系统功能的增强或者减弱,也会引起“胆”系统功能的同步增强或者减弱,同理,也会引起“筋”、“眼睛”、“怒”、“酸”这几个子系统功能的同步增强或者减弱。只不过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因为每个患者个体的具体情况不同,可能各个相同五行属性的子系统同步增减的幅度不同,会出现这种情况:患者A和患者B,都出现“肝”系统功能增强的情况:

对于患者A来说,“筋”这个系统虽然也同步增强了,但是增强的幅度不大,所以患者感受不到明显的症状,但是“怒”这个情绪子系统同步增强的比较明显,及临床上患者就会把易怒作为明显的主诉症状,患者A可能会因为最近情绪容易生气,脾气变的暴躁而去寻求治疗。

但是对于患者B来说,“怒”这个情绪子系统虽然也同步增强了,但是幅度不大,所以患者感受不到明显的症状,但是患者B“筋”这个系统同步增强比较明显,会出现肌肉抽筋,或者肌肉不由自主的抽搐,或者肌肉发酸无力等等各种“筋”系统的症状,患者B就可能因为最近肌肉方面的症状而寻求治疗。

相同五行属性的子系统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环境维度与其他维度的关系,如果我们把整个人体系统称为主体系统,把与人体系统关联的其他外界系统称为环境系统,那么在系统论中有这样的普适性规律:研究主体系统的各种状态的时候,只考虑环境系统对主体系统的影响,不考虑主体系统对环境系统的影响。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当我们研究的主体对象是人体系统时,我们只考虑外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虽然人体系统对外界环境也有影响,但是对我们的研究目的来说,这是无意义的数据。举例说明:当环境“热”这个因素增强的时候,对应的五行属性为“火”的人体子系统功能也同步增强,即“心”“小肠”“脉”“舌头”“喜”“苦”这些子系统的功能都同步增强,但人体“心”系统功能的增强,不会对人体的外在环境有任何影响,从没见过哪个患者的心脏有了病患,结果天气气候就随之变化了吧?这样不科学。

我们已经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谈论了《人体五行对应表》中的各个元素的互相关系,然后还有一种关系——斜向的关系,元素间斜向的关系有两种情况:如果斜向关系的元素有直接联系,那么他们间的关系就根据两个元素间的生克关系而直接互相影响;如果斜向关系的元素没有直接联系,那么他们就先通过纵向,或者横向,与两个元素都有直接关联的中间元素,通过中间元素的影响,进而互相影响对方的系统状态。

举例说明:比如“肝”与“血脉”不在同一个维度,也不属于相同的五行属性,如果“肝”系统与“血脉”系统有直接的关联,那么他们按照五行的生克,“肝”系统可以单向促进“血脉”系统的功能增强。如果“肝”与“血脉”系统没有直接的关联,那么“肝”先通过与同维度的“心”按照五行生克影响,“肝”系统可以单向促进“心”系统的功能增强,而“血脉”系统与“心”系统同步增强,这样相当于“肝”系统间接的与“血脉”系统产生了关联。

元素间斜向的关系,具体是属于直接关联还是间接关联,还是既有直接关联又有间接关联,这个有待未来的中医人才进行深入研究。(《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一种说法:肝生筋 筋生心 心生血 血生脾 脾生肉  肉生肺  肺生皮毛 皮毛生肾  大家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通过这一章的探索,咱们做一个小的总结:中医理论中的人体系统,以不同的维度分成了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以五行属性为依据划分成五个子系统,通过各子系统之间的五行生克关系,来描述各个子系统之间增强或者减弱对方系统功能的情况,通过对各个子系统功能状态的综合分析,就可以从整体层面了解人体系统的系统状态。

 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

系统论的终极目的是可以对一个复杂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预测,或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有目的的改变。中医理论也是如此,中医理论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可以对不健康的人体系统的状态进行修正,使人体系统恢复健康状态,说白了,中医是通过系统论的方式治疗疾病。

当一个人体系统处于健康状态的时候,系统内各个子系统之间通过相互的关系,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各个子系统的功能也处于正常运行的健康状态。当因为系统的内因或者外因(或者同时有内因和外因)导致某个或者多个子系统的功能强于该子系统的正常状态或者弱于该子系统的正常状态,进而打破整个人体系统健康时的平衡状态,则该人体系统就处于不健康的状态,也就说:此人生病了。人体的平衡状态破坏的越严重,人体的疾病程度也就越严重。(参考下图:人体系统健康状态图)

一般造成人体系统平衡破坏的内因有:极端的情绪;极度的劳累或懈怠;不合理的饮食;不合理的运动;不合理的作息,不合理的两性关系等等。

一般造成人体系统平衡破坏的外因有:极端的环境,突然大幅变化的环境,各种外因造成的创伤等等。

 

中医理论中,人体系统的非健康状态是因为系统内子系统的功能比正常的情况增强,或者减弱了。对于子系统的这两种异常状态,中医有两个个专门的术语:“太过”、“不足”。“太过”用来描述子系统的功能比正常情况增强的情况,“不足”用来描述子系统的功能比正常情况减弱的情况。

中医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通过中药,或者针灸,或者调整患者的情绪,或者指导患者远离错误的生活环境(比如湿气过重或者寒气过重等等),或者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等等,通过多种治疗方法使人体系统中功能异常的子系统恢复正常,功能“太过”的子系统则通过治疗减弱该子系统的功能,功能“不足”的的子系统则通过治疗增强该子系统的功能,最终使整体的人体系统恢复健康的平衡状态。

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治疗疾病的模式是针对人体系统内子系统的状态调整而实现治疗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表现出某一症状的时候,中医治疗的时候不是针对这个具体的症状,而是要分析出是哪一个子系统的功能异常导致这个症状的出现,然后针对这个功能异常的子系统进行调整。这是与现代医学的治疗模式明显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说中医是从高的层次(从系统的层次而非独立的体征层次)去治疗疾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