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志武:“无名烈士墓”的故事——武邑一村一故事(十三)

 梅君小苑 2023-06-30 发布于河北

“无名烈士墓”的故事

北大王村东南义地有六座无名烈士墓,提起它的来历,还要从1940年春天发生在今审坡镇殷寺院村西的一场战斗谈起。

抗战时期,殷寺院村是出了名的堡垒村,村里多数村民家里都有便于藏身的地洞,村里还挖有地道。此时期,武邑县青年营基干连经常隐蔽在该村,这些同志们都是年轻精干的小伙子,普遍一身黑粗布短打扮,腰插短枪,头箍白手巾,他们一般白天在殷寺院村地道中藏身,夜晚活动。1940年5月某日,由于汉奸告密,日军得知殷寺院村驻有八路,企图围捕抗日队伍。他们召集步兵、炮兵、伪军等上百人,瞬间将殷寺院村包围起来。青年营基干连指战员闻讯后,率领战士们突围,由于双方力量悬殊,加之日军机枪、迫击炮齐上阵,造成基干连14名战士不幸牺牲,仅有少数战士成功突围。战后,日军将殷寺院村民赶到场院,逼问、搜捕抗日群众无果,于是把牺牲的基干连战士遗体扔到了村西南索鲁河中,不允许村民埋葬。直到三天以后,日军一无所获,这才正式撤离,而殷寺院村民才含泪把七名已被河水泡涨的英雄遗体在河坡上予以掩埋。直到上世纪50年代,北大王村民在村东负责索鲁河段清淤时,途经殷寺院村,无意间挖到了烈士遗骨,为了保护七名烈士遗骨,于是将其迁移到了北大王村东南河沿高岗处(俗称小岛),虽然未曾树碑,但烈士长眠之处,恰似一座小土丘,令人肃然起敬。其中,一名烈士的家属曾在50年代末到北大王村,在村干部的协助下,将该烈士遗骨移回老家安葬。

1965年—1966年河北省根治海河大会战,各村积极响应,组织民工挖河,按照“五年一遇”排涝标准进行清淤扩挖。为了不影响河道取直和加宽,时任北大王村干部的侯兴庄不得不组织村民,再次将其余六位烈士坟向南迁移至义地,当年参与挪坟的村民侯玉恒、侯全胜仍对此事记忆犹新。据说,当时每位烈士遗骨旁都有一块刻有烈士姓名的青砖,无其他遗物,可见革命烈士身份无疑。

随着时间的流逝,烈士墓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原本荒废闲置的义地,如今也被占作耕地。经过村委会再三呼吁、考证,2021年3月,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领导的支持下,联合村委会开始寻找烈士墓,经过再三努力,可惜终究无果。至此,无名烈士墓已成为永久尘封的故事。

(本故事由村民口述,韩志武整理)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韩志武:“剃了辫子怕张勋”,说的就是他!——武邑一村一故事(十二)

韩志武:团结一心战洪水——武邑一村一故事(十一)

韩志武:“老乔”的故事——武邑一村一故事(十)

韩志武:日本华侨栗栋臣的故事——武邑一村一故事(九)

韩志武:“十八罗汉”化身唱大戏的故事——武邑一村一故事(八)

韩志武:“鹊雀碑”的故事——武邑一村一故事(七)

韩志武:金猪和玉兔的传说——武邑一村一故事(六)

韩志武:武邑是座“卧牛城”的传说——武邑一村一故事(五)

韩志武:北街李家的传说——武邑一村一故事(四)

韩志武:第一个地级政权组织的诞生地——武邑一村一故事(三)

韩志武:“九九八十一”间无梁庙——武邑一村一故事(二)

韩志武:庚子年武邑义和团攻打东街教堂——武邑一村一故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