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2001年开播,距今已经21年了,世间已无大宅门,但宅门故事却留在了人们心中。在电视剧《大宅门》中,有悲有喜,有苦有乐,有好有坏。在历史长河中,每个人生活中污点就被忽略掉了。导演郭宝昌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综合宅门各色人等各自的故事,杂糅一起,才有了二奶奶、白景琦、白颖宇等人物。这和现实的乐家人物有很大的差别,故事也许是真的,但是张冠李戴,过于美化白景琦和二奶奶,让乐家后人不承认郭宝昌。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这一点上来说,郭宝昌并没有错。他写的的是故事,塑造的是人物,是以乐家为基,并非要为乐家著书立传。《大宅门》里,多的是悲情的女性,如杨九红、白雅萍、白佳丽、大格格等。悲情女性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能摆脱桎梏的女性,如二奶奶、白玉芬,才更显伟大。今天,再来看《大宅门》,青苔越觉得白雅萍不幸,更多是自己造成。不满意的婚姻白雅萍是白萌堂的第四个孩子,唯一的女儿。没出大格格这件事之前,白家也是京城的名门望族,行走于皇宫和王府,治病救人,是白家的鼎盛时期。豪门女儿白雅萍嫁进关家,公公是翰林院编修,是正经的“书香门第”。这样的婚姻也算是门当户对。书香门第对规矩和要求就会更严格、更讲究一些。但是嫁进关家的白雅萍,并没有去按照当时的规矩做一个少奶奶该做的本分。她嫌弃公公一张冷脸,老公也不会说贴己的话,家里没有热火气。为什么没说婆婆,既有可能是婆婆已经去世,家里只有两个大男人,不怪乎冷清。这样的家里正是需要女人的温情,可是雅萍常年住娘家,根本没有考虑过婆家感受。“这位姑奶奶,自从进了这个门,在家里才几天呀,整天往娘家跑,疯疯癫癫不着家,我就跟没娶这个人一样。” 即便这样,关少沂并没有放弃这段感情,一有机会就要去白家见雅萍,可雅萍总是疏远。“你嫁出去了就不是白家的人,家里的事到你的婆家主持公道去。天天泡在娘家,算怎么回子事。” 即便是放在现在,妻子常年住娘家,夫妻分开过的婚姻,也难幸福。如果雅萍能正视婚姻关系,后面的悲剧就可以避免。丧子之痛如果雅萍对婚姻是积极面对,而不是总住在娘家,那孩子被摔的事情极有可能避免。原本还想缓和夫妻关系的关少沂,因为孩子的死,加重了对白家的怨恨,更是提出不认这门亲事。丧子之痛让雅萍开始精神恍惚,为以后悲剧发生埋下了根。因为丧子之痛,关少沂把对雅萍的怨恨都撒在了女儿香玲身上。关少沂要一命抵一命,二奶奶把白景琦报给他,可是关少沂没有下得去手,一气之下就离开了白家。在白家人看来是丧子之痛,在关少沂看来,是杀子之仇。孩子没了,也没有要出黑白,只能借机发泄自己的仇恨,那就是和白家对着干。如果从这方面看,关少沂他还不至于是大奸大恶之人,不过是要讨回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公道。再后来,出逃北京城的时候,他把雅萍赶下马车,也不会想到是那样的结果。这事又能怪谁呢,关少沂要接走香伶,香伶不想和母亲分开,二奶奶说要接就把母女俩一块接走,不也想着能一家三口团圆。混不吝的老三白颖宇为何要恨关家呢?白家和关家的仇就是因为他才结下的。不过是想多要些爱二奶奶生了儿子,白雅萍去给白萌堂报喜,却打扰了老爷子画画的兴致,直接飞过去一支毛笔。白萌堂是宁折不弯的倔人,可是他还是父亲呀。对待自己的女儿,如果有一点点的爱意,也不至于这样吧。事业心强的倔老头白萌堂,自然是给不到雅萍想要关注和爱。可是作为母亲呢,白周氏没有受过委屈,一辈子活自己。她有着自己性子,吃老三的点心,就不吃老大的点心。可见,她根本做不到顾忌孩子的情感,而收敛自己的性子。这样的母亲又能爱孩子多少呢?她一生无忧,只为点心。香伶在关家被打,她也只能说给二奶奶去把孩子接回来。她没有爱过雅萍,更无法感受到雅萍的痛苦。住在娘家唯一的依靠是二嫂,是二嫂依着她、顺着她,给了她想要的温暖和关爱。父母的婚姻以及三个哥哥对待嫂子的态度,让她觉得,婚姻里,女人被宠是天经地义。所以雅萍后来的悲剧,主要在内因,在于她拒绝成长和面对。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说过:“幸福的秘诀是降低预期值。如果你对人生有一些不合理的需求,你就会像笼子边扑腾的鸟,飞不出笼子的。”END
—转发、点赞、在看,都是鼓励—
|